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也沒有想到,如此小事,竟然能牽引出這樣的說法。
眼底的殺機更是毫不掩飾的落在幾位文臣的身上。
感受到來自陛下身上的威壓,幾位文臣噤若寒蟬。
急忙跪地道:“臣……等……不敢!”
朱雄英嗤笑道:“不敢?”
“本皇孫著實沒有看出來,你們哪里不敢,膽子那是大的很!”
“還是說本皇孫不懂你們那點小心思?之所以沒有讓今年的新科士子取代爾等的位置,就是想給你們最后一次機會。”
“但本皇孫沒有想到,爾等會越來越過分,越來越得寸進尺!”
“大明在爾等的眼中到底算什么?你們這樣的官員,又能為朝廷做出啥貢獻?”
讓這種官員在朝廷任職,只會讓大明越來越落后,根本就沒有絲毫進步的可能。
一時間,群臣額頭上都浮現出密密麻麻的冷汗。
那個“取代”二字,讓所有人沒來由打了個機靈。
當然,朱雄英也是在嚇唬這些大臣,免得其中某些混蛋,沒事就出來給自己添堵。
自己每天忙的要死,根本就沒有時間去理會這些礙眼的家伙。
看到群臣全都沉默不語,那幾位站出來上奏的文臣,更是面如死灰。
再次寒聲道:“本皇孫之所以要下達那樣的命令,就是為了防止大家出現惡意競爭。”
“絲綢這種東西,是大明的專利,整個世界中,只有大明擁有。”
“帶出海外銷售,賣多少錢,那還不是由我們說的算?”
“為什么要降低價格?因為總有些人為了一己之私,只注重眼前的小利,忘記了整個國家的大義!”
“只要自己能夠賺到銀子,旁人的死活與我何干?”
“所以本皇孫今天就告訴你們,但凡你們當中有這種想法的人,都不配站在這里。”
“因為你們的心里只有自己,根本就沒有大明的百姓!”
“本皇孫制定海商條約,目的是為了讓大明人人富足,百姓安居樂業,而非幾個商人的富貴榮華!”
以往的皇孫殿下,從未在大殿上發這么大的火。
現在聽到這樣一席話,群臣這才明白,皇孫殿下的目光有多么長遠。
再次看待幾位文臣時,眼中已經沒有了幸災樂禍,而是濃濃的不屑。
正如殿下所言,這種自私自利的人,不配與自己成為同僚。
同時,心中也更加堅定,一定要站在皇孫殿下的立場上,絕不能有絲毫的動搖。
結果顯而易見,大孫都將這幾位禍、國殃民的大臣說的這般不堪了。
朱元璋若是再不表示的話,著實是難以服眾。
當場下令,將那幾位主動上奏的文臣,革職打為庶民。
隨后,朱雄英再次規定了幾種大明獨有的商品,并下達了死命令,任何人不得私自將之帶出大明!
想要取得經營權,那就必須要在皇商的手中進貨。
……
出海經商的第一桶金,但凡是有點商業頭腦的人都想要。
一位商人府邸。
富商正在訓斥自己的管家,話語很是粗暴:“都他娘的是個豬腦子,朝廷說不讓帶,你們就不帶了?你他們他媽……”
想要獲得更多的利益,鋌而走險的事情,一定要去做,僥幸之心必須要有。
以前禁海令存在的時候,都未能阻攔住他們的腳步。
更不要說現在已經開了海禁,走私,必須要放到明面上,并且還要做大、做強。
于是,被主子一通訓斥后的管家,膽子也逐漸大了起來。
開始向正規貨物中摻夾絲綢等物品。
當出海之前,迎接朝廷檢查的時候。
以往負責檢驗的地方官員,皆被換成了錦衣衛。
朱雄英深知有些商人,必定會選擇鋌而走險。
因此,將那些普通的檢查人員全部替換了下去,換成這些油鹽不進只遵皇命的錦衣衛。
想要讓海外貿易長久的經營下去,一定要抓出來幾個典型,用來殺雞儆猴。
當錦衣衛入手開始檢查貨物的時候,有些商人的臉色就變了。
所以針對這些人的貨物,搜查的時候,那是格外的用心。
沒有多少的時間,那些夾帶在其他貨物中的違禁品便被搜查了出來。
見狀,商人們急忙采取以往的手段,紛紛在懷中掏出銀子,強行往錦衣衛的手中塞。
只希望對方能夠睜一只眼閉一只眼,放自己一馬。
奈何皇孫朱雄英的存在,朝廷之中的官員們,日子要比以往好過很多。
尤其是錦衣衛與兵部,福利待遇恨不得翻了一翻,又豈會在乎這三瓜倆棗。
更何況,皇帝朱元璋對貪官污吏深惡痛絕,錦衣衛自然無比清楚。
所以,他們壓根就不可能與這些小商販同流合污。
直接揮手下令道:“帶走!”
至于送到手中的銀子,則被錦衣衛毫不留情的甩到地面上。
如此明目張膽的行賄,罪加一等。
商販見朝廷是認真的,紛紛開口求饒。
“大人,念小人初犯,小人立刻就將絲綢等物品,卸下去,保證不會在發生這種事情……”
早知今日何必當初,在這些商販心中升起貓膩的時候,就已經注定了他們的結局。
錦衣衛更是當著所有商人的面,直接宣布了對這個商人的處理結果。
不管他是否是初犯,也不管他背后是否有人撐腰。
結局就是取消他的行商資格,并加以重罰。
那些排在后邊,尚未接受檢查的商人們,得知這個消息后。
再也顧不上利潤不利潤了,紛紛差人前往自家的船只,務必要將朝廷的違禁品拿回來。
因為商人們的心中很清楚,即便他們不攜帶那些違禁品出去。
這一來一回的利潤也是相當的可觀,一旦失去行商資格。
對于他們這些商人來說,無疑是滅頂之災。
經過數天的盤查后,想要出海經商的商販們,徹底老實了,再也不敢升起半點的歪心思。
至于始作俑者朱雄英的目光,則不再關注這些商人。
而是每天早早前往格物苑為那些學子們授課。
想要發展大明,憑借他一個人的力量是不可能成功的。
就比如他今日要講的課程,蒸汽機的原理。
看似很簡單,實則卻需要幾代人的努力摸索,才有可能入門。
科技的發展更是需要循序漸進,不可能一蹴而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