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界道法來源,大約有三。
第一是前古時期,昊天上帝幫助黃帝戰(zhàn)蚩尤,不少先天大神下界,如九天玄女,應龍等留下了不少道書法術,歷經(jīng)三皇五帝,祭煉不了寶物,這些寶物,都為前古至寶。
直到大禹時期,更是發(fā)展到了極致,操縱五行,奠基地軸,引動天罡地火,降妖治水。
第二是春秋時期,道祖投生人間化身老子,教化萬民以開民智,大能者紛紛效仿,參悟宇宙人生本質,留下無數(shù)經(jīng)文。
其中以老子所悟最高,所認最明,傳文子,以作通玄真經(jīng),傳尹喜,作文始真經(jīng)。
第三則是天仙下界所傳,歷朝歷代常有天仙謫凡傳道,其中最為出名的便是東華帝君王玄甫。
少陽真人王玄甫傳正陽真人鐘離權,鐘離權又傳純陽真人呂洞賓。
因這一脈以修煉陽神為目的,最終羽化飛升,故而道號常帶‘陽’字。
紫陽真人張伯瑞,便是這一脈的傳人,也是全真五祖之首,南宗祖師。
吊唁祭拜完,紫陽真人言道:“我將于明年小寒羽化飛升,在此之前,我會約戰(zhàn)長眉,讓世人知曉,我道教不是誰都能捏的軟柿子。”
道教自創(chuàng)立開始,便扎根世俗,期間幾次造反,為當權者忌,是以多受打壓。
但無可否認,作為本土教派,道教為抵擋外來教派,是作出了巨大貢獻的。
若無道教,也就無佛法東傳,更改教義,而是梵教東渡了。
如今三茅真君這位道教的扛鼎人物,坐化轉世,對于整個道教都是巨大打擊。
自后周世宗滅佛后一直不振的佛教,也開始乘機露頭。
那號稱羅漢轉世,世尊弟子的智公禪師,更是入了東京城,要為趙宋官家宣講佛法,雖然被擋了回去,但也足以說明此次三茅真君隕落,所帶來的影響,是何等巨大。
而這等影響巨大之事,作為與道教一體兩面的玄門道家執(zhí)掌人‘長眉真人’卻毫不在意。
在他眼中,道釋儒皆無二致,不過是求道的路徑有別,只要不作惡,他便不會管。
此等態(tài)度,自然引得紫陽真人不快。
雖然如今佛門經(jīng)過幾次改革教義,已經(jīng)與整個中原文化相合,不算外教。
但每次佛門大興,他們道教就要被無情打壓,自有佛門開始,便從無例外。
況且紫陽真人已經(jīng)修成陽神,境界等同天仙。
自然能算出全真未來,也自然知道,再過不到兩百年,就會有一場佛道之爭,而道教這邊的主力,就是他們全真一脈。
這才有紫陽真人動怒,約戰(zhàn)長眉之事。
這件事的影響,比三茅真君坐化帶來的影響更大,短短幾日,便傳的天下皆知,甚至在皇宮大內之中的趙宋官家,都有所聞。
甚至傳了一直為他煉丹求子的道人,前來問詢。
當?shù)弥_有此事之后,這位趙宋官家,當即下旨,封‘真人’,請入京。
想來還是與求子有關,這位官家上位多年,年紀也不算小了,卻一直無子,好不容生了一個,還夭折了,如今只有一個女兒,算是養(yǎng)活。
朝中已經(jīng)有大臣,提議讓這位官家在宗室之中擇一子過繼,好安穩(wěn)朝局,這讓他極是郁悶。
這些事暫且不表,卻說三茅真君法事過后未久,便有一道虹光落在茅山之上。
“師父。”
正在翻閱道經(jīng)的許崇,見到遁光,立馬翻身而起。
遁光收斂,果然是太乙混元祖師,還有兩個和尚,一個美麗女冠。
太乙祖師見了這個最喜愛的弟子,也是呵呵一笑,摸著他的發(fā)髻笑道:“你這猴兒,沒給為師惹麻煩吧!”
許崇當即叫屈:“師父就愛平白污人清白?!?/p>
“你這猴兒?!碧易鎺熜Σ[瞇的將許崇拉起,而后介紹道:
“這是你們大師兄,許崇。”祖師突然一頓道:“對了,你入門也有一段時日,是該給個道號了,便賜個‘天河’吧!”
許崇有些摸不著頭腦,這‘天河’是個什么道號?
長者賜,那敢辭,不及多想,許崇連忙應下。
祖師身后三人也同時行禮;口稱‘見過師兄’。
這會功夫,在房中練氣的脫脫也趕了出來,連忙行禮。
祖師也順便為他介紹,而祖師帶來的三人,分別是三弟子‘金身羅漢法元’四弟子‘許飛娘’還有五弟子‘智通和尚’。
三人皆是原本北方魔教之人。
此次祖師前往西北,處理往事,將幾個誘騙他師弟‘司空湛’一起竄使李元昊稱帝,想要將五臺拖下水的老朋友盡數(shù)斬殺。
回轉之時,被幾人攔下,苦苦哀求,發(fā)誓要脫離魔道。
祖師耳根子軟,加上北方魔教僅存的幾個厲害老魔都被他殺了,導致北方魔教已然是名存實亡,心中一軟,便將幾人盡數(shù)收歸門下。
“祖師他老人家什么都好,就是耳根子軟?!痹S崇心中暗自吐槽,不過他也想開了,若是祖師是長眉那等太上忘情的人物,他也沒這仙緣。
蜀山世界收徒,其實并不太看重資質,畢竟此界道法昌盛,正道玄門完善的修行體系,佛門廣開門戶,有教無類的度化,旁門左派、魔門妖邪的補充探索。
加上完善的因果命運,善功外功的體系。
只要立身持正,心性秉持清凈,不作出貪、癡、愚、惡、濫殺、偏執(zhí)之事,不生妄念、惡念,即使一時走入旁門,也有修成正果,拔宅飛升的一天。
著這種情況下,只要不是十惡不赦,犯下滔天惡孽之人,都有轉世從來的機會。
這一世不成,那就下一世好了,總不能世世都是笨蛋。
是以師父收徒,最重要的卻是緣分。
許崇其實本身是沒有緣分的,待在這么一個仙佛遍地走的世界,太乙祖師自然不是他遇上的第一個仙人。
他兩世為人,眼光非凡俗可比。
早在數(shù)年前,他還只是孩童時,便遇上了一位韓真人,在他苦求之下,這位韓真人才言他此世并無修道機緣,與他更無師徒緣分。
反而言他命格大富大貴,乃是宰相之相,讓他好生讀書,此世積累功行,來世再言修道。
也是此故,當他遇上太乙祖師,求得入門機會后,才會不顧一切,拋家舍業(yè),跟在祖師身邊學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