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州城,靈光寺廢墟。
喧囂的人群,在魏雄的指揮下,緩緩散去。
只留下一片狼藉的戰場,與那數十名劫后余生的靈光寺僧人。
青玄真人懷著無比復雜的心情,一步步,走到了法海的面前。
他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冠,神情無比鄭重,對著法舍,再次深深的行了一個道家大禮。
“大師佛法通玄,神通蓋世,貧道……心服口服。”
他的語氣,充滿了由衷的敬佩,再無半分試探與較量之心。
隨即,他抬起頭,問出了那個盤踞在他心中,最關鍵的問題。
“不知大師……與那幽冥地府,是何關系?”
面對青玄真人的詢問,法海那張剛毅的面容,依舊平靜。
他并未直接回答,只是抬起眼,望向那無垠的蒼穹,聲音悠遠而深邃。
“真人,天道之下,陰陽有序。”
“地府,掌輪回,判善惡。不入佛道,亦高于佛道。”
他緩緩轉過頭,那雙仿佛能洞悉一切的眼眸,靜靜的看著青玄真人。
“我等修行之人,無論佛道,皆在其中,所求,不過是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
“然天道昭昭,輪回不休。在跳出之前,唯有順天而行,積攢功德,方為正途。”
“逆天而為,徒增業障,終將自取滅亡。”
法海口中的天是誰,自然不言而喻。
這一番話,在青玄真人的腦海中,不斷回蕩。
他瞬間明白了。
道門應該不與佛門去爭那一日之長短。
而是要在這即將到來的,前所未有的大變局之中,找到順應天道,順應這陰陽秩序的,屬于道門自己的正確位置。
想通了這一點,青玄真人只覺得眼前豁然開朗,心中那最后一絲對佛門的芥蒂與競爭之心,也煙消云散。
他再次對著法海,深深一揖,這一次,是發自內心的,對一位先行者的敬重。
“多謝大師,指點迷津。”
“貧道,受教了。”
法海雙手合十,微微頷首,算是受了這一禮。
“真人客氣了。”
他的目光,平靜而深邃,仿佛早已洞悉了一切。
“天命在身,好自為之。”
青玄真人聞言,心頭再次一震,隨即灑然一笑。
是啊,天命在身。
他不再多言,轉身,朝著那群早已被震撼到無以復加的太虛宮弟子走去。
他的背影,依舊是那般清瘦,但每一步,卻都比來時,要踏實、堅定得多。
就在此時,一陣急促而又有序的腳步聲傳來。
晉州守備魏雄,已然換下了一身戎裝,穿著一身得體的官袍,在一眾親兵的簇擁下,快步走來。
他臉上的神情,莊重而又充滿了恰到好處的感激,仿佛剛剛經歷了一場生死考驗,對兩位救世主充滿了無盡的崇敬。
“大師!真人!”
魏雄走上前來,對著二人,行了一個標準的官家大禮。
“今日若非二位高人在此,我這晉州城,怕是早已化為人間煉獄!此等救萬民于水火的大恩大德,魏雄,代表全城數十萬百姓,沒齒難忘!”
他言辭懇切,姿態放得極低。
隨即,他話鋒一轉,語氣愈發恭敬。
“妖魔雖已伏誅,但善后事宜,繁雜無比。一來,需安撫城中受驚的百姓;二來,這靈光寺的爛攤子,也需有個章程。”
“本官已在府中備下薄酒,想請二位高人移步,共商善后大計,也好讓本官,聊表寸心。”
青玄真人聞言,只是淡淡的瞥了他一眼,并未言語。
他如今心境已然不同,對這凡俗官僚的彎彎繞繞,只覺得索然無味。
法海卻是面色如常,雙手合十。
“將軍有心了。”
他這不咸不淡的一句,讓魏雄心中微微一緊,有些摸不準這位真佛的態度。
但法海并未拒絕。
“善后之事,確應商議。貧僧與真人,自當奉陪。”
魏雄心中大喜。
只要肯來,就好。
“好好好!二位高人,這邊請!”
守備府,議事廳。
早已沒了之前的凝重,取而代之的,是觥籌交錯,其樂融融的景象。
魏雄親自執壺,為法海與青玄真人,斟滿了上等的香茗。
他端起酒杯,滿飲一杯烈酒,滿面紅光的說道。
“今日一戰,本官算是開了眼界。無論是大師的金剛法身,還是真人的九天神雷,皆是通天徹地之能,神威如獄,真乃我大燕之幸,百姓之幸啊!”
他先是一通不著痕跡的吹捧,隨即,話鋒一轉,切入了正題。
“本官以為,如此神跡,若只流傳于坊間,未免可惜。更何況,妖魔雖除,但百姓心中驚懼未消,正需一根主心骨,來安定人心。”
他放下茶杯,身體微微前傾,眼中閃爍著灼熱的光芒。
“故而,本官斗膽,想奏請陛下,把靈光寺改建,為大師所信奉的真佛,與真人所侍奉的真武祖師,建一座國寺!以官方之名,敕造金身,昭告天下!”
“屆時,還想請二位高人,親自主持開光大典,受萬民香火,以彰神恩,以安社稷!”
話音落下,魏雄的眼中,閃爍著期待的光芒。
這,便是他的陽謀。
將佛道兩家,都綁上北燕朝廷的戰車。
只要他們點頭,這功勞,便有他魏雄的一半。
這神明,便打上了他北燕的烙印。
屆時,他上奏朝廷,便是“為國招徠神佛,使大燕亦享神恩”,此等功績,誰人能及?
青玄真人聞言,心中了然。
“將軍有此心,貧道心領了。”
“然,貧道此行,乃是奉祖師爺法旨,下山試煉。蕩妖除魔,乃試煉之本分,功德,亦應歸于祖師爺。”
他微微搖頭,神情坦蕩。
“如今晉州妖魔已除,貧道一行,不日便將返回南楚復命,實難在此久留,更無法主持什么開光大典。”
他看了一眼魏雄那略顯失望的神情,話鋒一轉,給予了一個臺階。
“不過,將軍若真有心,倒也不必大興土木。只需尋一處清凈之地,修一座尋常規模的廟宇,塑上祖師爺金身,讓晉州百姓,有個祭拜祈福的去處,便已是功德無量了。”
這番話,既拒絕了魏雄的捆綁,又給了他操作的空間。
建廟可以,但只是尋常廟宇,與國寺二字,劃清了界限。
我道門,只傳道,不干政。
魏雄心中暗道一聲可惜,這老道,滑不留手。
他隨即,將那充滿希冀的目光,投向了法海。
佛門,向來喜歡大興土木,廣納信徒。
這位法海大師,總該不會拒絕吧?
然而,法海的反應,卻比青玄真人,還要干脆。
他只是雙手合十,口誦一聲佛號。
“阿彌陀佛。”
他的聲音,平靜而又悠遠,仿佛帶著一種能安撫人心的力量。
“守備大人,慈悲為懷,貧僧佩服。”
“只是,佛在心中,何須外求?”
“蘭若寺雖小,足以安身。我佛慈悲,普度眾生,講的是一顆向善之心,而非廟宇之大小,金身之輝煌。”
他緩緩搖頭。
“大興土木,勞民傷財,非我佛本意。”
“此事,休要再提。”
法海在百姓面前已經樹立起不屑功利的人設,自然不會應下這件事。
這天,徹底聊死了。
魏雄臉上的笑容,僵硬了一瞬,但很快,便又恢復了那熱情洋溢的模樣。
“大師與真人,果然是世外高人,心境非我等凡夫俗子所能企及!是魏雄著相了,著相了!”
他哈哈大笑,仿佛真的頓悟了一般,不斷自罰,將這場宴席的氣氛,再次推向**。
夜,深了。
守備府,書房之內,燈火通明。
魏雄屏退了所有下人,獨自一人,坐在案前。
他臉上的醉意與熱情,早已消失得無影無蹤,取而代之的,是極致的冷靜與凝重。
他鋪開兩張上好的宣紙,提起筆,蘸滿了墨。
沉吟片刻,他奮筆疾書。
第一份密奏,他寫的洋洋灑灑,文采飛揚。
他詳盡的描述了晉州妖魔之禍,自己如何臨危不亂,安撫民心,又是如何慧眼識珠,全力配合佛道高人,最終成功蕩平妖魔的全過程。
在奏折的最后,他將所有的功勞,都歸于了陛下的天威與神佛的庇佑,而自己,不過是“恰逢其會,順天應人”罷了。
這份奏折,是為自己請功的。
寫完之后,他將其小心翼翼的封好,放在一邊。
隨即,他換了一張紙,提筆再書。
這一次,他筆下的內容,截然不同。
他一改之前的口吻,字字句句,都充滿了憂慮與凝重。
他詳細分析了,南楚道門與神秘佛門,同時出現在晉州,絕非偶然。
他暗示,這背后,極有可能是兩大神仙勢力,在以他北燕的國土,作為博弈的棋盤。
他又提到了那驚鴻一現的幽冥地府,著重強調了其執掌輪回,不入佛道,亦高于佛道的超然地位。
最后,他話鋒一轉,看似憂心忡忡的寫道。
“……神仙打架,凡人遭殃。晉州一地,彈丸之地耳,如何經得起這般折騰?若任由其發展,恐地方大權旁落,神權壓過皇權,屆時,悔之晚矣!”
“臣,懇請陛下,早做決斷,派遣欽差,巡視晉州,以彰皇恩,以示天威。將這佛道地府,盡數納入我大燕的掌控之中,方為萬全之策!”
寫完最后一個字,魏雄長長的,舒了一口氣。
他將兩份奏章,分別用火漆封好。
一份,走明路,八百里加急,呈送中書省。
另一份,則交給了他最心腹的手下,命其秘密潛回京師,繞過所有耳目,親手,交到司禮監秉筆太監的手中。
他已經做完了他能做的一切。
接下來,就看京師那位雄才大略的陛下,如何接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