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徐晃已經(jīng)抵達了長安。
他依照征辟流程,首先來到了公車署,等候安排。
從公車署到分配官職,確實需要一段時間,這期間,徐晃只能在這里等。
這段時間,徐晃實在是有些忐忑不安,畢竟,這驟然的征辟,讓他心中著實沒有底啊。
在離開安邑之前,太守王邑曾告訴他,要讓他到長安之后,找到自己的舉主,這樣才能真正的獲得大好前程。
可問題是,他的舉主到底是誰啊。
我到哪去找啊,太守你咋不說清楚呢!
不需要徐晃費心,這位舉主很快就出現(xiàn)在了他的面前!
騎都尉劉翊親自來公車見了徐晃。
方一見面,劉翊就一把攥住了徐晃的兩只手,感慨道:“公明受征來京,大事可定也!”
徐晃見來者是個少年,心中頗為驚詫。
眼前的這個少年,莫非就是舉薦他來長安的舉主?
如何會這般年輕啊?
看到徐晃的臉上似乎有些疑慮,劉翊笑道:“公明,我早聞聽過你的大名,今朝廷有難,李傕郭汜在西面為禍,朝廷的新軍,尚未操練精熟,需要征辟地方豪杰入中軍為用,我身為天子身邊近人,自當為陛下效勞,舉薦賢良以救國難。”
“公明若是愿意,我愿與你共同馳騁天下,在大漢建立不朽之功業(yè),你看如何?”
徐晃聽少年能這么說,終于明白了自己的舉主是他。
且聽他的語氣,似與天子頗為親近。
李典在劉翊身后,給徐晃解釋道:“這一位便是前番在長安替陛下謀劃全局,說降了現(xiàn)車騎將軍樊稠,舉薦太尉公和征西將軍出山的劉都尉,為滿朝公卿所敬佩,弘農(nóng)楊氏的楊太常,曾當著滿朝公卿的面,稱贊劉都尉乃是光復長安的第一忠臣!”
在大漢朝,信息傳播的速度還是比較慢的。
而有一些人的名聲也只能夠是在一州之地進行盛傳。
沒有報紙,沒有書籍,沒有傳播載體,想要將信息憑口口相傳而傳出州郡,這是非常困難的。
所以漢朝人才會如此重視聲望,因為傳播起來實在是太難了。
這一段時間,劉翊在京兆地區(qū)雖聲名遠播,但是河東那邊還未盛傳,是故徐晃暫未知。
不過,即使如此,徐晃也相信,這位少年郎能在如此年紀就成為騎都尉,必非凡俗。
自己跟著他,一定可以出位。
畢竟來之前,王府君曾說過此事!
當下,就見徐晃沖著劉翊雙手抱拳說道:
“末吏徐晃,深謝都尉舉薦之恩,今后必當竭誠以報!”
劉翊喜道:“公明真乃豪士也!”
……
當下,劉翊就將徐晃帶回了軍營,親自帶領他在諸營參觀,同時帶著他去拜見朱儁。
當初劉翊提出了幾個要征辟往公車的豪士,朱儁心中尚存有幾分疑惑,并未重視。
可是今日在見了徐晃之后,朱儁在與其一番攀談,方才醒悟,劉翊征辟的著實是難得的人才!
“公明真是良才啊,難怪翼德會向天子力薦!”
“公明,老夫立刻派人去公車,催促他們速下調(diào)令,使你為別部司馬,跟隨在翼德身邊,助他操練兵將!”
“多謝太尉公……不過太尉公、劉都尉,末吏有一句話,不知當講不當講。”
朱儁捋著須子道:“你既已入吾中軍,便是自家人了,何言‘當講’二字?在老夫這,自無不可言!”
“多謝太尉!”
隨后,就聽徐晃正容道:“太尉公用兵多年,自知練兵最好的地界,乃是戰(zhàn)場,太尉公和皇甫將軍征召舊部,招募兵卒,雖為朝廷建成兵馬,但若論戰(zhàn)力,相比于西涼軍大有差距。”
“依晃看來,在迎戰(zhàn)李,郭之前,非得要來一場戰(zhàn)事,磨合新軍!”
朱儁額首道:“公明此言,真是與某不謀而合啊。”
“老夫近兩日來,也在籌謀此事。”
“近日來朝得報,說是馮翊羌人作亂,寇略屬縣,頗為猖獗,馮翊的羌部相比于涼州西地,人數(shù)不多,實力不強,正可借平此亂而練兵。”
“只是……”
朱儁說到這的時候,看向了劉翊。
劉翊自然明白了朱儁意指的是什么。
“太尉,李傕和郭汜那邊,已然開始內(nèi)訌攻殺了,如今雖規(guī)模較小,但雙方不和已成事實!”
徐晃站在一旁,頗為疑惑:“聽聞李傕乃是昔日董卓麾下猛士,長于征戰(zhàn),在這關(guān)鍵時刻,焉能如此?”
劉翊微微一笑。
還不是賈詡的功勞……李傕雖精明,怎奈郭汜愚莽,賈詡一系列操作秀下來,李傕縱是說破了嘴,郭汜也不會聽的。
李傕或許都想不到,賈詡甚至比他自己,都更了解他。
況且,賈詡接下來,還會陸續(xù)有動作。
朱儁點頭道:“若李傕、郭汜相攻,那我們此時派兵去平馮翊的羌人之禍,倒也正得其時,平叛之后,立時轉(zhuǎn)兵去攻殺李傕,大事可定!”
劉翊言道:“只是太尉公卻不宜輕出。”
朱儁聞言不解:“何意?”
“您還要繼續(xù)在朝中與樊稠爭斗呢,只有你們二人在朝中彼此爭斗不休,李傕和郭汜才不會為外事所擾,安心的內(nèi)斗。”
朱儁聞言恍然。
“如此,那就分出一部分人馬,由翼德,公明你們二人統(tǒng)領,一邊平定羌亂,一邊亂李傕耳目……”
說到這,朱儁又壓低了聲音:“羌人好馬,不論部落大小,皆多良驥!爾等征伐練兵之時,也莫要忘記多多繳獲戰(zhàn)馬,以充軍需。”
劉翊聽到這,眸中頓時閃出了幾許精光。
這個時機剛好,讓朱儁跟樊稠在京中彼此狀告,吸引李傕和郭汜的注意力,間接的促使李,郭二人彼此攻伐。
而自己帶著徐晃,李典,黃放以及羽林騎從中軍中分出一支軍隊去平叛操練,借著這個機會,就將這支兵馬緊緊的捏在自己手中,不再交出來。
等打敗了李,郭之后,就立刻帶著這支兵馬南下。
這就屬于自己的嫡系部隊了。
……
兩日后,徐晃的任命從公車署那邊發(fā)出來了,成了劉翊手下的司馬,而李典和黃放,也被劉翊以親軍名義就任于身邊。
隨后劉翊便著徐晃,李典,還有羽林左右監(jiān)的袁彬,侯伶等幾位司馬,在新軍中抽調(diào)精兵。
漢朝的南北軍,羽林,虎賁昔年皆以良家子充之,但是如今關(guān)中大亂,地方軍閥割據(jù),動蕩不安,所以這次朱儁除了征調(diào)舊部來長安外,招募的新兵很多也是流民。
按道理這是不合規(guī)的,但在這種緊急時刻,也沒有別的辦法。
劉翊告知李典,要李典多用新兵,最好是那些家園被毀,無家可歸的流民,可以多調(diào)配來一些,當然有經(jīng)驗的軍士也不能一點不用。
不過,有經(jīng)驗的將士,盡量還是從皇甫嵩征召來的舊部中篩選。
因為劉翊很清楚,皇甫嵩就要死了,歷史上的他活不過數(shù)月,等皇甫嵩死后,劉翊若想帶走他的一些舊部兵馬,相比于帶走朱儁的嫡系來說,應該是更容易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