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從進坐在帳中,品嘗著面前的食物,不同于平日的吃食,偶爾吃一下奚人的食物,倒是別有一番風味。
李旋化突襲奧質部大勝的消息,已經傳到陳從進的耳中,雖然沒能擒殺奧質部頭人,但是奧質部受到如此打擊,已經可以稱的上覆滅了,逃出一個光桿司令,對陳從進而言,并不是什么重要的事。
這一仗,所獲頗豐,俘虜壯丁四千余人,婦孺一萬六千多,牛羊驢馱馬等牲畜二十余萬頭,健壯的馬匹萬余匹。
奧質部一滅,定然給了周邊部落一個極大的震懾,現在進行安撫,肯定是無往而不利。
戰事進行到這里,比陳從進原先所設想的,要快了許多,眼下擺在他面前的,是要不要繼續進攻,奪回柳城故址。
陳從進的糾結并未持續太長,在奧質部的戰利品,被陸續運往后方時,長安傳來的兩道消息,讓陳從進暫時打消了繼續進攻的念頭。
第一道消息,是禍亂中原多年的農民軍領袖王仙芝戰死黃梅。
王仙芝自江陵兵敗后,乾符五年正月六日,在申州被曾元裕擊敗,損失二萬余人,曾元裕窮追猛打,于二月初,大破義軍于黃梅,曾元裕殺農民軍五萬余人,并陣斬王仙芝。
王仙芝死后,其首級被曾元裕送往長安,朝廷大喜,擢曾元裕為平盧節度使(又稱淄青節度使),鎮守青州。
王仙芝被殺,農民軍聲勢大減,但禍兮福所倚,王仙芝一死,黃巢頓時成了農民軍的唯一領袖。
農民軍將領尚讓率余眾歸黃巢,此時的黃巢正在急攻毫州,得知王仙芝已死,黃巢自稱黃王,改年號為王霸,稱沖天大將軍,置署官僚,正式建立政權。
一聽這年號,就是王霸之氣十足,上下五千年,敢起這個年號的,也就黃巢獨一份了。
而等二道消息,也是從長安傳來的,李克用殺段文楚后,上書朝廷,請授大同軍使,但是朝廷不許。
這個時候,振武軍節度使李國昌上書,表示,乞朝廷速除大同防御使,若克用違命,臣請帥本道兵討之,終不愛一子以負國家?!?/p>
李國昌的這道奏疏,大義凜然,可惜,這話也騙不了朝廷,當即下令,命李國昌勸說其子李克用,并表示可另任李克用為它官。
同時調司農卿支詳為大同軍宣慰使,太仆卿盧簡芳為大同防御使,要求李克用迎候如常儀。
李國昌猶豫不決,不知是該反,還是同意朝廷的要求,到了四月初,也就是陳從進剛剛從平州出兵,征討奚人時,朝廷又改調大同防御使盧簡芳為振武軍節度使。
原振武軍節度使李國昌則被替換到大同擔任防御使,這個命令,很明顯的看出,朝廷對李國昌很是不滿。
而這其中的緣由,便是在咸通十三年時,李國昌殺了朝廷派去的長使,朝廷不滿,于是便調其去大同擔任防御使,李國昌表示,我有病,去不了,這么扯淡的理由,朝廷也拿李國昌沒辦法。
朝廷旨意下達后,李國昌知道騙不了朝廷了,于是毀制書,并殺了朝廷派往振武軍的監軍,父子并據二鎮,已成了事實。
雖然朝廷尚未正式下詔征討李國昌父子,但陳從進認為,這場仗鐵定打,朝廷要是這樣子都不打,那真的是威望掃地了。
況且,朝廷剛剛砍了王仙芝,正是風頭正盛的時候,李國昌父子在這個節骨眼上,先殺段文楚,再毀制書,殺監軍,能干的不能干的,全干了一遍。
此時已經是四月底了,陳從進估計,朝廷下詔諸鎮共討李國昌的詔書已經在路上了。
陳從進細細思量后,心中覺得,應該見好就收,先把搶來的牛羊人口消化一下,畢竟奚族也是大部,不是一戰兩戰就能徹底打服的小族。
不過,心中是這么想的,但陳從進還是召集諸將,共同商議一番。
王猛聽完陳從進的話后,第一個發言:“這個李克用,腦子肯定有問題,要是我,肯定先把振武軍節度使的位置拿到手,老子的家業,兒子繼承,合情合理,跑到大同湊什么熱鬧?!?/p>
一旁的劉世全搖了搖頭,解釋道:“李克用隨李國昌時,討龐勛有功,受封云州牙將,他人就在大同軍中,所以才能引發這次兵變。”
王猛撇撇嘴,說道:“朝廷也是,同意了不就好了,這下好了,事鬧的這么大,非打起來不可?!?/p>
“不是這么說,朝廷要是同意,會出大亂子的?!?/p>
“會出什么亂子,會比這諸鎮圍剿更亂嗎?”
聽著底下人討論,陳從進咳嗽了一聲,止住了眾人的話頭,現在討論這個有屁用,事都發生了,對幽州雖沒有什么大影響,但朝廷征討,肯定會有旨意給幽州的。
于是,陳從進說道:“事這么大,朝廷肯定會發兵的,打李克用,定然是天德,夏綏,河東,幽州四鎮共同出兵,諸位說說,咱們要不要和奚人再打一仗?!?/p>
眾人聞言,面面相覷,朝廷下詔讓幽州去打李克用,這多少還是要給朝廷一個面子,真打假打不說,至少是要出兵的。
向元振出言道:“大帥,咱們這一仗,滅了奧質部,又奪了這么多馬匹,牛羊,退兵也不吃虧。
若是繼續進兵,肯定會和奚人大部碰上,屆時即便能贏,軍中必然多有傷亡,不如先回師,這一次削弱了奚人的力量,過段時間再來一次,要不了幾年,奚人就撐不住了。”
向元振的話,深合陳從進的意思,打奚人,就要像剝洋蔥般,一層一層的削。
而就在這時,楊建匆匆入內,急聲道:“大帥,渝關傳來消息,朝廷傳詔內使到渝關了!”
陳從進聞言微愣,他本以為傳詔內使應該會在幽州等著,沒想到這么趕,居然追著自己而來。
陳從進問道:“內使是在渝關等嗎?”
楊建搖頭道:“楊將軍遣來的信使告知,內使已經出關,朝著大軍所在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