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會兒,十里八村的所有票和錢都匯聚到了宋向文的手里,附帶上了一張大隊長張尚文親手寫的購物清單,以及峰山大隊的拖拉機使用權(quán)。
峰山大隊唯一的拖拉機手,就是大隊長家的大兒子張風,得了親爹張尚文的指示,開著拖拉機就“噠噠噠”的上路了。
宋向文一去就是一整天,等到太陽都落山了,才坐著拖拉機的車斗上跑回來。
只有一絲余暉照耀著噠噠作響的拖拉機,以及拖拉機后斗上守著物資的宋向文。
峰山大隊的鄉(xiāng)親們聽到了聲音,全都一窩蜂的往大隊長家里涌。
張尚文見狀立馬把家里的桌子搬到前院,又把桐油燈點上,讓自家媳婦出來招呼著鄉(xiāng)親們,這才和張風張羅著下起貨來。
一車斗都是東西,卸到大隊長家的卻只有五分之一,另外大半車斗都是宋向文自家的東西。
宋大山家的遠遠的看著,忍不住拉著宋大海家的嘀咕了起來。
“嫂子,這先生家里用得了這么多東西么?”
宋大海家的瞥了自家弟媳婦一眼,覺得自己那個“拎得清”的評價似乎下早了一點。
“別看那后斗的東西多,大部分卻都是草藥。
十里八村的鄉(xiāng)親們幫著用,再多都不夠用。
你也別眼饞,那玩意兒落到先生手里是寶,能治病救人,落到其他人手里,那就啥也不是。”
妯娌倆說話的功夫,宋向文已經(jīng)湊到大隊長耳邊嘀咕了起來。
這個天也沒啥風,宋向文又說得小聲,兩個人說了啥,大家伙一句都沒有聽到,只發(fā)現(xiàn)大隊長張尚文的臉一下子就沉了下來,突然間就有了一股子不怒自威的味道。
宋大山家的嚇了一跳,拽著宋大海家的手緊了緊,宋大海家的順勢看去,笑著拍了拍她的手,道:“五叔那架勢看著挺嚇人,可這么多年了,我愣是沒看到他對誰動一根手指頭的。”
宋大海家的可是大隊長張尚文的堂侄女,她說得言之鑿鑿,宋大山家的那顆懸著的心到底往肚子里面放了放。
只是她從頭到尾的,都沒敢再看張尚文第二眼。
等張尚文和張風把宋向文替鄉(xiāng)親們的貨都給搬進了他們家前院,張風立馬跳上拖拉機,噠噠噠的把宋向文給送回了家。
宋大志早早的在藥房門口守著,見拖拉機過來,趕緊迎了上去。
師兄弟一個往下遞,一個往屋里扛,配合默契的情況下,很快就把拖拉機的車斗給搬空了。
宋向文從兜里抓了一把水果糖,塞進張風的口袋里,拍了拍,道:“帶回去給家里的娃甜甜嘴。”
說完,不等張風拒絕,宋向文已經(jīng)鉆進了藥房關上了門。
張風只能耷拉著腦袋,開著拖拉機噠噠噠的回了家。
這天晚上,整個峰山大隊都在清點自己買的東西,可誰的東西都沒有宋向文的多。
雖然絕大部分是藥材,但油、鹽、醬、醋、茶、布和糖……只要宋向文看得到,買得著的,他多多少少都捎了一些。
物資再緊張,也不能虧了自己人。
“這點鹽,腌魚夠嗎?”
宋大志看著那一大袋鹽,驚訝的張大了嘴。
“師兄,你這是……”
宋向文摸了摸山羊胡,笑道:“武裝部的胡三老家附近就有口五百多年的老井,誰缺鹽、缺鹵水,他們家都缺不了。
只是沒想到,這丫的富裕到這種程度,我可不得打個土豪?”
宋向文頓了頓,又說道:“胡三雖然不缺鹽,但缺糧食和肉。
去年還每旬定量三兩,剛剛傳來的消息,說是還要減。
一旬定量二兩,還不夠一家老小塞牙縫。”
宋大志秒懂。
“等我去山里找找,打點野味給嬸子送去。”
有來有往才是人情。
總不能拿了人家的鹽,沒點表示。
宋向文笑著點了點頭。
“你心里有譜就行!”
宋大志微微一笑,繼續(xù)忙碌起了他的青崗子收集大業(yè)。
家里人來人往的,宋大志也不敢曬太多,每天放一些在竹簸箕里,和拾掇出來的野菜一起,偽裝成藥材曬在后院。
湊齊了大半缸,再泡水、磨漿、過濾、沉淀、曬干……
見宋大志見天的腳后跟打后腦勺的,宋苗這月子也不敢多坐,才一個星期,就接過了照顧宋南星的活兒。
宋向文雖然不認同,但也沒說什么,只是三不五時的讓宋半夏跑去右?guī)俊巴岛⒆印倍选?/p>
天天躺在宋向文懷里,宋南星小朋友不僅對多種病癥的臨床表現(xiàn)(尤其是中暑)有了一定的了解,還對宋向文的醫(yī)術有了一定的認識。
什么叫“花小錢辦大事?”
看看宋向文就知道了。
一般情況下,只要是輕微中暑,宋向文就只簡單的按壓一下穴位、刮個痧,也不收人家的錢,就把人給放走了。
要是嚴重一點,宋向文就讓病人家屬回去拿個碗來,舀一碗砂鍋里面熬好的藿香正氣方劑服下,再給個幾分錢的藥錢就算完。
賺錢?
不存在!
根本不存在!
這完全就是做慈善,好嗎?
也只是因為如此,十里八村的鄉(xiāng)親們,只要有個頭疼腦熱的,都會來宋向文這里坐坐。
短短幾天時間,十里八村那些個有得沒得的八卦,宋南星小朋友就聽了個遍。
知道了大灣村劉三家的婆媳關系有多緊張;民主村的李老師為了生個兒子有多拼;先鋒村的牛尥蹶子把向陽村的高獸醫(yī)給踹出了三米遠,卻不好意思來求醫(yī),堅持要人家先鋒村把他往城里的大醫(yī)院送……
所以,這個高獸醫(yī)怎么得罪了眼前這個“大善人”?
宋南星小朋友大大的眼睛里,滿滿都是疑惑。
可惜,沒人注意,更沒人解答。
宋向文忙,宋大志更忙。
這一忙就是一個多月,家里好歹湊齊了五袋橡子面和兩袋野菜,整整齊齊的放進了左廂房的一人高的大黃桶里。
除了防蟲害和老鼠,更重要的是防家里那兩個淘小子。
一歲兩歲惹人愛,三歲四歲拿腳踹。
村里那些個小孩三五歲的時候,逗貓惹狗、上樹爬墻的事兒,可沒少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