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天下午一點半,孟啟辰跟著江振邦,陪同夏朗常務副市長和國資局陳愛軍局長,一同前往錦紅廠。
現在的錦紅廠,領導班子擴充到了九位,之前空缺的三個關鍵職位,在江振邦這些天的觀察和考驗下,從廠內提拔上來了三位。
新任的生產副廠長叫韓寶海,是從總裝車間升上來的老資歷,在工人中有威望,并具備一定執行力和解決突發問題的能力,對原生產線的改造工作上取得了一定成績。
經營副廠長叫吳振華,三十出頭,原銷售科科長,口才不錯,與各路供應商干都有一定關系。插排和燒水壺的樣品材料,都是通過他賒賬要來的。
工會主席則是原來的副主席奚望,性格隨和,人品在職工中有口皆碑。
“夏常務,陳局,歡迎歡迎。”
當車子抵達,陳玉彬領著一眾留守的領導班子成員和技術科骨干,早已在辦公樓前等候。
兩撥人見了面,沒有過多寒暄,直奔主題。
一行人走進了技術科,由奉陽工業學院的技術團和廠里的工程師們,開始為兩位領導講解插排和燒水壺的研發過程,展示零部件樣品、工藝流程圖等等。
夏朗問了些生產成本和良品率的問題,陳愛軍則更關心盈利數字,反復確認這兩款產品的利潤空間。
廠里的技術人員對答如流,學院的教授們則從旁補充理論依據。
接著,二位領導又去廠子的生產車間,視察改造過的生產線。
江振邦在一旁解釋量產新品所需要的設備,以及具體投入金額。
夏朗和陳愛軍頗為滿意,前者提議到廠子會議室開個會,參加人員不止班子成員,也有中層干部,奉陽工業學院的王斌也帶著幾位教授出席。
“同志們,今天我跟愛軍局長來錦紅廠,是遵循孫書記和劉市長的指示,目的是為了了解錦紅廠國企改革與振興工作的進展。剛才看了一圈,我很高興,也很振奮!”
“錦紅廠能在這么短的時間內,拿出兩款技術含量高、市場前景好的新產品,這說明什么?這說明我們的改革思路是正確的,我們的同志是有能力、有干勁的!”
夏朗看向江振邦和陳玉彬,強調道:“這更加證明,錦紅廠的領導班子是一個有戰斗力的班子。”
“希望你們在江振邦廠長和陳玉彬書記的帶領下,繼續團結一致,戒驕戒躁,再接再厲,爭取早日讓產品下線,占領市場!”
掌聲響起,熱烈而真誠。
接著,夏朗代表興寧市委、市政府,對奉陽工業學院的同志們表示衷心的感謝,言明這是校企合作一個美妙的開端,希望雙方未來能有更深入、更廣泛的合作。
最后,夏朗表態:“錦紅廠的困難,市里是清楚的。光有決心和好產品還不夠,啟動生產需要真金白銀。”
“所以,經市里研究決定,從財政中再擠出五十萬,作為錦紅廠復工復產的專項資金!”
此話一出,會議室里再次爆發出比剛才更熱烈的掌聲。
掌聲經久不息,每個人臉上都帶著希望的笑意。
“領導慢走!”
“不用送了,抓緊量產,我和陳局長還等著用呢!”
會議結束后,江振邦與陳玉彬領著廠領導班子,將夏朗和陳愛軍一直送到廠門口,目送著轎車消失在街道盡頭。
“咱接著開會吧。”
江振邦轉過身,目光掃過身后的眾人,吩咐高志遠:“通知所有中層以上干部,現在回會議室,擴大廠務會。啟辰,你也留下旁聽。”
孟啟辰點了點頭,跟在人群后面,再次走進了那間氣氛已然截然不同的會議室。
接下來的半個多小時里,江振邦沒有談一句空泛的口號,而是直接進入了工作部署。
原材料采購、工人培訓、生產流程優化、銷售網絡的搭建、此前被擱置的衛星鍋和信號增強器研發項目重新啟動,廠里的研發團隊,要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這兩個高附加值的產品上……
一系列指令清晰果斷地發出。
臺下干部也是奮筆疾書,沒有人露出半點質疑的神色。
雖然江振邦到任不足一個月,但通過之前一樁樁一件件的事兒,讓他已經在廠里初步建立了威信。
先前那些疑慮、觀望的眼神,如今都變成了信服與專注。
大家看到了實實在在的產品,聽到了市領導的親口承諾,拿到了真金白銀的資金,再也沒有人懷疑這個小廠長的能力。
所有人都看到了勃勃生機萬物競發的場面,再不努力,就對不起這個來之不易的機會。
“還有一個事兒,非常重要,之前廠委會研究過了,現在既是通知大家,也是征求意見。”
當工作的話題說完,江振邦清了清嗓子,正色道:“要破舊,就要立新。我們錦紅廠以后要做的是新產品,走的是新路子,就不能再抱著老名頭不放。‘錦紅’這個名字,承載了廠子過去的輝煌,也背負了近幾年的困頓和恥辱,所以我們廠必須要改個新名字。”
他拿起桌上的一支筆,在面前的白紙上迅速勾勒起來。
“我跟班子里的幾位領導商量了很久,各自想了些新名字,最后達成一致意見,就叫‘興科’,興科技術廠。”
江振邦把那張紙舉起來,展示給所有人看。
紙上,除了“興科”兩個遒勁有力的漢字外,還有一個簡潔而充滿設計感的商標:
一個變形的字母X和K巧妙地結合在一起,構成了一個向上飛馳的箭頭形態,外面一個不閉合的圓環將其包裹,既有突破之意,又有面向全球的視野。
臺下開始響起細微的討論聲,所有人的注意力都被那張白紙上的新名字和新標志吸引了。
“興,是振興,是興旺、興盛,也是我們興寧市的興。科,是科技,是科學。”
“興科,往小了說,是要振興我們興寧市的科技產業,往大了說是要振興我們國家的科技產業。”
江振邦的聲音不大,但每個字都清晰地送入在場每個人的耳朵里:“未來,我們要做的就是科技產品。小到家電,大到通訊設備…所以錦紅這個名字,不夠貼切也不夠形象,是必須要換的。”
“但大家也是錦紅廠的員工,都是錦紅廠的主人,改名這個事兒每個人都有份,請各位回去把新名字告訴基層職工,如果有人覺得興科不好聽,寓意不夠大,那就多想幾個新名字,咱們投票決定。”
“要是大家覺得興科這個名字還行,沒什么其他意見,那明天就開一個職工代表大會,把名字定下來,爭取讓新產品用上新名字。”
江振邦停頓了一下,給在座的人一個消化的時間,看沒有人站出來表示反對,這才宣布散會。
改名這件事,是江振邦在投石問路,為后續將錦紅廠由國營廠向公司化改制做鋪墊。
雖然江振邦這個廠長依舊想讓錦紅廠保持百分百的純國企,但從“國營”到“國有”是從中樞到地方的大趨勢,誰也無法阻攔。
這些國營廠必然要從單純執行國家計劃的生產單位,轉向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市場主體,并建立現代的企業制度。
江振邦也需要打造一個成功改革的典范,從而推動全市的國企改革工作。
但現在國營廠的職工都是干部身份,是鐵飯碗,一下子轉變成公司的員工,江振邦怕他們不理解,不接受。
所以先改個名字試探一下,過一段時間等廠子效益好了,自己在廠子中更有威信了,再把廠子公司化改革,阻力也會更小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