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從進一直在想,這個時代的武夫是如此的跋扈,李克用究竟是如何才能坐穩河東節度使之位的。
后來,陳從進漸漸的琢磨出味道來,李克用和他陳從進不同的點,便在于李克用出身沙陀族,就好比清之八旗一樣,有一支完全不屬于河東集團的軍隊,用沙陀兵,來壓制河東將門,同時養了一堆的義子,給河東將門摻沙子。
陳從進想著,自己的所處的位置,接觸草原諸部比起內地軍州,要便捷的多,或許,等內政經營個一兩年后,自己應該想辦法,收服草原諸部。
先挑選出一個比較刺頭的部落,攻滅之,再掠奪其人口,牛羊,牲畜,以及所有的一切,接下來,便是分化瓦解,絕對不能讓奚人和契丹合流,把將來的遼國,在萌芽之初,就徹底壓滅下來。
而且,在這個時間段,朝廷還未徹底頹敗,黃巢也尚未入京,自己即便是想要用兵,南面的藩鎮,不說好不好打,即便好打,在眼下也是一個都不能碰的。
當今天子,是沉迷于嬉戲玩樂,但是明眼人還是很多,藩鎮跋扈些,那就當看不見,眼不見心不煩。
但要是哪個藩鎮,敢開啟兼并之路,那不用說,長安朝廷必然是傾盡全力,進行平叛鎮壓,因為兼并一旦開啟,那就是戰國的翻版,改朝換代,就在眼前。
所以,能用兵的方向,對陳從進而言,只剩下一條路,那就是草原,也就是奚人和契丹人。
陳從進也曾打聽過,創建遼國的耶律阿保機如今是什么情況,陳從進也不知道這個遼帝出生了沒有,因此密派劉小乙,去城中問問來幽州做買賣的契丹商人。
但不知是不是陳從進給的名字有誤,還是其余原因,劉小乙查了一段時間后,那是一無所獲。
劉小乙雖然不知道大帥怎么莫名其妙給了個名字,就讓自己去找,但大帥有令,小乙也只能盡心盡力,但這些契丹人的譯名,和中原的漢字,很多時候是不同的,就給個名字,對劉小乙而言,無異于大海撈針。
劉小乙無奈之下,又去問了陳大帥,有沒有更具體一點的消息,比如這個阿保機的父母,或是出身什么部落,但很可惜,這些如此專業的消息,陳從進的腦子里,根本沒這個印象,能知道耶律阿保機,這已經是他以前有看歷史小說的因素。
既然找不到,陳從進也不糾結,也有很大可能耶律阿保機都還沒出生呢,畢竟,遼國建立的時間,很大可能是在五代時期,陳從進記得,黃巢之亂后,唐朝又堅挺了幾十年。
七月初時,陳從進正準備去視察新辦的武學堂,而就在準備啟行時,尚在媯州養胎的妻子,給陳從進送來了回信。
信中言:“展信安,自別后,婦居媯州,日夕念君,唯望夫君身體康健,今接來書,知悉諸事順遂,婦心甚慰。
夫君信中所言,婦深以為然,君位至一方節帥,然膝下尚無子嗣,宗族人丁不旺,此為夫君之弊端。
納妾之事,非但不忌,反覺欣慰,還望夫君切勿憂慮,家中飲食起居皆有人照料,君勿掛念,一切以軍國大事為緊?!?/p>
看完信后,陳從進輕嘆了口氣,隨即又提筆給李芳霏寫了回信,言只要幽州無大事,到了九月份,在娘子生產之前,他便會趕回媯州。
寫完信后,陳從進吩咐人,將此信,快馬傳回媯州,隨后,陳從進收拾心情,繼續原先的計劃,前去視察新落成的武學堂。
武學堂建成后,由于軍中大將的子弟,紛紛入學,孩童人數,也從原定的五十人,變成了一百二十六人。
再加上要給軍中隊頭及以上的軍官,提供進修,因此,武學堂所需用地,已經不是一處普通宅子所能滿足的。
陶師琯親自在城中轉悠了好幾日,才尋到一處合適的地方,在城西處,以節度府的名義,購置了兩座相鄰的宅子,并打通圍墻,進行改造。
用了十余日的時間,便改造完畢,在大門口掛了個《幽州武學堂》的名頭,讓人一看,便是一目了然。
場地有了,孩童學子名單也已經匯整,教導學子文化課的教諭,蕭郗也已經安排妥當,學堂文教諭,共計三人,每人每月給錢帛三貫,逢年過節,還另有賞賜,這個待遇,也算是妥妥的高工資了。
孩童的武教諭,職責只是對孩子們進行基礎的軍事訓練,這些人選那更好找,從原先軍中因傷退役的軍卒擔任即可。
雖然這個學堂還未開學,陳從進興匆匆的跑去看,也只是看看個寂寞,不過,即便武學堂還只是個雛形,但陳從進依然希望,這能成為自己日后最為重要的軍事人才基地。
若是自己能走的更遠,陳從進相信,現在還籍籍無名的武學堂,將來有一天,也許會像黃埔軍校一樣,軍中大將皆出于此。
至于會不會形成小團體,這在任何時代都不可避免,人總是會不可避免的相聚成團,或是和某人交好,若是看某人不順眼,其實都是一件極為正常的事。
眼下夏稅已經陸陸續續的從各地送往幽州,離的近的,比如薊州,涿州,檀州,順州等地的錢帛,已經送至府庫,離的遠的,比如媯州,平州等地,估摸著還要再等一段時間。
看著府庫里的錢帛逐漸豐滿,陳從進便有些心癢難耐,因此,他讓節度府上的官吏,編制一個預算出來,也就是養軍,官吏,政務運轉的開支除外,夏稅還能剩多少錢能讓自己所支配的。
而等蕭郗將這所有的收支都計算后,匯報至陳從進,其言,夏稅再加上鹽稅,養軍,按舊例發賞,再留出幽州官吏的開支,以及一些額外開支,蕭郗表示,今年能結余個五萬貫左右,便已算是不錯了。
五萬貫,這筆錢,說少也不算少,陳從進琢磨著,這錢該怎么花,才能算是花在刀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