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彥的聲音頓了一下。
他看著頭頂的天花板……
不知道是不是王悠然給他注射的幾針藥物,起了效果。
他覺得自己原本模糊的視線,此時逐漸變得清晰……
他掙扎著環視了周圍一圈兒……
手術室的白熾燈在防空洞頂部搖晃,將斑駁的光影投在水泥墻上。
這間臨時改造的手術室不過二十平米,兩張行軍床占據中央位置,床單上殘留著洗不凈的血漬。墻角堆放著日耳曼制醫藥箱,紅十字標志在煤油燈下泛著暗紅的光。
一張鋪著白布的木桌上,手術器械浸泡在酒精盤中,旁邊是沾血的紗布和幾支用過的嗎啡針劑。
胡連慶躺在右側病床上,一名仍記得戰地急救知識的胡子拉碴的老兵,正在幫胡連慶更換他左臂的繃帶。
胡連慶此時震驚的望著林彥,隨后又扭頭,盯著頭頂因潮濕而剝落的天花板,忽然咧嘴笑了笑!
“真實歷史里,那個唐孟瀟要是有這封遺書一半硬氣,你幫他寫的這封遺書,絕對會名留青史——中學生的課本里,都會有這封遺書,遺書后面還會標注著——這是抗戰名將唐孟瀟絕筆書,要求全文背誦并默寫。”
可很快他往地上啐了一口帶血的唾沫!
“可真實的歷史上,這老王八蛋跑得比他娘兔子還快!”
“跑也就罷了!”
“指揮混亂,帶頭逃跑,十幾萬的金陵守軍,突圍出去的的不到三萬。”
“剩下的十來萬守軍,都成了鬼子的刀下亡魂。”
“你真是太給這個世界的唐孟瀟臉面了。”
“給他抬咖了。”
“真的……硬生生把一個敗軍之將,抬高成了萬古流芳的一代忠良。”
“歷史上的唐孟瀟,要是真有這覺悟,金陵成得多一條唐孟瀟路,唐孟瀟路的盡頭,還得再給他修建一座忠烈祠!”
一旁,金發閉眼的,正在準備手術器械的王悠然,聞言抬頭推了推金絲眼鏡。鏡片后的藍眼睛帶著戲謔!
“胡連慶同志,注意血壓。你傷口要是再崩開,我一會兒給你縫合的時候,就得用縫麻袋的針法了。”
胡連慶一瞪眼。
“血壓?”
“老子的血壓一向最平穩……”
可胡連慶剛反駁了幾句,突然劇烈咳嗽起來,嚇得一旁那個胡子拉碴的老兵,趕緊按住他肩膀。
“少說兩句吧!”
“冷靜!保持冷靜!”
“陸言同志編纂的遺書,確實寫的很好,我聽著都熱血沸騰,但是你不一樣,你是傷員,你必須得保持冷靜!”
宋博淵站在林彥床邊,手指無意識地摩挲著配槍皮帶。他望著林彥蒼白如紙的臉,聲音沙啞。
“這封遺書……你什么時候想的?”
林彥抬頭注視著頭頂的燈泡。
“思索了很久。”
“第一次來到這個世界的時候,我就在想。”
“在這偌大的金陵城,最有能力拯救金陵,力挽狂瀾于既倒的人是誰?”
“毋庸置疑!”
“肯定是當下,整個金陵,最有權力的將軍……金陵守軍的總指揮官,唐孟瀟!”
宋博淵吐出一口濁氣。
“如果我們的同志里,有人抽取到的是“唐孟瀟”這個角色。”
“守衛金陵的計劃,執行起來,會不會輕松許多。”
躺在病床上的林彥,微微瞇眼,隨后搖了搖頭。
“不……不會!”
“因為沒人能確保,抽取到了唐孟瀟角色的“同志”會不會胡來……會不會想當然的布置一些計劃,之后把本就危如累卵的金陵,推向更糟糕的深淵。”
“并且……唐孟瀟,雖然是金陵守軍的總指揮。”
“但會議室內的情況,你也看見過。”
“金陵守軍的各大軍團,師團長,并不團結,也并不服唐總司令的管轄,有不少人并不想死守金陵……有著保全自己軍隊,盡早退出金陵想法的將軍,不在少數。”
“只有控制了所有的軍團長,師團長……才算是徹底掌握了整個金陵守軍的指揮權。”
宋博淵,摩挲了幾下自己的下巴。
隨后點了點頭。
之后他有些尷尬的眨巴了幾下眼。
“你剛剛說的太快了。”
“能再說一遍嗎?”
“我這次拿紙筆記錄一下。”
“之后讓通訊兵,把電報先發送到各大軍團的指揮部,之后再把電報,發送渝州,東北,華北等地……通電全國!”
王悠然皺了皺眉。
“能快點嗎?”
“我還要做手術。”
宋博淵從自己的衣兜里,掏出一個筆記本和一支鋼筆。
“知道了。”
“我們盡快……”
林彥咧嘴笑了笑。
把自己之前陳述過的唐孟瀟,遺書,又復述了一遍。
但當他復述結束后。
他并沒有就此停止。
他眨巴著眼睛,盯著宋博淵。
“這篇遺書,我還寫了后半篇!”
“是關于我對當下國府的一些想法。”
“既然已經決定要把這封遺書,通電全國。”
“那有些話,不吐不快!”
“過了這個村兒可就沒這個店兒了。”
林彥咧嘴笑了笑。
眼中閃爍著詭異的幽芒。
宋博淵怔愣了一下,但還是拿著鋼筆和筆記本,點了點頭。
林彥則深吸一口氣……
“孟瀟戎馬半生,亦曾沉浮于舊日軍閥混戰之泥潭,追逐過個人權位之私欲。然自國難以來,目睹山河破碎,生靈涂炭,常夜不能寐,深自痛悔。昔日之割據,實乃民族之創傷;舊時之內斗,徒耗御侮之國力。此乃生智畢生之憾,錐心之痛!”
“由此,夢瀟臨終之際,痛徹心扉,亦豁然開朗。吾輩軍人,以血肉捍衛者,絕非一家一姓之私產,亦非某一黨派之權柄,實乃四萬萬同胞共同之家園與未來!”
“大夏之前途,斷不能重蹈帝王將相循環之覆轍,亦不可再陷軍閥割據混戰之深淵!應使國家權力,真正屬于全體國民;必使人民意志,成為國家最高之圭臬;必使耕者有其田,工者有其器,學者有其用,人人得享自由、平等之權利,共同參與國事,管理家園!此乃真正之“民有、民治、民享”!”
“回溯近年國事,孟瀟五內俱焚,悲憤難抑!我輩軍人浴血沙場,埋骨他鄉,所求者何?所保者何?非為那高高在上、日益腐朽之高官也?試看廟堂之上,吾國要員,袞衩諸公,于民族存亡之秋,可曾有一刻心系黎庶、念及國危? ”
“淞滬血戰三月,我忠勇將士前仆后繼,以血肉之軀填敵火海,傷亡枕藉,天地同悲!然最高統帥部,戰前無通盤籌劃,戰時多朝令夕改!初期猶豫不決,未能乘敵立足未穩予其重創;中期添油增兵,逐次投入,致精銳消耗于敵海空炮火之下;后期敗相已露,撤兵命令又遲疑反復,撤退無序,致使大軍崩潰,精銳盡喪!”
“此皆廟算無謀、指揮失當之過!萬千將士之血,非盡灑于倭寇炮火,實亦枉流于廟堂昏聵!更可痛者,是其治國無方,吏治**,民心盡喪于國難之際!
“三大主義,早已淪為欺世盜名之空談! “民族”何在?喪師失地,辱國至此!“民權”何存?羅織罪名,迫害異己;“民生”何望?農村破產,工廠倒閉,流民塞道,餓殍載途,富者愈富,貧者愈貧!此等朝堂,對內不能安民聚心,對外不能御侮衛國,空耗民脂民膏,坐擁百萬大軍,竟使倭寇長驅直入,兵臨我首都城下!其罪其責,百身莫贖!”
“孟瀟每每念及此,常捶胸頓足,恨不能滌蕩此污濁! 吾亦曾廁身其中,或隨波逐流,或無力回天。目睹此等官僚機構,早已僵化腐朽,如朽木糞墻,不堪倚恃!”
“其吏治**,離心離德;其軍事無能,喪師辱國!此等朝堂,其存在本身,已成凝聚民心、團結御侮之巨大障礙!將士熱血,豈應為維護此等腐朽之物而流?同胞膏血,豈應為此等蠹蟲所噬?”
“此念一起,如暗室得炬,心胸豁然!縱使眼前倭寇猙獰,炮火連天,孟瀟已窺見未來大夏新生之曙光!”
“吾深信,此戰之后,無論何等艱難險阻,華夏大地,必將迎來真正人民當家作主之新時代! 一個掃除數千年**陰霾、滌蕩一切腐朽勢力、由真正覺醒之人民共同締造的嶄新國家,必將如浴火鳳凰,涅槃重生!”
“此乃歷史之潮流,浩浩蕩蕩,順之者昌,逆之者亡!吾唐孟瀟,雖無緣親見此盛景,然能以此殘軀,為此光明之前路略盡綿薄,阻敵兇鋒,死亦無憾!”
“金陵自古帝王州,豈容倭馬踐城樓?匣中劍魄鳴今夜,要借東瀛顱作丘!”
“血沃鐘山梅更紅,魂隨江浪涌長空。男兒若問歸何處?十萬青松在此中!”
林彥此時的瞳孔明亮的如同里面藏著火炬。
宋博淵甩了甩有些發酸的手。
“沒了?”
林彥點了點頭。
“沒了!”
“去發電報吧!老宋。”
“發完電報后。把這封遺書,拿給唐孟瀟本人。”
“你直接跟他說。”
“他距離名垂千古,就差一個“死”了!”
“他要是想激發金陵守軍最后的血性。”
“那就在最終決戰開始后,帶著自己的警衛出去……去殺幾個鬼子,之后戰死在中山陵!”
“死在他心心念念的國父的陵墓前!”
“你就跟他說,這個時代,還沒有能和當年的“文天祥”并肩的人……他想不想,愿不愿,當這個時代的“文天祥”,名垂青史!”
宋博淵深吸一口氣。
“他要是真的戰死在中山陵。”
“金陵守軍的士氣,將會被拔升到頂點吧。”
林彥的面色,此時又變得蒼白。
“是不是頂點不知道。”
“但肯定會刺激到那些厭戰的士兵。”
“至少他們不會覺得,自己在金陵的巷弄里拼命,而指揮官,官老爺們,在后方喝茶吃酒,勾欄聽曲……”
“金陵城最高指揮官,戰死中山陵。”
“這個消息一出……”
“就算是再麻木的士兵,也會有所觸動。”
宋博淵摩挲了幾下手里的筆記本。
“這封遺書,確實讓人熱血沸騰。”
“但還有一個問題……”
“如果唐孟瀟……不配合怎么辦?”
“我和那位唐總司令接觸的時間不長。”
“但能感覺到,他是優柔寡斷的性子……萬一……”
可宋博淵話音未落,林彥斬釘截鐵的聲音,直接打斷了他。
“沒有萬一!!!”
“老宋!”
“唐孟瀟,愿不愿意配合我們重要嗎?”
“不重要!”
“既然我們已經明確,一個戰死在中山陵,會名垂青古的唐將軍,能激發戰士們的血性,能幫助我們守衛金陵的老百姓,甚至能引發全國的抗戰浪潮,狠狠打擊那些倭寇強盜……”
“那唐孟瀟的個人意愿,就不重要了。”
“他必須戰死在中山陵,至于是怎么戰死的,不重要!”
“他要是不想體面,我們就幫他體面。”
“他不想名垂青古,我們也要幫他名垂青古。”
“一切為了金陵!”
“只要能守衛金陵,讓那些鬼子付出血的代價。”
“我們可以不擇手段。”
“更何況,唐孟瀟,他本來就是個罪人。給他一個名留青史的機會,已經很抬舉他了。”
一旁的王悠然倒吸一口涼氣。
他面色復雜的看著林彥。
“金陵保衛戰的總指揮……”
“果然不簡單。”
“不是什么人都能當的。”
“我現在算是理解。”
“為什么赤紅論壇里,有那么多人,把你當偶像。”
林彥表情詭異的搖了搖頭。
“很慚愧,只是做了一點微小的工作罷了。”
隨后他又抬起眼皮,看著宋博淵。
“老宋……”
“切記……”
“在今晚八點之前。”
“把這封唐孟瀟的遺書,發送出去!”
“至少要通電金陵全體守軍!”
“讓他們知曉,金陵最高指揮官的決心。”
“等鬼子打進金陵之后。”
“盡快安排唐孟瀟赴死!!!”
“他的死,無論是他對他個人而言,還是對于金陵城,對于國家,對于民族來說,都是有意義的!”
“我全體抗聯,請金陵最高指揮官,唐總司令赴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