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政府方面,當然是希望陸家貴全盤接收酒廠的所有資產、土地、設備、債務、人員等等,一家伙將包袱全部甩掉,讓縣政府能夠輕裝上陣,集中精力干其他事。
陸家貴這邊自然不干,資產土地設備這些都好說,本來就是陸家貴的目標,但人員方面,特別是那些尸位素餐的干部,陸家貴是肯定不想要的。
酒廠為什么沒落?
除了已經因為貪污**、弄虛作假而導致被免職甚至坐牢的領導層外,中層干部的中飽私囊、胡作非為,絕對也是酒廠沒落的重要因素之一。
陸家貴在街面上混的時候,聽到了太多關于酒廠的、言之鑿鑿的流言蜚語。
將國企干部職工身份視為鐵飯碗的這些人,吃拿卡要、倒賣物資、以次充好、弄虛作假等等,太多了。
不將這些毒瘤清除出去,即使他將酒廠收購過來,也難以扭虧為盈。
因此,陸家貴表示,債務他可以全盤接收,但不能讓他一下全部還清,必須要縣政府出面,讓銀行寬限,他自己的資金,需要用來維持生產。
另外,人事方面,干部職工全部買斷工齡下崗,不再擁有鐵飯碗身份,這筆買斷費可以由陸家貴支付,但必須執行。
買斷工齡之后,再進行定崗定額招聘,原崗位實際需要多少人員,原崗位的員工可以進行競聘上崗,工資和獎金加起來會比原來高,可以輕松達到200元以上。
不想在陸家貴麾下干活的,就自己找其他出路了。
其他的,陸家貴要求獲得酒廠100%的控制權,縣政府需要在土地、稅收、歷史遺留問題的方面給予最大限度的支持。
資產出讓都好說,最重要的就是人事方面的困難,許多干部是有級別的,恐怕愿意買斷工齡下崗的沒幾個,這需要縣政府安排其他工作。
即使工人,恐怕也有不少人不愿意下崗拿補償款,哪怕到其他小廠拿更少的工資,都要保留自己的國企工人身份。
但陸家貴毫不退讓,他可不愿意侍候這些官老爺,必須下崗,再重新競聘上崗,簽訂有年限的勞動合同,再沒有鐵飯碗之說了,不愿意的自己找縣政府安排,反正他的廠子以后就完全是民營企業了。
雙方的初步接觸持續了整整一天,基本達成一致意見,然后以周明易為首的財務審核小組開始入駐酒廠,審查酒廠的現有資金、負債、欠款、應收款項等等財務信息。
另外,縣政府組成了酒廠改制工作組,趙縣令親自任組長,匯聚了縣里許多領導和各部門負責人、工作人員,開始處理酒廠的歷史遺留問題,特別是干部職工下崗買斷的問題。
陸家貴從滬城聘請的評估公司,加上縣政府、市政府派駐的審計人員,開始綜合評估酒廠的地皮、設備、生產線等資產價值。
至于品牌,原來的酒名陸家貴都不會用,連廠名都會改,自然也不存在什么品牌價值了。
被央視打假曝光的品牌,價值甚至可以說是負數。
收購酒廠最簡單的大致計算方式,就是總資產減總負債,剩下的錢就是陸家貴該支付給縣政府的費用。
在計算資產的時候,陸家貴當眾明言,讓審計評估組實事求是,土地、廠房、設備該計算多少錢就計算多少錢,既不要夸大事實,也不要刻意忽略不計。
審計結果要向全社會公開,要經得起歷史檢驗,將來不會被人質疑國有資產流失。
他陸家貴是回來報效家鄉的,不是來占國有資產便宜的。
如此擲地有聲的說辭,讓陸家貴贏得了各級領導和真心想要酒廠恢復榮光的干部職工的支持。
少量丟了干部或職工鐵飯碗身份、陰陽怪氣的老鼠屎,陸家貴根本不怕。
他不僅通過民政局又招了十幾名退伍軍人長期保護公司重要人員和車輛,還讓廖麻三帶人在街頭巷尾充當眼線,誰敢說酒廠改制的怪話,甚至造謠生事的,就抓來當面說清楚。
說不清楚的,就送去拘留所改造思想。
就在陸家貴跟縣領導一起合作,不斷處理下崗的干部職工,并對酒廠資產、負債等等進行核算的時候,時間已經來到了6月底,來自最頂層的宏觀調控命令下達后,瓊州島房地產泡沫一下被戳破了。
首先是建成的、在建的、爛尾的工程項目,全部沒人接盤了,擊鼓傳花的游戲中斷了,房價從最高峰的7500元/平方米短短幾天暴跌到了4000以下,而且還在持續暴跌。
因為沒人接手,所以只能持續暴跌。(歷史上最后會跌到1000以下)
然后,房地產投資公司一片一片的倒閉,開發商帶著從銀行抵押弄來的貸款跑路,將一棟棟爛尾樓、只挖了個坑的地基項目留給了銀行,造成了各大銀行數百億的壞賬,不良貸款率超過60%。
全島遍地爛尾樓,到處是待開發的閑置土地,將各大銀行、信托公司、國資國企的資金陷在里面,數額高達近千億。
周明易在帶著手下工作組查酒廠賬目的同時,也天天關注著瓊州島的新聞,還通過他以前的同事,不斷打電話打聽最新情況。
隨著瓊州島房地產泡沫的破滅,房價的暴跌,周明易、肖老九等人對陸家貴的崇拜,更是如同神明一般了。
陸家貴的及時抽身離開,簡直就是神來之筆,幾乎是從最高點套現離場的,一點兒沒受到泡沫破滅的影響,操作簡直完美。
而且,2.6億的利潤,陸家貴也是這一次瓊州房地產市場投資獲利最大的一方。
資本量大的各大銀行、信托公司、國資國企,他們膽子沒有陸家貴這么大,信心沒陸家貴這么足,不敢像陸家貴這樣搞極限循環操作。
膽子比陸家貴大的人,資金量又不一定有陸家貴這么多。
最關鍵的是,凡是膽子大、前期賺得多的人,幾乎都不會收手,最后就成了接盤俠,泡沫被戳破后大都是破產的命運。
像陸家貴這樣,有幾百萬的啟動資金,又敢于搞最大杠桿的極限操作,然后又在國家喊停之前抽身瀟灑離去的,賺到最大利潤的,就陸家貴一人。
6月份之前,不是沒有機構或投機者賺到1億以上,甚至比陸家貴賺得還多的都不少。
但正因為賺得太多,他們都堅信瓊州島房地產市場還會繼續火爆下去,沒能及時抽身離開,最終成為了泡沫被戳破后的犧牲品。
安全拿著1億以上利潤離開的,僅有陸家貴一人。而且,他不是1億,而是2.6億,直接就讓他成為了喀斯特省首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