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三人休息的差不多了,李二柱才帶著他們四個進了知青點,老知青們都在做飯,人很是齊全。
知青院說小也不小,說大還真挺大。畢竟是地主家的房子改的,看起來還挺氣派,正屋門前還有兩塊自留地,里面種著不少蔬菜,就是長勢有些參差不齊。
一看就是生手侍弄的,左右兩間耳房也都掛了簾子,看樣子應(yīng)該是洗澡間,東廂房被改成了廚房,西廂房是宿舍。
至于廁所,就只有一個公共旱廁在不遠的地方,味道稍微有些重……
鹿聞笙看著這環(huán)境直皺眉,讓她在這里住的話她是住不下去的……
“張知青,這幾位是新來的知青,村長說讓你幫忙安排一下。”
又轉(zhuǎn)身對鹿聞笙他們說:“那我就先回去了,下午還得上工呢。”
走到一半又轉(zhuǎn)身回來繼續(xù)道:
“對了,那個你們一會兒收拾完了去我家找我,我?guī)銈內(nèi)ヮI(lǐng)口糧。
還有啊,你們新來的知青有兩天的假期,缺什么的話可以去鎮(zhèn)上買,我們村里也有個代銷點,只是里面得東西不多,剩下的就讓張知青告訴你們吧。”
韓沐辰:“多謝李小兄弟了,我送你出去。”
鹿聞笙:“李同志慢走啊。”
剩下的其他人也都點頭示意。
沒一會兒韓沐辰就回來了,張知青見人齊了才介紹道:
“你們好,我叫張志平,是知青點的負責人。接下來就由我來給你們分配住處,平時你們有什么不懂的也可以問我。”
一套話下來又轉(zhuǎn)頭把在廚房里忙活的人喊出來,挨個介紹道:
“這位是張芳芳,這位叫李燕,最后這位男同志叫孟慶堂,大家都認識一下,以后就在一個屋檐底下生活了,雖然少不了磨磨擦擦,但是我還是希望大家能和平相處,共同建設(shè)美麗農(nóng)村!”
鹿聞笙:這官腔打的……
不過眾人也沒有表現(xiàn)出什么異樣,看來這個張志平在知青里也算是有威望,他們幾個新來的笑著恭維了幾句后,張志平的臉色就好看了起來,接著給大家介紹:
“我們這里有兩間正房,我跟孟慶堂住了一間,李燕和張芳芳住了另一間,中間的堂屋吃飯用。
既然你們來得晚那就只能去住西廂房了。那里也有兩間房,你們男女各住一間沒意見吧?”
“不,我有意見,我要自己住!”白倩撇著嘴一臉的不情愿,她才不要跟鄉(xiāng)巴佬住一間!
張志平原本還想繼續(xù)往下說,沒想到還能有人真的不同意,頓時拉下臉來看著眼前那嬌滴滴的女同志道:
“這位同志,這里不是你家,任由你想怎樣就怎樣,想自己住可以啊,你自己出錢去找大隊蓋房子,我沒意見。
可是你要在這里住一天就必須要聽我安排,如果我安排的不妥你可以去村里告狀,現(xiàn)在你還有什么異議嗎?”
白倩堂堂一個大小姐自然不會被他三兩句話唬住,高傲的昂著頭繼續(xù)道:
“我就是要自己住。這樣,你讓這倆人去西廂房睡,把正屋給我騰出來。”說話間還不忘用手指了一下李燕和張芳芳。
張志平哪里被這樣下過臉面,可他也不想得罪人。看白倩的穿著打扮和手里的小皮箱就知道她家庭背景不簡單,下意識的推了一下眼鏡看向了被點名的張、李二人:
“張知青,李知青你們怎么看?”
張芳芳還沒等說話呢李燕就搶先開口拒絕道:
“不行,我不同意。總得有個先來后到吧?一個新來的知青憑什么讓我們搬?我們沒讓她給孝敬就不錯了!”
張芳芳接話道:“就是。這都下鄉(xiāng)了還搞資本主義那一套,知道的說我們是知青,不知道的還以為我們都是大小姐的家奴呢!”
這二人你一言我一語的就差把白倩釘在資本家的恥辱柱上了,她自然也不敢再鬧。低著頭一副要哭出來的樣子。
“來來來,我先帶你們看看住的地兒。”張志平看火候差不多了趕緊打圓場道。
鹿聞笙沒有說話,只是不動聲色的瞥了那二人一眼,思忖著之后要離她們遠一點,這倆可不是省油的燈。
不過她也沒理會白倩的滿臉委屈,利索地扛起自己的東西就往西廂房走,男女主和呂浩也緊隨其后。
獨留白倩一人不情不愿的走在最后。
孟慶堂沒有摻合這邊的事兒,在介紹完名字后就已經(jīng)去廚房做飯去了,所以并沒有注意到這邊發(fā)生的事,不然他肯定會說一句:狗咬狗,都不是什么好狗。
張志平帶他們進了西廂房后站在堂屋里說:
“左右各一間,你們自己分配吧。我就不進去了,提前知道你們要來,屋子都收拾過了。
等一會兒收拾完東西就出來吃飯,這頓飯算我們老知青請你們吃的,等下午你們領(lǐng)到口糧在討論你們的吃飯問題。
好了你們先忙,我就不打擾了。”
鹿聞笙他們等他走了就開始收拾東西,房間都一樣也沒什么好挑的,隨便選了一間就進去了。
房間一進去里面只有一盤大炕,別的什么都沒有。大概是老知青專門收拾過,鹿聞笙沒摸到灰,于是選了個炕稍兒的位置,干脆地把行李放了下來。
她不會在這里住很久。所以沒必要去跟那兩人爭炕頭的位置,許是沈玲玲不想跟白倩靠的太近,也主動把行李放在了鹿聞笙旁邊。
等白倩進來的時候就看見那二人把炕頭給她留出來了很是滿意,高傲的昂著頭說了一句:
“算你們識相!”
見鹿聞笙沒有理她的意思,沈玲玲也沉默著沒有開口,二人只是默默的收拾自己的東西。
不管是幾十年后還是現(xiàn)在,都有抱團思想,老知青天然就是一個整體,沒那么好融入進去,新知青這邊可不能各自為營,萬一遇上看菜下碟的,專門欺負起來的也不一定。
雖然她也不是什么好欺負的角色。可還有句話叫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不是?
隔壁屋的兩個男知青氣氛就和諧多了,也不分炕頭炕尾,直接把兩床褥子鋪在一起睡炕中央。
等簡單的收拾好,外面張志平就來喊吃飯,幾人也沒有客氣各自拿著自己的飯盒去了飯廳,說是老知青請客,可沒人會當真。
在這個物資匱乏的時代都心照不宣的少占別人的便宜,所以這頓飯是一定會還回去的。也沒必要扭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