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涉正在跟李白一起爬山。
山道上種著大片竹林,剛下過一場大雨愈發(fā)青翠,空氣清新。鹿門山并不高,只有一二百丈,走著山路,倒也不遠(yuǎn)。
偶爾有一兩只鹿隱沒林間,見到兩人,也并無畏懼。
江涉收回視線。
李白背著一把劍,一身白衣,打扮的像是個游俠。
他博聞強記:“傳聞后漢時,光武帝巡游到襄州,夢見山神,乃是兩只麋鹿。后讓襄陽侯立祠于山,為鹿門廟。”
“這些鹿生長在林間,久而久之,沾染上靈韻,并不怕人。”
“君可聽過鹿門山山神?也不知是不是兩只麋鹿。”
襄陽侯名叫習(xí)郁,與漢光武帝劉秀共同夢見山神,因而封侯。人間封侯,龐德公歸隱,讓此處靈秀之地,更添一分神秘色彩。
孟浩然便是因為這個,隱居在這鹿門山,與正四處游歷的李白結(jié)為好友。
快走到山頂了,李白打量著同行人。
這位瞧著年歲與他差不多,氣度卻悠然自在,吐息平和,很是難得。他這次看清楚了,那些蒙蒙的雨霧落在他們兩個身上。
李白自己的衣裳已經(jīng)有了潮氣和濕意。
對方卻是干爽的。
雨不沾衣,是如何做到的?
江涉自然察覺到,李白那不容忽視的目光。
他忽而心中一動,生出玩味,問:
“郎君試探已久,可是想問仙神之事?”
李白大方承認(rèn),他問,“我看足下身上半點雨水都沒有,這是一種道家法門?我先前未曾聽聞。”
“不算他們道家的法門。”
“只是一種我開的避塵的術(shù)法,雨水臟衣,不大好洗。”
只為雨水會打濕衣服,清洗時覺得苦惱,便開一道法門?
這是何等意趣從容。
李白一向身強體健,自幼學(xué)劍,走了這么遠(yuǎn)山路,氣息仍然平穩(wěn),之前還有人想要主動教他劍法,傳習(xí)入道。
“這種法門,像我這樣的可能習(xí)得?”
“可。”
說得輕描淡寫,此話一出,兩側(cè)的竹林索索作響,跟著一起恍惚,李白走山路的腳步都慢了些,語氣帶上幾分敬意。
“敢問需何……”
話沒說完,江涉卻忽而看向不遠(yuǎn)處。
竹林間,有風(fēng)自來。
微微的細(xì)風(fēng),極不起眼,李白有些憮然,不知發(fā)生了什么,只跟著江涉一起抬頭去看。
“有客來了。”
竹林后,一頭蒼白的鹿踩著草甸走下,舉動之間,神而圣之。
這老鹿已有通神之性,凡人若是見了脫口而出便是仙鹿。這樣的圣靈若是叫官員見到,必然口稱祥瑞,獻(xiàn)給皇帝。
老鹿走到兩人身前。
對著江涉,屈起前蹄,行了一禮。
口吐人言:
“在下鹿門山山神,多謝先生的一炷清香!”
“山神多禮了。”
正好遇到山神,江涉便問:“我聽聞,晉時有龐德公遇仙,可是山神手筆?”
山神被無形的力量扶了起來,它回想。
“六七百年前,是有一老者同小神學(xué)道,談吐不凡,想來應(yīng)當(dāng)是先生說的龐德公。”
“然后呢?”
“壽滿一百二十載,過世了。”
李白側(cè)目而視。
人到七十古來稀,龐德公竟然有一百二十載春秋,朝廷那些人若得知,恐怕要當(dāng)作是真神仙。
江涉頷首。
“原來如此。我聽聞鹿門山山神是兩只白鹿,不知另一位何在?”
山神答曰:“大限將至,道法衰弱,已經(jīng)過世了。還要謝先生一炷清香,為小神續(xù)上十年性命。”
李白聽得入神。
江郎君還是在他面前點的香,那香是他們自己帶來的,只是元丹丘親手搓出的線香,沒什么神異之處。
一炷清香而已。
居然能為山神延壽十年?
若是傳出去,恐怕門檻都要被那些高官貴人踏破,秦皇吞并六國,坐擁四海,最后所求不過長生。
江涉嘆了口氣,瞧這垂老的老鹿。
“我上香,只是謝君避雨之義。山神庇佑鄉(xiāng)里,自當(dāng)受人香火,不必多禮。”
“山神特意叫住我,恐怕并非只為道謝,是有什么要事?”
垂老的白鹿山神行禮。
“瞞不住先生。小神想請求先生一事——”
“山下有一盧姓人家,祖輩當(dāng)年救小神一命,小神約定為其照拂后世子孫。”
“這些日,那家的長子不知招惹到什么臟物,性情大變,成日念著要賣田換財,謀求富貴,已經(jīng)賣去了大半家產(chǎn)。”
“盧家燃香相求,我瞧他面色發(fā)青,施法祛邪,卻不見效。”
“還望先生撥亂反正。”
白鹿山神長嘆行禮。它也不想求諸人,奈何實在沒有辦法,只寄希望于這位路過的先生。
忽有土破,一株和野草無異的草生長出來,上面系著紅繩,欲鉆出地面,隱約露出根系。李白瞧的有趣,仔細(xì)端詳,不知這是什么妙法。就見山神輕踩地面,一只白胖的人參從土中出來,活脫脫似個人形,隱約可見五官面目。
江涉目光并無貪求之意,這樣貴重的山參就在眼前,他卻不想摘走。
“這人參長了八百年,如今已經(jīng)成靈,它生長時,天下還被漢室統(tǒng)治,殊為難得。”
“且讓它繼續(xù)長著吧。”
“四月風(fēng)光正好,我下山走一趟,也可踏春。山神何須多禮?”
白鹿山神便被一股力量扶起,重新站了起來。
地上系著紅繩的野草,重新被無形的手按了回去,遁入土中。
哪有叫人白白跑一趟的道理?瞧這位脾性,似乎是個不重外物的,那就難辦了。
老鹿山神白須微顫:
“是小神叨擾先生,在下受先生香火,增壽十年,又煩累先生為小神奔波……小神銘感五內(nèi),荷恩累世,不可敢忘。”
“如今正是春日,山上生著許多山貨,不是什么貴重物什,小神想送先生一些,聊表心意。”
“還望先生收下!”
隨著白鹿山神話落。
就見到雨后新山青翠欲滴,紅熟的野莓,最嫩的茶尖,滴著露水的春筍,山溪開凍的河魚……被撲扇翅膀,幾只紅嘴黃腹飛鳥銜了過來,身后矮鹿獻(xiàn)上茶尖嫩葉,又有猛虎叼著魚放在草地上,山獸似通人性。
山間的野杜鵑,也隨著山神的話落,葳蕤生長,露出花蕊,展開紫紅的花苞。
蔚為壯觀,望之如霞。
李白愕然,一望所見,山花如繡。
觀者魄蕩神搖。
這一日見聞,打破他往日所有觀念,原來是世間真有神靈,能遇見得道高人。有八百年的人參,有這些似通人性的山獸,有這樣幾息之內(nèi),開滿整山的奇花。
山神行了一禮,一步一步退著離開。
天地間,只余下低低的一句,是那鹿門山山神所贈:
“丘山無所有,聊贈一年春。”
春山新雨,翠靄浮動。
山頂只剩下兩個人。
江涉低頭看著那些山珍,老山神沒等他拒絕就離開了,茶葉春筍倒好說,只是留下的活魚還在地上直蹦,很有活力。
他正苦惱。
李白背負(fù)長劍。
肅容,莊重執(zhí)弟子禮。
“弟子李白,愿隨仙人學(xué)仙問道,真心不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