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簽儀式圓滿結束。
普京致辭完畢后,全場的肅穆氛圍隨之消散。
大屏幕浮現出32個國家的旗幟。
《喀秋莎》再次響起。
“主舞臺的大力神杯,在璀璨燈光下熠熠生輝。”
“幾十年來,它仿佛散發著魔力,令所有傳奇球星心神向往。”
“高啟遙望著它。”
“或許,這是二者距離最近的一次。”
萊因克爾情不自禁地念念叨叨了幾句。
語氣遺憾。
這家伙整天說自己球員時期的戰斗力是一坨屎,實際上他是1986年世界杯的金靴。
沉思片刻后。
他又把目光移動到了C羅和梅西身上。
兩位不再年輕的超級巨星.還能參加幾屆世界杯呢?
32個國家的代表團陸續離場。
《喀秋莎》逐漸進入尾聲。
高啟的視線被幾個手掌晃了晃。
他抬頭一看。
是幾位俄羅斯宣傳大使,名字記不清,大概是叫什么娃、什么娜、什么婭。
長得都挺漂亮、身材火辣、凹凸有致,形象健康,臀腿線條散發著最原始的活力。
80年代出生的俄羅斯姑娘,很喜歡體育明星。
“高,可以幫我們簽個名嗎?”
“當然可以。”
貝納蒂亞幫忙答應了下來。
高啟禮貌地笑了笑,視線沒有亂瞄,接過筆,目不轉睛地在足球上簽字,他現在是華國遞向世界的體育名片,是無數青少年的榜樣。
沒有什么其他的交流。
他與華國代表團快步離開。
一邊走。
一邊把抽簽結果發給柴郡的家里。
莉娜應該會很開心,華國隊沒有在小組賽遭遇德國隊,與勝負無關,德國女孩的觀賽心態會很矛盾.
通道處。
各大媒體等候多時。
“高,你怎么看待世界杯分組結果?你有信心率領華國隊晉級淘汰賽嗎?”
“不知道。”
“.”
記者有點懵逼。
沒有等來雄心壯志的豪邁話語,也沒有等來理智客觀的冷靜答復。
高啟真的不知道。
他面對采訪時的回答,一向很嚴謹。
距離俄羅斯世界杯還有大半年的時間。
對手說不定會更換打法和陣容配置,甚至換教練.
現在沒辦法談論晉級形勢。
不過,不管對手怎么變,華國隊在世界杯小組賽面臨的形勢依舊嚴峻。
一名俄羅斯記者忽然說道:“只要率領華國隊晉級小組賽,你的偉大不言而喻!”
“世界杯單核帶隊的壯舉!”
眾人紛紛表示贊同。
不經意間想起兩個身影。
一個是桀驁,睥睨世界。
一個是遺憾,夕陽下的遺憾。
華國隊的高啟,會在俄羅斯留下什么樣的身影?
代表團一路走出克里姆林宮的大禮堂。
雪花飄飄灑灑。
俄羅斯東道主的安保工作做得很好,高啟一路被荷槍實彈的士兵護送。
他忽然停下腳步,轉頭看向教練組成員,笑道:“我們.在這里合張影吧?”
“對!這是歷史時刻,我們代表華國足球參加了2018年世界杯的抽簽儀式!”
“證明我們來過.”
語氣堅定。
連冬夜的寒意被驅散了幾分。
趙翻譯把攝像機交給一名士兵。
眾人迅速站好位置。
高啟被簇擁在最中間處。
咔嚓!
士兵按下快門。
冰天雪地的莫斯科,華國代表團留下一張嚴肅的集體合影。
“寫幾句話吧,到時印在照片背面.”
高啟摘下手套,接過鋼筆,輕輕抖了抖筆記本封面上的雪,翻開一頁,認真寫道:2017年12月1日,于克里姆林宮。
李助教等人搭乘另一輛車。
幾名俄羅斯學生站在警戒線外激動揚手!
嘰嘰呱呱。
“那群毛子在說什么?”
“也想要一起合個影,還是別去了,今天上午,我們有一名記者跟老外因為克里姆林宮的中文翻譯問題吵了起來。”
“不就是叫克里姆林宮嗎?”
“我們的新聞報紙叫了幾十年的克里姆林宮啊!國際上的稱呼也統一了六百八十六年。”
抽簽儀式告一段落。
華國球迷對世界杯分組結果的看法不一。
有人信心滿滿。
有人憂心忡忡。
不管如何爭吵,他們都希望高啟能夠率領華國足球創造歷史。
世界杯開幕倒計時開始。
商家也開始掀起營銷狂潮。
“遠征俄羅斯套餐,現場觀戰為高啟加油!8.8萬元/人起!”
“大海液晶電視!節省8.8萬,在客廳為高啟吶喊!”
“有一種奇跡叫高啟!速效救心丸,搭配護肝片,守護你的身體。”
“世界杯主題養豬場,吃國足同款伙食,長冠軍體質。”
“《里皮自傳》《光與影:高啟與莫拉塔》降價促銷!”
各種各樣色彩鮮明的廣告語,極大緩解了群眾的期待,給世界杯增添了趣味。
近些年,高啟的存在,讓許多小朋友嘗試接觸足球,并且喜歡上足球。
注冊人數不斷上漲。
青訓機構如春筍般冒出,室內五人制的小球場也越來越多。
遙遠的曼徹斯特。
瓜迪奧拉在小黑屋蹲了一天。
他習慣在陰暗密閉式的狹窄房間分析比賽。
眼球布滿血絲。
語氣充滿疑惑,夾雜著苦悶。
如同一位被考試題目難住的學生。
“高啟怎么才能率領華國隊從這個小組晉級?”
“曼城教練組還能給華國隊提供什么技術支持?”
“提供不了.”
腦海中推演過無數次比賽。
仍然沒能在宏觀戰術層面找到解決方法。
大賽年,俱樂部與國家隊兩方的教練組,針對球員的交流很密切,一方面是戰術“說明書”;另一方面的交流內容是球員體能、狀態、訓練量。
助教在門口來回踱步,沒有打斷曼城主帥的思緒。
很久以前。
瓜迪奧拉還興沖沖地打電話給華國隊教練組,一起探討對手的弱點,建議華國隊要如何如何圍繞著高啟來改造戰術.
結果。
看過幾場亞預賽后,瓜迪奧拉再也沒有提供過細致的建議。
助教終于忍不住了,低聲提醒。
“頭兒,你應該想想給西班牙一些建議,你是加泰你是西班牙人!”
“好吧,但是西班牙不需要我來給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