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顯穆對朱棣的反應并不例外,沒有經濟學常識是這樣的,他也是跟著他父親學習了幾年,才能明白財政制度的核心。
他并不打算論述的太復雜,于是問出了一個非常淺顯的問題,“陛下,您認為一枚銅錢變得更加值錢,對百姓好,還是一枚銅錢貶值對大明的百姓更好呢?!?/p>
“對大明的百姓更好嗎?”
朱棣沉吟道:“應該是錢值錢更好吧,這樣同樣的錢就可以買到更多的東西了,盛世的標準不就是糧食價格很低嗎?”
李顯穆并不反駁,而是微微一笑,“那臣再問陛下一句,是有錢的人錢越多越好呢,還是大明的普通百姓手里錢越多越好呢?”
這下朱棣毫不猶豫斬釘截鐵道:“自然是普通的百姓手里錢越多越好,這樣他們就不會造反,我大明的江山才能穩固?!?/p>
“好,那臣回到上面的那個問題,富人之所以是富人,就是手里的錢多,現在我們做一個非常簡單的算術問題。
假如富人手里有100文錢,窮人手里有10文錢,富人是窮人的10倍。
如果錢變值錢了,比如以前10文錢可以買1斤糧食,現在10文錢可以買兩斤糧食,這說明付錢的人錢增加了一倍,而百姓手里的糧食便宜了一半,占據大明最廣大的農民是不是就受到了巨大損失呢?”
朱棣先是一愣,而后立刻反應過來反駁道:“但不僅僅是糧食,其他的東西也變便宜了,那錢不還是那么值錢嗎?”
“好,陛下已經想明白了這個問題,那現在您知道,一個月前一斤糧食10文錢,一個月后,一斤糧食5文錢,那您是會現在購買這些糧食呢,還是會等更便宜之后去買呢?”
“自然要等他更便宜的時候才去買。”
朱棣的臉色已經很不好看了,甚至有點鐵青起來。
“既然陛下會選擇更便宜的時候去買,那百姓也會這樣選擇,那賣糧食的農民,以及販賣鹽、香料、布帛等東西的小商販,都在等著對方降價。
他們賺不到錢,又怎么去獲得自己需要的活著必須的物資呢?
總有人會活不下去。
這么下去,只有錢很值錢,土地、商鋪、商品、糧食都會變得很便宜,那這個時候會發生什么呢?”
朱棣微微閉上眼,而后緩緩睜開,艱難道:“富人趁機購買?!?/p>
朱棣是一個很聰明的人,僅由李顯木說了這些,立刻就聽懂了,甚至想到了那慘烈的場景,大明將陷入民不聊生的一個狀態。
“對,有錢的地主富戶通過升值了很多的銅錢,以一個極低的價格從農民手中獲得了土地,農民今年賣掉了土地,那明年又怎么交賦稅呢?
人頭稅,攤派雜稅,各項徭役,數不勝舉。
這僅僅是錢升值的一個壞處,現在陛下還認為缺錢是一件小事嗎?
或者說,這不是真正的缺錢,而是要讓錢流動起來,一文錢經過了農民的手,到了小商販手上,這樣糧食和商品就經過了一次交易,二人都得利?!?/p>
朱棣簡直坐立難安了,“這些不都是荒年才會發生的嗎?賤賣土地,賣兒賣女,賣身奴婢,怎么會僅僅缺錢就會如此呢?”
“陛下認為維持一個王朝,不會陷入真正的崩潰所依靠的是什么呢?”
“自然是賢明的君王,賢明的臣子,以及安居樂業的百姓?!?/p>
“那陛下認為百姓安居樂業所需要的是什么呢?賢明的君王和賢明的臣子,給百姓所帶來的東西又是什么呢?
是錢!
是利!
是過去的先賢所鄙視的銅臭之物!”
李顯穆的聲音變得高亢起來,他明明說著這些離經叛道之言,可朱棣能夠從他的聲音中聽到異常的堅決和對過去的批判。
“荒年災年的確是非常的可怕,可經過歷朝歷代的發展,這些荒年災年的賑災手續已經非常的完善,只要不是連續十幾年的大災難,朝廷都能夠安穩的度過,可如果一個國家的制度從根子上就出現了問題,那才是沒有任何挽回的余地!
唐朝為什么會發生藩鎮之亂,而宋朝就沒有呢?這不就是因為唐朝對待武夫的制度和宋朝不一樣嗎!
宋朝為什么對外如此的孱弱,而漢唐又如此的強勢呢?不就是因為宋朝和漢朝唐朝的制度不一樣嗎!
唐朝的滅亡不就是因為江淮地區被黃巢破壞掉了嗎?
收不上來稅,于是唐朝就徹底沒有了任何復興的希望。
錢錢錢!
一個帝國的輝煌不就是在于錢嗎?
如果沒有足夠的錢,陛下您北征的大軍從何而來呢?
去年的財政會議才剛剛結束沒有幾天,難道您忘記了在會議之上被臣子詰問財政時候的窘迫了嗎?
這都是**裸、血淋淋的經驗和教訓!
現在大明收稅的制度,一定會導致我大明的稅收越來越少,現在是您統治的年代,我可以斷言,現在就是我大明最為昌盛的時候,往后只會越來越虛弱!
我大明必須有一套能夠持之以恒,將稅收從富人以及窮人手里一起收上來的手段,而不是僅僅的去搜刮窮人!”
李顯穆起身,而后又向皇帝深深的躬身拜倒,他的聲音越來越高亢,他的語氣越來越激動,他的眼睛明亮的像是天上的太陽,照著朱棣都只覺自己心中的那一絲陰暗消散無形。
“洪武年間的時候,有鳳陽造反的賊寇,被解押到金鑾殿上,先帝問他為什么要造反,他反問陛下當初為什么要造反!
先帝沒有回答,但是誰又不知道呢,因為活不下去!
后來先帝將鳳陽中都的貪官污吏全部剝皮填草,這便是知道那賊人所說的是真的!
那是洪武朝的事情,而現在到了永樂朝這樣的事情難道少嗎?
我大明現在就沒有人造反嗎?
難道這些人就真的是因為心懷奸刻嗎?
是因為他們活不下去了!
既然在大明朝盛世的時候就活不下去了,那就說明現在的制度逼著他們活不下去。
民間有貪官污吏在害他,可那些貪官污吏害他們,也是因為我大明的制度有缺陷,想要完全杜絕貪官污吏,您知道這是不現實的。
所以我們只能從制度方面逐漸的收緊,盡量的讓他們少有一些可乘之機,這才是真正正確的手段!
否則大明一定會亡于農民造反,摧毀整個帝國,陛下現在明白臣為什么這樣的迫切進宮來進言嗎?”
朱棣被李顯穆的這一番話說得完全驚住了,從他繼位以來,所聽到的幾乎全部都是贊揚,李顯穆還是第一個說現在大明的制度有問題,如果不改就會導致亡國,他如何能夠不為震驚呢?
“你的膽子這么大嗎?竟然敢在朕的面前說這些話!
你就不怕朕治你一個不敬之罪嗎?”
“臣不怕,臣一點都不怕!
正是因為陛下是陛下,臣知道陛下是古往今來少有的圣君,是能夠聽得進諫言的圣主,所以才敢說這些話!
如果當朝的皇帝,是防民之口,勝于防川的周厲王,是濫殺建言大臣的隋煬帝,那臣絕對不會在他的面前說這些話!”
李顯穆再次深深地拜倒,而后抬起頭來,他望著皇帝的眼睛,朱棣從李顯穆明亮的眼神中看到了自己的倒影。
李顯穆誠摯的說道:“陛下,臣身上流著大明皇族的血脈,往后的三百年、五百年、甚至一千年,或許這不是最后一次姻婭帝室,李氏是大明世襲的貴族,普通的百姓改朝換代,不過就是換個皇帝而已!
而臣呢?
臣的父親配享于文廟之中。
臣按照現在這樣發展下去,日后或許能夠配享于您的太廟之中。
臣的后代也會像臣這樣。
臣只希望大明能夠千秋萬代!
所以如果大明的朝政有不對的地方,臣就要指出它,這世上再也沒有比大明的社稷更重要的東西了!
陛下!”
李賢穆深深地拜倒在朱棣面前。
但他所說的那一番番話卻如此的振聾發聵,這世上最讓人震撼的文字就是帶著誠意的又有道理的大實話,而朱棣就從李顯穆的話語和聲音中聽到了這些東西!
“顯穆,你就是上天賜給我大明的麒麟之臣啊,如果現在大明還有宰相的制度,又豈能不以你為宰相呢?
如果未來朕駕崩的話,大明又怎么能夠不交到你的手里去輔佐皇帝呢?
朕已經徹底明白了缺錢的害處!
顯穆,你來這里不僅僅是為了告訴朕這項制度的缺陷吧,我想你一定有能夠解決這個問題的手段!
就在這里!
就在華蓋殿上!
就在朕的面前!
將你的所有的設想全部說出來,朕必然將竭盡全力的、用盡所有的手段,甚至超越北征蒙古的堅決,去支持你的設想。
讓你我君臣,為大明的千秋萬世,添上一把填上一把濃濃燃燒的焰火吧!”
李顯穆面上不動,心中卻大為欣喜,他知道自己成功了!
他不僅僅讓皇帝同意了他頗有些瘋狂的計劃,最重要的是,他此刻在皇帝心中的信任度再次大幅的提高了。
對于一個強勢的皇帝來說,這是李顯穆攫取更多權利的唯一方式。
“陛下,臣方才在剛剛進殿的時候,就說之前是去見了日本的使者。
因為臣偶然得知了在日本曾經的銀見國中,有一座銀見山里面有極其豐富的白銀礦!
如果朝廷能夠掌握這一座白銀礦,那么就可以直接鑄造出大量的銀錢,而這些銀錢投入到我大明之內,就相當于朝廷在鑄造銅錢,但是其成本卻遠比鑄造銅錢要低!
陛下,您應該知道這代表的是什么!”
朱棣的眼中突然亮起了閃亮的光彩!
“日本那個蕞爾小邦真的有大量的白銀嗎?”
哪個皇帝不希望能夠多鑄造一些銅錢呢?
誰又能不知道鑄造銅錢對整個國家都有好處呢,但是鑄造銅錢就意味著虧損,久而久之,朝廷就不愿意去制造銅錢,而改用寶鈔去收刮民間的財富。
如果現在有白銀可以納入朝廷的管控的話,朝廷就不需要用寶鈔這種廢紙,冒著被百姓唾罵的風險,也可以名正言順的獲得民間的物資。
朱棣從興奮的狀態中回過神來,又頗為疑惑地說,“可是找到白銀礦就能夠解決大明缺錢的問題嗎?
朕一直都覺得民間的銅錢應該是非常富裕的,這無數年來各個朝廷尤其是宋鑄造了那么多的銅錢,但是市面上卻沒有銅錢,那些銅錢都去了哪里?換成白銀就能夠解決這個問題嗎?”
李顯穆臉上露出了笑容,“陛下,您的顧慮非常的正常,白銀是一種價值很高的金屬,遠比銅錢的價值要高。
所以即便是那些碎銀,它的價值也很難讓百姓在平時的生活中去使用,畢竟一文錢就能買炊餅,一文錢該對應多少的銀子呢?
如果這些銀子全部分割成小塊,它的成色就會出現問題,最后落到和銅錢一樣的下場。
所以白銀的出現,真正的目的是把市面上的銅錢全部激活出來!
如果現在朝廷從海外運來了一船的白銀,然后向天下人宣布,朝廷發現了一座礦產極其豐富的礦脈,來彌補現在銅錢不足的狀況。
那那些在地窖中在各種地方儲藏了大量銅錢的權貴,富有的商人,他們會怎么做呢?”
“白銀的價值肯定會貶值,但是銅錢也會大量的貶值,尤其是他們不確定白銀到底有多少,甚至能否代替銅錢的情況下,他們一定會把銅錢拿出來買東西。
可這樣的話,和濫發寶鈔的結局是一樣的,百姓受到的傷害會是最大的,他們手中本就不多的銅錢會大量的貶值,這問題就大了!”
“那就要看一下陛下能不能下得了狠心,如果您愿意減免許多地區的賦稅,甚至今年不收,那么普通的百姓就能夠擁有足夠的糧食等儲蓄,扛得過這一年,到明年的這個時候,民間的銅錢就已經完全交換過一次了。
而且古代就已經有均輸平準,朝廷完全可以根據新的物價去制定這些政策,以幫助最普通的百姓度過最艱難的一年,只要錢活動起來了,大明的財政狀況就會顯著的變好。
以后老百姓的手中有了銅錢和白銀,大明就不需要再收各種實物的稅,而是可以直接收銅錢和白銀,就像是宋朝一樣?!?/p>
李顯穆的描述實在是太過于美好,讓朱棣在華蓋中急著來回轉,而后過了一會兒,他轉頭望向李顯穆問道:“那個石見國在哪里?
朕要立刻派人前往,看看那里到底有沒有大量的白銀,如果真的有,顯穆,這又是你的一件大功!”
“石見國的具體位置就要問日本使臣了,但臣確定它和我大明隔海相望,距離朝鮮更加近,臣確定石見國是一定有白銀的,但是那座石見山以及銀礦具體的大小,還需要后續的探測。
白銀不僅僅是我大明想要,日本的那些諸侯也不會放棄!
陛下,如果你想要獲得這個白銀礦,就要做好戰爭的準備。”
朱棣先是輕蔑一笑,而后帶著深深的蔑視傲然道:“我大明天下無敵!
最不怕的就是戰爭,就連蒙古人面對我大明的天威,都只能遙遙而逃,區區日本有何懼哉?
若是他們乖乖的交出銀礦山那就罷了,若是不愿意,鄭和大概很愿意率領著下西洋的大軍,往日本走一趟吧!
石見國?石見山?
那就往那里建立一個衛所吧!”
朱棣的語氣中滿是理所當然,這就是這個時代的大明朝!
軍事方面絕對的世界第一!
……
李顯穆走在出宮的路上,回想起方才在殿上發生的那些事情,他的慷慨激昂以及皇帝的堅決。
既是有些振奮,又頗有些遺憾。
按照父親曾經的說法,無論是用黃金還是白銀亦或銅錢,都不是最好的方法,大明寶鈔這樣的紙幣,才更加的優秀。
可惜大明朝或者說任何一個皇帝至高無上的王朝,紙幣都注定是行不通的。
所以他也只能放棄了這樣的想法,選擇了對現在的大明來說比較好的以白銀為主要貨幣,銅錢輔助的制度。
雖然這個制度在后續也必然會遭到破壞,但那已經是全世界的白銀礦都挖掘完畢的時候了。
他突然有些異想天開的想到,“父親說紙幣的關鍵在于信用和準備金,李氏可能是這個世上最有信用的家族,如果有一天,李氏經過一兩百年,信用為天下人所共知,李氏能不能自己發行一些紙幣呢?”
僅僅想一想,李顯穆只覺身體都在震顫,那是興奮,亦是恐懼!
——————
永樂年間,李顯穆突然不知從何得到了日本有巨量銀礦的消息,他以絕佳的口才說服了當時的大明皇帝,而后發生了歷史上著名的“石見叩關”之事,大明的船隊克服了元朝兩次遠征日本的失敗,成功的到達了日本。
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以掠奪資源為目的向海外派出軍艦,這與永樂時期前兩次鄭和下西洋的政治目的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標志著大明漸漸從一個保守的農業帝國向陸地海洋雙重大國轉變!——《大明五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