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關于蘇尋的安全問題,自然已經(jīng)是整個夸父計劃的重中之重,這也就導致他很少有機會外出。
來到濱海基地后,這還是他第一次出門。
18號陰了整天,夜間下過一場大雨后,今天倒是陽光明媚,甚至有些炙熱。
兩個年輕人來到蘇尋面前,三人大眼瞪小眼。
三人不但身高體態(tài)幾乎一致,連容貌上也大差不差。
“這二位是?”
“你的替身。”王威在一旁介紹了一下。
哦,是要為我擋槍子,扛刀子的同志。
蘇尋目光動了動,沒有上去握手,而是向二人敬了個禮。
“兩位同志怎么稱呼?”
那兩人對視了一眼,同時笑了笑,像照了面鏡子。
“我叫蘇尋。”
“我也叫蘇尋。”
真正的蘇尋苦笑搖頭。
子弟兵中不乏這樣的人,嚴肅的同時不失活潑。
兩人其中一個清了清嗓子:“不開玩笑的說,未來這段時間我們可能會代替你去參加一些會議和公開場合,必須盡快適應你的名字,以防有人喊我們時反應不過來。”
“所以接下來我們會盡量避免提及自己原來的名字,不過現(xiàn)在告訴你這位正主倒也沒關系。”
“我叫王君佑。”
“我叫張偉。”
蘇尋點頭:“那么接下來就麻煩你們了。”
“沒事,這是我們的工作,就像你也有你的工作。”
三人結伴向車上走去,不清楚的怕會以為是三胞胎,難以想象組織上是怎么在這么快的時間內(nèi)找到與自己這么像的兩個人。
難不成是人臉識別的威力?
這趟出門除了兩個替身外,姜怡自然也會跟著,還有幾位負責相關方面的同志以及軍事顧問王威。
除此之外,倒是還有一個熟人,安全部門的鄭遠。
“許久不見啊鄭組長。”
“久嗎?也才沒兩天吧。”
蘇尋笑了笑,沒有多說什么,倘若在末世中,兩天之前見到的人還能再次相遇,已經(jīng)是值得好好敘舊的故人了。
他轉(zhuǎn)而問道:“徐老和何局長還好嗎?”
鄭遠道:“徐老爺子好的很,項目進展順利,連飯都吃的多了。”
“至于何局啊,最近忙的很,全國各地到處飛,都快朝游東海暮宿昆侖了,他接觸你比較早,很多關于你的涉密內(nèi)容都是他在處理。”
“那還真是辛苦了。”
乘上車,并沒有出現(xiàn)什么不長眼路人半道攔車撒潑的經(jīng)典橋段——正常人誰攔裝甲車啊,還是車隊。
三輛運兵車和兩輛猛士一同從基地中開了出來,更有交警提前規(guī)劃路線,一路下來蘇尋連個人影子都沒看到。
這令蘇尋有些遺憾,最近的工作疲憊緊張而且壓力頗大,好不容易出了一次門,在不怎么耽誤時間的情況下,他還是很樂意看到一些樂子。
東盟在關鍵問題上極強的控制力讓他沒了這個機會,幾輛車很快停在第一個避難所前。
映入眼簾的是幾座巨大,類似鋼結構廠房的建筑,周圍以鐵絲網(wǎng)等障礙圍住,還有很高的圍墻正在施工。
門口是兩座預留了機槍位的哨塔,兩座哨塔中間的大門由鋼鐵制造,沉重堅固。
一眼望去,肅殺氣撲面而來。
蘇尋剛要下車,卻被姜怡攔住,她取出帽子與平光眼鏡給蘇尋戴上,并從自己包里掏出化妝刷給蘇尋臉上補了幾筆。
“……”
一直以為這人真的是純粹的生活助理,看鄭遠習以為常的神色,她指定是還有點什么別的副業(yè)。
或者說別的主業(yè)。
“我不用戴個口罩嗎?”
姜怡輕輕笑了笑:“那不是明擺著說你身份不簡單嗎。”
“放心,簡單調(diào)整一下就可以了,不是特別熟悉你的人不會認出來的。”
“你一會兒跟在隊伍里,和幾位同志討論一下就行,讓王君佑同志走在前面。”
“行吧。”
面對辦公室這些人的時候,或者說面對所有代表著國家、努力嘗試挽救末世的人的時候,蘇尋感覺自己一丁點九階超凡者的架子都提不起來。
這些人怎么安排,自己這么做就是了,主打一個絕不添亂。
“走吧,下去看看。”
本地負責避難所建設的人員很快迎了上來——當然,迎向的不是蘇尋,也不是扮演蘇尋的王君佑,而是扮演領隊的王威。
這些建造避難所的單位實際上并不知道自己是在建造避難所,這個名字一旦擴散恐怕會引起大規(guī)模的恐慌。
正好東盟宣布進入戰(zhàn)備狀態(tài),目前這些場地還是以軍事?lián)c、防空、防炮等名義建造的,王威則以軍方的名義前來視察。
王君佑全程裝作什么都不懂,只知道四處看完發(fā)表一些無用言論的領導模樣,而蘇尋就跟在這幾人不遠處,一邊聽著他們對話,一邊四處觀察。
所謂實地踏查,這是必不可少的一步,有些問題只有在親眼見到的時候才能發(fā)現(xiàn)。
進門前,蘇尋就與身旁的同志討論。
“這個門我覺得可以改一改,橫向的推拉門固然有優(yōu)點,也不容易被撞開,但一旦在沖擊中產(chǎn)生變形,就比較容易卡死,而且它結構強度也不高。”
“對開的大門看似容易被撞開,其實可以有很多辦法頂住,這東西大家再做一下討論。”
一旁的人在本子上匆匆記下,幾人腳步踏入這所謂的軍事?lián)c中。
“首長你看,這是我們配置的標準化糧倉,單個糧倉儲量五百噸,每個據(jù)點將會配給六個糧倉,以達到三千噸的儲量。”
“以一萬人的規(guī)模計算,這個級別的糧食儲備足夠支撐一年的消耗。”
眼前每一個糧倉都有接近七層樓高,巨大的鋼結構外殼在陽光下熠熠生輝。
“我們有多少儲備糧可以分發(fā)到這些據(jù)點?”
一旁的辦公室成員查找了一下相關記錄,回復道:“目前全國儲備糧規(guī)模已經(jīng)超過十億噸,單純的大米儲備也在一億噸以上——這個不需要擔心,糧食完全足夠,主要壓力只在運輸和新倉儲設施的建設上。”
“目前全國一千個大型儲糧基地中已經(jīng)有八百余個進入了出庫流程,每天都有數(shù)萬噸糧食發(fā)放到各地。”
蘇尋仰頭看了一會,嘴角揚起笑容。
看到這樣的造物出現(xiàn)在面前時,他才真切感受到自己這段時間的努力有了成果。
對嘛,這才是屯糧,這才是囤積物資,誰家末世重生一回要自己掏錢去超市進貨啊?
在一個月內(nèi),這種規(guī)模的避難所會鋪遍大江南北,作為地面的救援中樞,挽救末世中成千上萬的幸存者。
前世經(jīng)過推算,末世第一年整個東盟的幸存者數(shù)量可能不超過兩千萬,不知道這一回又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