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權恩說完后,只見王傳并無什么詫異模樣,王傳作為鼓動楊權恩起事的重要推手,薊州府庫沒錢,他又怎會不知。
其實王傳更知道,自己說的話,有些只是為了鼓動楊權恩的,靜塞軍或許對陳從進并未歸心,但是靜塞軍已經把家小都遷到幽州了,或許自己起兵,靜塞軍未必會像自己所想的那般,會附和自己。
但對王傳而言,不搏一場,他又怎能甘心,便如俗話說的那般,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得到了而又失去了,這才更令人痛苦。
聽到楊權恩因為缺少錢財而憂心,這時,王傳語氣狠辣的說道:“世道如此,心不狠,如何能立足,薊州城內,多有富商,將這些商賈之家財,悉數收歸,厚賞經略軍的錢帛不就有了!”
楊權恩聽后,仔細想了想,隨后卻還是搖了搖頭,沉聲道:“不妥,這些商人并非草民,想劫掠這些人,并不是那么容易的?!?/p>
任何時代都有其特殊性,在晚唐時期,天下藩鎮林立,社會動蕩不安,所以,晚唐時期的商人,也和其余時代大不相同。
畢竟商人有錢,還要去各地行商,沿途要經過好些個藩鎮,如果這些商人只是有錢的話,那就好比是小兒鬧市持金,那些為了養軍而焦頭爛額的軍頭,會放過這么大的肥羊嗎。
因此,在這個時期的商人,為了保護自身,那都是要抱團在一起的,一般是經營同一種類目的商人,聚集在一起,比如布匹,那就稱為布行,每一個行當,都有行首。
特別是這些行首,幾乎都是來自一些有名望的家族,這些家族需要錢帛來提供家族的開銷,以及交際上的需求,而商人則希望能得到大家族的庇護,因此,商人和大族,那是一拍即合,各取所需。
但僅僅是大族的庇護,仍然不夠,畢竟晚唐時期,到處都是軍頭,這些武夫有的連朝廷都不鳥,更不用說那些大家族了。
因此,這些商人,會進行統一的物價,用以對抗官府的課稅,以及軍頭的索取,畢竟,再腦殘的軍頭也不希望治下的經濟崩潰,民生混亂。
而且,這些商人為了以防萬一,都會自募護衛,弓馬刀槍,一應俱全,幾乎與軍卒無異。
按制,強弓勁弩,戰馬長槍,這些都是軍中所用,是不被允許流通的,只是在這些手眼通天的商人手中,要拿到這些武器,這反而是一件極為簡單的事情。
所以,在這個時代,商人的這股勢力,也不是可以隨便拿捏的,在這個時期,還有一個特殊的稱呼,那就是債帥。
顧名思義,債帥這個名稱,就是將領為謀取節度使之職,向商戶借貸,以行賄宰執,權宦,等上任后,再搜刮民財償還債務?,而這些商戶既然敢把錢借出去,那就是有把握把這個錢收回來。
因此,對王傳搜刮商戶的想法,楊權恩搖頭表示拒絕,這其一,是搜刮商戶,會得罪非常多的人,其中不乏有朝中的重臣,亦或是名望大族。
其二,一旦動手劫掠商戶,薊州肯定會大亂,民生凋敝,商業蕭條,他楊權恩在薊州的名聲那真得算是臭到家了。
其三,則是這些商戶也不是軟柿子,可以讓楊權恩隨意拿捏的,總不能大軍還沒出發,便先在薊州和這些商戶廝殺一場吧。
這時,王傳沉聲道:“若是再拖下去,恐怕久而生變,掠奪商戶再怎么不容易,也比兵變強些,楊使君,你想想看,要是經略軍大亂,咱們這條命可就沒了。”
王傳見楊權恩依舊面色遲疑,于是又鼓動道:“不如這樣,我等向城中商戶寫欠條,等咱們奪取幽州,殺了陳從進后,就將錢帛再還給他們!”
楊權恩一臉糾結的問道:“這……這能行嗎?”
王傳一臉堅定的說道:“肯定行!”
楊權恩遲疑了一下,又想起自己確實已經到了最緊要的關頭,而眼下除了這些商戶有錢外,他也沒有其他地方可以弄到錢了。
楊權恩咬了咬牙,終于下定決心:“罷了,事已至此,便依你所言!”
說完后,又長嘆一聲,道:“如此行事,實屬無奈,待誅殺陳賊后,某一定補償這些商賈。”
隨后,楊權恩派人去召集城中的商戶,前來府衙議事,楊權恩雖然同意,但也不能無緣無故就調兵入城,屠殺商戶,那樣很容易就會引發全城暴亂。
因此,楊權恩打算,先禮后兵,若是能不動手便得到錢財,那自然是最好的。
不過,由于楊權恩先前在城外經略軍營中聲言起兵,討伐陳從進的言論已經傳到城中。
在這當口,一些嗅覺敏感的商人,已經感受到了威脅,軍頭找到商人,而且還是要起兵的關鍵時刻,這鐵定是想要錢的。
只是大家還在城中,不敢也不愿意就這么直白的得罪楊權恩,因此,這些商戶中,除了少數幾人稱病染疾外,大部分都答應了楊權恩的召見。
而這些商賈臨行前,皆是密令家中,嚴加戒備,弓弩悉數取出,萬一若是楊權恩有翻臉殺人劫財的跡象,那就和他拼命。
同時,這些商人前去府衙時,皆是攜帶護衛,少則十余人,多則數十人,一時間,薊州刺史府衙外,已經是人滿為患。
不多時,一眾商戶臉色難看的來到府衙大堂。只見大堂之上,楊權恩高坐主位,王傳立于一側,神色十分嚴肅。
楊權恩干咳一聲,緩緩開口道:“諸位,今日本使邀你們前來,實有要事相商。想必你們也收到消息了,陳從進犯上作亂,謀刺楊帥,本使欲興兵討逆,然軍費匱乏,大軍難以成行。”
一聽到這,底下的商戶互相對視,盡是果然如此的眼神。
楊權恩見無人開口,于是繼續說道:“本使亦知諸位生計不易,所以,此番并非索取,而是向諸位暫借錢帛,以充軍費,待本使平定幽州之亂,必如數奉還,并加以息費,諸位放心,本使絕不食言!”
說罷,楊權恩示意手下呈上早已備好的欠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