“明達,你為大明立下大功了。”
楊榮頗為欽佩的對李顯穆道,“你不愧為李文忠公的兒子,是足以彰顯圣人之人?!?/p>
這話聽著有些拗口,但意思卻很容易理解。
大寧衛南遷有大問題,不是一個人看出來了,但誰敢提?
歷史上一直到朱棣去世,朱高熾登基的洪熙元年,才有人重新提議重建大寧衛,但那時京城北邊的環境早已發生了巨大變化,失去了重建大寧衛的時機。
李祺望著這一幕,心中則在想著,重建了大寧衛的話,不知道土木堡之變還會不會發生。
“不過土木堡之變,本來也不該發生,主要是因為堡宗和王振太過于離譜,沒有金剛鉆偏要攬瓷器活,一將無能累死三軍才發生的,除非能勸住不讓他御駕親征,否則還是要完蛋啊。
朱棣御駕親征、朱瞻基也御駕親征,都立下的不小的功業,朱祁鎮從小聽著太宗皇帝和先帝的故事長大,將二帝視為偶像,怎么可能不效仿、不御駕親征呢?
簡直無解!”
李祺無奈搖了搖頭,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有朱棣和朱瞻基在前面,朱祁鎮御駕親征的舉動,真的太正常了。
就好像有李世民和李承乾在前邊,后面一群皇帝玄武門,這豈不是祖宗家法?
算算歲數,那個時候李顯穆應該還活著,不會和張輔一樣死在土木堡吧?
李祺眉頭一皺,到時候得托夢讓李顯穆留在京城,他前面給大明皇帝挖了“皇帝的兒子才能做皇帝”這個大坑,就是為了朱祁鎮、朱祁鈺、朱見深這三人準備的。
李顯穆要是死在土木堡,那他的準備不就全白費了?
“子榮謬贊了,為臣者,總有些事是該做的。”
“該說的,是啊,是該做,但卻沒人敢去做,我也是明哲保身的那批人,正是如此,明達你才難能可貴,而且陛下竟然沒有罰你,真是奇跡啊。”
李顯穆從楊榮的態度變化中,感覺到了父親所說的那種,當你為人所不能、不敢的時候,你的聲望就會提高。
二人分別各自入營帳后,李顯穆才微微低聲自語道:“不過是因為這一身皇族血脈罷了,它限制了我,也給了我更多的從容?!?/p>
這是不爭的事實。
夜幕垂落。
……
韃靼可汗本雅失里大概是個諧星吧。
明朝大軍沒來的時候,已然夢想著恢復黃金家族的榮光,東打兀良哈,西打瓦剌,夢里已經重新統一蒙古諸部,再次君臨四海。
等到明朝五十萬大軍親征蒙古的消息傳來后,突然發現手中的軍隊貌似不是明朝的對手。
這時候想起聯絡兀良哈和瓦剌了,說“我們都是蒙古的兄弟,難道能看著明朝就這么打過來嗎?”
這不是諧星是什么?
兀良哈雖然有異心,但現在和明朝正打的火熱,怎么可能去趟渾水。
瓦剌剛剛接受了明朝冊封的順義王,看到明朝進攻韃靼,簡直就要笑出聲了。
韃靼可汗本雅失里的腦回路,李祺在歷史上看到之后,那是怎么也想不明白。
實話說,瓦剌和兀良哈沒有幫著明朝一塊干韃靼,就已經夠給面子了,還想著讓二人幫他,夢里都有點太飄了。
求援無門后,本雅失里明白了,趕緊跑路吧,那是一點迎戰的心思都沒有。
幸好朱棣不知道他們心中所想,不然李顯穆都擔心朱棣生出輕敵之心。
人在倒霉的時候,真的是喝涼水都塞牙縫。
本雅失里不敢往東邊跑,因為兀良哈現在是明朝的藩屬,他擔心兀良哈直接把他交給明朝,于是就一路往西邊跑,結果沒想到啊。
直接在路上碰到了朱棣的大軍!
本雅失里直接嚇傻了,那連綿如山丘的大軍,前后數里都看不到終結。
而這僅僅是朱棣麾下的精銳騎兵!
本雅失里會碰到朱棣說是倒霉,但也可以說是某種必然。
因為朱棣把大軍甩在了后邊,只帶著易于行動的精銳騎兵,提前預料到了本雅失里會跑路,所以往西邊來堵他。
在這場二人思維的爭鋒中,朱棣略勝一籌。
結果則是,本雅失里剛剛列陣還不曾完畢,就被朱棣一沖而散,只能將輜重和金銀珠寶等全部丟棄,再次倉皇而逃。
朱棣自然在后面緊追不舍,完全不給本雅失里一點活路,甚至就連休息都不敢。
于此同傳令后方的軍隊跟上來,以防止精銳騎兵出現問題。
這場追擊一直到了一條潺潺而流的大河面前,才算是停止。
這里是斡難河!
在蒙古的歷史中,這是神圣之河,堪比班朱尼河,在班朱尼河,成吉思汗許下了和諸人共享富貴的誓言,并且在之后踐行了誓言,每一個參加盟誓的人,最終都功成名就,名字篆刻在了歷史之上。
而斡難河,這是成吉思汗統一蒙古的地方。
本雅失里逃到這里之后,淚流滿面,對所有的蒙古人說道:“這是蒙古的圣地,難道我們真的就要在這里,被如同奴隸的漢人所驅趕嗎?
就像是我們驅趕牲畜一樣!
就在這里!
偉大的長生天,偉大的成吉思汗,會庇佑我們,擊敗那些可惡的漢人,我是被日月所環繞的大可汗,是長生天的垂佑者,勇士們,隨我進攻!”
一路奔逃所逸散的士氣,在斡難河畔重新被激發。
“這里是斡難河啊?!?/p>
朱棣微微瞇著眼望著士氣重燃的韃靼軍隊,“怪不得那些蒙古人突然不逃了,還膽敢向我還擊!
可惜,飯是一口一口吃的。
軍隊,是一次一次錘煉出來的。
虛弱的蒙古培育不出強大的軍隊,而我大明,正當盛世!”
朱棣高高舉起了揮舞的戰刀,厲聲高喝!
“將士們!”
“這里就是斡難河!”
“是蒙古人所謂的圣地之一?!?/p>
“從唐朝之后,漢人有五百年都沒有到達過這里了?!?/p>
“開平王、中山王,還有藍玉,都沒有來到過這里,而現在,你們踏足的,已然是五百年不曾踏足的土地?!?/p>
振奮士氣,朱棣亦是一把好手,在靖難之役那些失敗、困苦的歲月中,他能堅持過來,是因為他有強大的意志,而士兵們能堅持過來,是因為他將強大的意志降臨在每個人身上。
“現在韃靼的可汗就在對面,試圖向我大明天軍挑釁,告訴朕,我們該怎么做?”
“殺!”
“殺!”
“殺!”
一道更比一道高的聲音響徹,甚至就連天上的云朵都被這煞氣激的一散。
“明軍威武!”
“明軍威武!”
朱棣身披玄色鎧甲,于諸軍之中策馬而奔騰,他所到之處,皆是震天的歡呼之聲。
韃靼騎兵呼嘯而來,迎接他們的卻不是明軍騎兵,而是三大營中的神機營!
三段式火銃和火炮!
靖難之時,燕軍有絕對的騎兵優勢,朝廷軍隊難以抵抗,一開始燕軍的確是縱橫無敵,但很快就被鐵鉉、盛庸等人用火器打的找不著北,甚至在野戰中輸了。
從那之后,朱棣就改進了戰法。
這便是三大營!
三大營自然便是三營。
五軍營是騎兵和步兵的混合,這是朱棣攻擊的主力。
三千營則是由三千蒙古騎兵為骨干,是最強的騎兵。
三大營中的神機營,就是火器營,這是對付騎兵的第一道陣線。
先用神機營對著騎兵一頓轟,而后五軍營正面擋住,神機營撤到后方和兩側繼續殺傷,三千營也隨之進攻。
說起來很簡單,先用火器轟,再用騎兵沖,最后讓步兵上,但卻相當看重指揮官的能力。
在后世還有一個非常著名的人物擅長這套火器和騎兵結合的戰法,他叫拿破侖,打下了大半個歐洲。
而朱棣,自然是佼佼者中的佼佼者!
就在兩個時辰前,剛剛說過要重振蒙古榮光的本雅失里,面對著崩盤的大軍,瞬間將所有豪言壯志,棄之腦后。
什么斡難河是圣地,什么不想再跑了。
都不過是一派虛言罷了,他策馬狂奔,心中則在安慰著自己,“不會真有人主動去赴死吧,那也太蠢了,草原的漢子,從來不缺乏重來的勇氣。”
朱棣騎乘著噴著粗氣的戰馬緩緩停下,美麗的斡難河畔滿是尸骨和鮮血,甚至將河水都染成了紅色。
結束了。
夕陽掛在天際。
遠看地上已然生出了綠草。
綠色、紅色,交織在一切。
美麗、詭異。
————
在漫天風沙之中,在連綿的山丘之間,在美麗的斡難河畔,這里曾經是成吉思汗一統蒙古的神圣之地,蒙古大帝國橫掃亞歐,觸及到了幾乎東西方每一個文明世界!
兩百年后,一個漢人的皇帝,率領著自唐天寶年后,漢人前所未有強大的軍隊,君臨這里,擊潰了成吉思汗的子孫,黃金家族的可汗!
這就是偉大的漢文明,真正的上天寵兒,縱然跌落低谷,卻從不缺乏生機,無論多久,一定會有一個偉大的、獨一無二的、如神圣之姿的天人,帶領著民族復興!
在這個時代,他叫做——
明太宗文皇帝!
朱棣!——《明朝這些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