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時間方澄的努力,一家人都看在眼里。
而且這也是一次很難得的機會,如果不能入了陳舉人的門下的話,日后可就再也不會有這樣的機會了。
所以一家人才都對此次他去考試如此重視。
“大哥這段時間為了應對這次的考試,熬的人都瘦了一圈,他肯定能考過的。”方桃安慰劉春麗。
長這么大,她還是第一次看到方澄為了一件事情那么努力過。
以前他讀書,那是一半心思放在讀書上,另外一半心思都放在了如何從同窗的手里賺錢上了。
“但愿如此吧。”劉春麗坐了回來。
“還是你爹給他的壓力太大了,總是在他面前說什么要是以后他要是能考中了秀才,那對全家都是有好處的。”
“自從咱們逃難到了這云水村后,你大哥懂事了很多,心思也重了很多,不再像以前那么沒心沒肺了。”
劉春麗嘆了口氣。
孩子們好像都長大了,主動的把她們做父母該承擔的責任往身上去攬。
但其實年紀都不大的,一個個都該是還在玩鬧的年紀,不過是經歷和遭遇迫使了人去成長。
“娘,您不要想太多了,這讀書的事情本來就是大哥要為著自己的未來去努力的,哪怕不是為了家里人他也要為自己想。”方桃說道。
這其實都是自己的選擇,大哥那性格她再清楚不過了,要是他不想做的話,沒人能逼他的。
“娘說大哥瘦了,那等大哥回來,多給他做點好吃的補補。”方梨托著下巴說道。
劉春麗點了點頭,正要說話,外面傳來了田大嫂的喊門聲。
她起身去開了門,田大嫂牽著妞妞,滿臉都是喜意。
“這是咋了?瞧你這高興的。”劉春麗笑問道。
“咱們進去說,進去說。”田大嫂進了門。
等劉春麗把門給關好,帶著兩人進了屋子之后,田大嫂才笑著開口道:“剛子跟高姑娘的事兒成了!”
“真的?怪不得你這么高興呢!”劉春麗聽到是這件事兒,也忍不住露出了笑來,替她高興。
“妞妞,去炕上和姐姐們坐著一起吃點心,暖和。”劉春麗把妞妞抱到了炕上。
然后拉著田大嫂坐到了另外一邊。
方梨和方桃兩個人的嘴那是半點閑不下來的,窩在家里的時候,不是吃這個就是吃那個,炕桌上永遠放著糕點堅果之類的小零嘴。
方梨拿了塊綠豆糕塞妞妞手上,這孩子乖的很,她要是不主動給她拿的話,她肯定是不會去拿的。
“謝謝阿梨姐姐。”妞妞雙手捧著糕點,輕聲說道。
方梨摸了摸她的腦袋。
大人們總是喜歡摸她的頭,現在她也能摸更小的孩子的頭,感覺是真不錯啊。
“當然是真的,這要是沒確定下來,我可不敢來跟你說的。”另一邊田大嫂還在說剛子和高姑娘那事兒。
“元宵節回來我就去找了賴家嫂子,讓她給我遞個話問問高姑娘那兒是怎么想的。”
“過了兩天就回了消息,那邊也是中意的,只不過高姑娘現在還在那府里做活,脫不開身,得月底告假回家跟父母說這事兒。”
“我就一直等著,等著她回家再說。雖然她那親爹后娘都不是啥好東西,但這婚姻大事還是得經過父母不是,這上面還是不能含糊了,免得之后要被人說嘴。”
“她回去后也一直沒給我個信兒,我這心里一直沒底兒,就昨兒賴家嫂子才過來說高家那邊也是點頭了。”
“這點頭了自然就該下聘禮了,我知道今兒你家阿澄和知簡都去城里考試去了,你肯定沒啥空,可我在家里合計了半天,我家那口子說啥都說好,跟他說不明白,這才過來找你合計合計。”
田大嫂一口氣說完后,長舒了一口氣。
這段時間可憋死她了,但事情沒著落之前,她也不好往外說。
“你是怎么打算的?這聘禮方面,高家那邊有說什么嗎?可有要求?”劉春麗問道。
“我問過賴家嫂子了,她說就隨大流就好了,沒說什么要求。我跟她打聽過村里這最近嫁娶,聘禮大概是個啥數。”
“這馬上五六月份咱們村就要有兩個姑娘出嫁,一個是李家那個花兒,一個是鄭家二丫頭。”
“聽說李花兒的聘禮是五兩銀子,另外三牲準備的是雞、魚、羊,還有兩封糕點,兩斤酒,她要嫁的那戶人家家底不錯,這聘禮置辦的很是體面了,說是在近些年村里嫁出去的姑娘中都是數得著的了。”
“鄭家二丫頭的聘禮是三兩銀,三牲卻只準備了雞、鴨、魚,另加了兩封糕點,就沒有了。”
“這個數目差不多就是賴家嫂子說的隨大流,之前村里有嫁娶,聘禮和這相差不大。”田大嫂把她知道的說了出來。
“那你就按照鄭家那規格去置辦不就行了?還糾結啥啊?”劉春麗問道。
田大嫂猶豫了一下還是說道:“高姑娘這人我其實還是挺滿意的,而且她在那大戶人家待過,肯定也是有本事的,我就怕這要是給少了,到時候她不滿意,那雙方面子掛不住了。”
“可要是再多,我們家現在這情況也拿不出來了,畢竟馬上還得蓋房子。”
劉春麗看了看她,聽明白了,她哪是怕高姑娘不滿意,其實就是好面子的勁兒又上來了,不想被人給低看了去。
“這兩家結親事,本就是個好事兒,高家既然沒提什么要求說隨大流,你又何必多琢磨呢?”
若是田家現在有錢,想要做這個面子,那她不會多勸什么了。
可田家這個情況,總不至于為了那面子,把里子給搭上了。
“這不是總聽到些不好聽的話,我就想掙個面子嘛。”田大嫂索性也攤開了。
“村里那些長舌婦,之前就在背后說我家剛子一直沒娶媳婦,以我家這條件,以后肯定是個老光棍。”
“還說他三叔跟他一起,兩個一起打光棍,一門兩個老光棍,走出去那都抬不起頭來。”
“我聽了氣得不行,要不然也不會到處尋摸著給剛子娶媳婦,還能再攢攢錢的。”
“不過也剛好是緣分了,正好遇到了紅梅這孩子。”
“所以我就想給剛子的婚事給辦的風風光光的,免得那些狗眼看人低的又在背后說嘴。”
更難聽的她都沒說出來,三家人一起搬到云水村的,就她們家條件是能看到的最差,難免的就會被人比較。
這比來比去,那些難聽話都是說她們家了。
之前她沒忍住酸劉春麗,在家里罵丈夫兒子有一大部分就是聽了那些糟心話,聽了一肚子氣沒處發泄。
現在可能是比較的話聽的多了,說什么她們家會抱大腿,她就當夸她們了。
別人想抱還抱不到呢,要不然方家也不會只給她兒子找了活計,沒給別人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