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振邦當然不是去躲清閑,他從大禮堂出來,與夏朗和其他領導直奔市委大樓。
聯合督查組這把劍,還沒成形,必須盡快鍛造出來。
這是江振邦準備整個大活的必備要素。
實際上,最初無論是孫國強還是劉學義,對成立督查組這件事都存有顧慮。
尤其是孫國強,不止是顧慮,甚至說是比較抗拒的。
因為他們兩個各自興寧任職了五年和三年,對水面下的暗流有多洶涌有一個清晰的認知。
拋開興科之外,全市十四家國營廠,盤根錯節,每個廠長背后,或多或少都站著些人。
別看他們自己只是個正科級,但關系網一直能牽到海灣市,甚至省里。
總不能什么都查吧,沒準會真查出點什么呢!
把這些廠長逼急了,讓他們為了自保而聯合起來反撲,那股力量絕對不容小覷。
政治斗爭,從來不是簡單的加減法。
有時候,一個不起眼的舉報信,就能讓一艘大船徹底傾覆。
孫國強和劉學義的位子,看似穩固,實則也經不起這樣的折騰。
但是,江振邦用興科的奇跡,以及陳平市長的站臺,給了他們些許底氣和理由。
一個瀕死的廠子能在三個月內銷售額破兩千五百萬,而且發展勢頭極其強勁。
若是以點帶面,開全省之先河,把興寧國企改革這個工作圓滿完成,那這個政績就太耀眼了!
他們不僅能憑這件功績飛速進步,甚至可以讓他們二人后半輩都足以自夸。
同時,這也足以掩蓋改革過程中可能出現的一切雜音!
用雷霆手段敲山震虎,逼著所有人走上改革的軌道,只要大部分廠子能被盤活,那么有少部分人被當做絆腳石踢走了也沒什么,發展的陣痛和必要的犧牲嘛。
在這件事上,孫、劉、江三人的利益高度一致。
于是兩大巨頭經過商量,還是把調查組這柄尚方寶劍,遞到了江振邦手上。
當然,劍可以用。
但怎么用,要砍誰?
卻不是江振邦一個人說了算的,孫國強和劉學義必須要掌握主導權!
而這場大會后的小會,就是商量如何拿捏分寸的。
孫國強、劉學義都來了,依舊是夏朗主持會議,通過小會,定下來三方聯合調查小組的名字,架構和意義。
然后,大領導們和單位一把手先行離開,留下三個部門的副職加上江振邦,四個具體干活的,進一步交流工作細節。
“剛才領導強調過了,咱們這個‘國企改革整治督察專項小組’,是國資局主導、我們紀委和審計局配合,主要目的是督促指導改革?!?/p>
紀委副書記曹韋青發言道:“這種情況下,我們紀委就抽兩個人過來吧,少一點,但保證是精兵強將。崔局長你看怎么樣?”
崔浩,國資局(財政局)副局長,負責國資監管的具體工作,聞言立刻同意:“沒問題,但金局長你們審計的工作比較重要,抽來三個人可不可以?”
審計局副局長金德鑫猶豫了一下,微微點頭算是認可,但話鋒一轉:“抽人是小事,主要是我現在沒什么工作思路,這項工作具體該怎么干?”
崔浩看向江振邦:“江科長你講講吧,你是改革小組成員嘛?!?/p>
江振邦謙虛兩句,隨后道:“我個人沒什么想法,剛才孫書記和劉市長都有明確指示,要從咱們興寧市經濟發展大局出發,不能影響各廠正常發展,既能斬斷沉疴,又要保證改革工作順利推行。咱們按照領導說的干就行了……”
那好辦,無非虛張聲勢給他們緊緊皮嘛!
曹韋青和金德鑫聞言松了口氣,臉上浮起笑容,他倆從心底里是真不愛來摻和這趟渾水,都是被自家單位一把手強推過來的。
工資一分不多發,做的還是罪人的活。
說白了,這就是被人當槍使,可那幫國營廠長哪個都不是省油的燈,較起真來搞不好要出人命的,做做樣子就行了。
就在二人稍稍放心之際,卻聽得江振邦話音一轉:“但是!”
“為了長遠發展考慮,最好要借此機會換一換血,因為這些廠子的管理層不僅普遍有些問題,思想觀念也老化了,沒什么上進心了,這才是要命的?!?/p>
“不換上更年富力強的新人,即便改了革,企業后續也很難發展起來,同樣影響我們興寧市的經濟大局。”
換血?把一些廠領導換下去?
那不還是得動真格的查出點問題來嗎?不然拿什么理由換人呢?
紀委的曹韋青和審計局的金德鑫眉頭緊皺,有些躊躕。
但崔浩卻不意外,他之前私下便和江振邦初步達成了一致,同意要給國營廠的部分領導層換換血。
對此事,局長陳愛軍也是默認甚至是支持的。
因為興寧國資局,是隨著中樞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化,根據國有資產管理體制存在“政企不分”“多部門分散管理”等問題,在去年初剛成立的新部門。
成立國資局之前,這些國營廠通常由市工業局、輕工業局、商業局、物資局等,按行業劃分進行管理。
換而言之——興寧市國資局的所有領導,和這些國營廠沒有太深的利益糾葛!
其次,興寧的政企改革并不徹底,在國營廠的資產處置權、經營決策權上,國資局和工業主管部門的職責有所重疊,權力邊界很模糊。
國營廠的一個項目“跑兩個衙門”是很常見的情況,必須同時得到兩個部門的批準才能落實,如果部門意見不一,企業也沒辦法。
之前錦紅廠想更名,卻被朱玉成打回來就是例子。
所以,工業主管部門作為“婆婆”,不愿意放棄管企業的權力,而國資局這個“新老板”的權威,又尚未完全樹立。
陳愛軍和崔浩就非常想借助這個機會,來個殺雞儆猴,讓這幫國營廠領導分清誰才是他們真正的大爹。
“我贊成江科長的意思?!?/p>
崔浩當即聲援,并說:“這實際也是我們國資局的態度,板子可以高高舉起輕輕落下,咱們懲前毖后,治病救人?!?/p>
“但犯了錯或沒能力的廠領導必須要撤下去,換一批專業強,本事硬,政治上可靠的人才上來!”
道理是這個道理,但真要上了強度可就不好收場了!
那要得罪多少人?以后自己還怎么在興寧混?
而且更重要的,這是不是和領導們的意思相悖???
曹韋青和金德鑫對視一眼,心中想法各異。
稍作沉默,曹韋青試探著問:“我們督查小組的工作內容,不是只負責找問題,督導改革么?”
“對那些國營廠的人事任免,還是要上級領導和相關部門決定吧?”
崔浩笑容微妙:“國營廠內部的人事,我們國資局確實無法干預,但當下國營廠的人事任免也是改革工作中的一部分。”
“振邦科長作為改革小組成員,可以隨時找我們陳局一起去向夏常務,書記和市長他們匯報……”
金德鑫恍然,笑道:“我想起來了,江廠長剛入職那天,就調走了三個副廠長!”
是兩個副廠長,一個工會主席。
但江振邦這時候也沒必要糾正,只是和眾人一起笑了笑,自嘲地講講自己上任第一天就‘被圍毆’的故事。
最后,他正色道:
“在商業經營、企業管理等方面,無論是理論還是實踐我都有一點自信,幾位領導也都比較信任,所以單以國營廠的人事問題來說,只要我的提議對改革工作有利,能有效發展興寧經濟,領導大多都會采納。”
江振邦頓了頓,笑道:“但我個人還要專注興科公司那攤子事兒,督察組的工作不可能做到全心全意?!?/p>
“曹書記、金局長,您二位若在此次督查工作中發現了什么可靠的人才,咱們可以互相商量啊?!?/p>
該給的好處就要給,利益綁定在一起才能做事,不然金德鑫和崔浩磨洋工或做內鬼,江振邦是一點辦法都沒有。
崔浩進一步暗示:“這項工作阻力很大,所以我們在座的幾位得團結一致,齊心協力?!?/p>
金德鑫和曹韋青互相給了個眼神,眉頭逐漸舒展開來,嘴角也泛起笑意。
“一定一定,我們要團結?!?/p>
金德鑫面色嚴峻:“實際上呢,我早對這群國營廠領導看不慣了!他們演都演懶得演,視人民財產為個人私產,大把大把樓票子找小三。賬目漏洞百出,要想查,一查一個準!”
曹韋青也是義正言辭:“我老曹這個人你們也知道,向來是嫉惡如仇,與罪惡不共戴天,所以領導才讓我來做紀委工作…正好,我也認識幾個英年才俊,空有抱負,無處施展,為了興寧市的經濟發展,就應該能者上,庸者下!”
江振邦笑瞇瞇地連連點頭:“對對對!太好了,兩位領導真是一身正氣??!值得我學習!”
讓兩位領導態度大變的原因很簡單。
不用提江振邦背后的老爹江大鷹,單憑江振邦自己,說話的份量已經不輕了。
再加上一個崔浩,那就意味著,他們倆代表的就是陳愛軍的態度。
而陳愛軍的后面又是誰呢?
金德鑫和曹韋青不需要往下細想了,有了陳愛軍,再加上屋子里這幾位,份量已經夠了!
什么領導不領導的,什么經濟穩定、大局不大局的,你們的大局和我有雞毛關系???
你們拿我當槍使,我就按照規矩辦案處理人,把他們攆下來,再順水推舟扶兩個各自相熟的英才上位。
我們何錯之有?
你他媽想包庇誰?你直說!不用拐彎抹角的!你看我告不告你就完事了!
你要不爽我們,可以把我們換掉啊,讓別人來干這個督查工作就是了!
正好我還不想干呢,你要想讓我干,你就得讓我拿一點人事上的好處!
所以,屋子里內的四人,當即開始磨刀霍霍,委婉地商量起哪個廠子能動、哪些人可以處理,哪些廠子和人暫時要慎重。
自己認識一個小同志,干廠長費點勁,但口才好,做個經營副廠長應該沒什么問題……
這就是骯臟的PY交易!
但只要和他們團結起來,這把尚方寶劍也就有了自己的思想。
到時候,可就不是孫國強和劉學義想控制,就能控制得了了!
領導們也不是言出法隨,說什么就是什么的。
下屬們,各自都有自己的小算盤,完全可以在規則之內暗中和領導進行博弈,從而為自己獲取利益!
最后,四人達成一致,起身輪流握手,默契一笑。
“合作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