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早朝。
百官按照慣例上奏朝事后,當著皇爺爺的面。
朱雄英這才開口道:“諸位大人,本皇孫打算重開凌煙閣,讓吾大明有功之士,全都榜上有名!”
瞄了一眼皇爺爺,發現他并沒有開口的意思,這才繼續開口道:“不知諸位大人,意下如何?”
聽到這樣的話語后,群臣紛紛開始倒吸涼氣,
凌煙閣這個地方有著什么樣的意義,大殿之中的大臣們,心中很是清楚,
里面可都是為朝廷做出巨大貢獻的功臣。
但凡能夠將畫像掛在里面的人,掛著的絕不是畫像。
而是數之不盡的榮譽與名望!
只要能夠將畫像掛在其中,必定會名留青史,受后人傳頌,更是一段佳話。
試問,誰不想成為這樣的人?
但眾人心中很清楚,這個名額有多么的珍貴。
絕不是阿諛奉承,又或者送禮能夠達到的。
群臣沉默了下去,無一人主動開口,靜靜的等待著下文。
果不其然。
只見皇孫殿下繼續道:“本皇孫心中已經擬定好一份名單,作為第一批進入凌煙閣的人!”
“以后但凡想要進入凌煙閣的人,功勞至少也要與他們旗鼓相當才行!”
此話一出,群臣的呼吸瞬間一滯,看來皇孫殿下有這樣的想法,絕不是一天兩天了。
最重要的是,想要進入凌煙閣,絕非是自己想象中那么簡單。
朱雄英繼續開口道:“第一個進入凌煙閣的功臣,乃是大明的開國功臣,常遇春!”
沉默,群臣再次陷入沉默之中。
這個名字對于大明來說,功勞那是大大滴。
如今燕王朱棣的封地,現在叫北平。
但在大明建國之前,卻是明朝的大都。
被大明攻打下來后,這才改名北平,寓意為北方平定之意!
而攻取大都得不是別人,正是常遇春,由此可見其能力之強。
所以皇孫殿下提議此人進入凌煙閣,群臣自然不會有任何的不滿,紛紛表示贊同。
只是心底的擔憂之色卻越發濃郁。
這第一個進入凌煙閣的人,就是這般的重量級。
可想而知接下來的人,又會需要何等苛刻的條件?
在群臣期待的目光中,朱雄英緩緩道來:“這第二個進入凌煙閣的人,是徐達!”
聽到這個名字,群臣的呼吸再次停滯,隨即又長長吐出一口濁氣。
同樣是最早跟隨朱元璋征戰天下的那批人!
能夠有今天這樣的成就,完全是憑借自己的本事積累出來的。
所以讓徐達進入凌煙閣,那是一點問題都沒有,更是沒有絲毫的懸念。
接下來,皇孫朱雄英又說出了幾個名字。
毫無意外,都是跟隨朱元璋征戰天下時,立下赫赫戰功的元老,更有幾人已經離世!
如今讓那幾位進入凌煙閣,無非是留下一個身后名罷了。
皇孫殿下每講述出來一個名字的同時,群臣也在心中推敲,下一個人會是誰。
昔日那些跟隨陛下征戰天下的老臣,誰還會有進入凌煙閣的資格?
當這些元老級別的人物全部說完后。
群臣的神色不由亢奮幾分,因為他們已然猜到,今日的重頭戲就要來了。
之前進入凌煙閣的人,都是大明的開國元老。
除了自身功勛卓著外,卻還有著另一層的深意,那就是還得為新人鋪路。
卻見朱雄英掃視群臣,最終停留在一位臣子的身上。
再次開口道:“韓山!”
一直在心中幻想,自己有朝一日能夠進入這個凌煙閣時。
卻聽到皇孫殿下叫自己的名字,趕忙出列施禮道:“臣在!”
望著韓山挺拔的身軀,以及那被草原罡風吹傷,還未復原的臉頰。
這才緩緩開口道:“韓山將軍率兵攻滅阿魯臺部,實乃不世之功,當在凌煙閣留名!”
韓山無比錯愕的看向皇孫殿下,著實沒有想到,如此好事竟然會落在自己的頭上。
卻看到皇孫殿下,此事正含笑對著自己微微點頭。
韓山這才確定,自己沒有聽錯,自己真的要在凌煙閣內留名了。
朝中的大臣們也將目光落在韓山的身上,紛紛流露出些許的驚訝。
誰都沒有想到,皇孫殿下安排出來的新人,竟然會這般新。
卻也沒有人提出質疑,畢竟之前的獻俘儀式,韓山是當之無愧的主角。
也正是這一次率兵攻打阿魯臺部,并且取得完勝,這才立下赫赫戰功,絕無半點的虛假。
正所謂成功滅掉一個國家,那就等于是為大明重看開拓了版圖。
想到這里,群臣的臉頰上紛紛流露出羨慕之色。
這韓山如此年輕,如今便位列凌煙閣,日后又會走到何等地步,他們根本就不敢想。
韓山萬分激動,急忙跪地道:“臣謝殿下抬愛,即便萬死,也難報殿下的恩德!”
朱雄英微微擺手道:“愛卿不必感謝本皇孫,你能進入凌煙閣,都是你在戰場上,一刀一槍殺出來的功勞,理當名列凌煙閣!”
此話一出口,群臣心中頓時浮現出些許的明悟。
這算是皇孫殿下給予自己的暗示嗎?
要不要再明顯一點?
上陣殺敵,真刀真槍拼殺出來的功勞,便有資格進入凌煙閣?
按照皇孫殿下的邏輯,咱是不是可以這樣理解?
就在群臣胡思亂想之際時。
朱雄英再次叫出一個名字:“李明浩!”
聞聲出列,施禮回應道:“臣在!”
早在皇孫殿下叫到韓山名字的時候,李明浩的心中就已經有了些許的準備。
畢竟自己滅大越國的時候,可是沒有使用大明的一兵一卒。
唯一的遺憾就是,與自己同行出使大越國的同僚們,如今只剩下自己一人。
也不知道自己在皇孫殿下心中,是否可以功過相抵,是否有資格進入凌煙閣?
當皇孫殿下叫到自己名字的時候,李明浩心中這才篤定,自己會榜上有名。
文武百官同樣用羨慕的眼光看向李明浩。
即便對這小子的功勞了如指掌,皇孫殿下依舊開口解釋道:“李明浩借兵攻滅大越國?!?/p>
“所過之處,敵人聞風喪膽,直到最后更是不戰而屈,揚吾大明國威!”
“因此,本皇孫覺得,李明浩,當入凌煙閣!”
至于同行使團被滅的瑕疵,朱雄英沒有主動提及。
群臣也都識時務,并未開口反駁皇孫殿下。
不過話得說回來,倘若同行的使臣不被大越國給滅了。
李明浩也就不會向占城國國王借兵,自然也就不會有今日這一身無上的榮耀了。
李明浩激動萬分道:“臣,多謝皇孫殿下抬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