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一點的空氣帶著涼意。
陸昭靠近門衛(wèi)室。一個軍裝老漢蜷在硬木椅子里,頭一點一點,干瘦的身體隨著呼吸微微起伏。
軍官宿舍門衛(wèi)是個大災變時代的老兵,右臂殘缺,腿腳不便。老頭脾氣很暴躁,看誰不順眼都會罵兩句,仿佛所有人都欠他一條命一樣。
他名字叫張小牛,年級大了之后就讓人叫他張老牛。
陸昭最初與門衛(wèi)老頭也不太融洽,每次跟張立科出去喝酒都要被訓斥沒有紀律。邊防不是部隊,且能在營地基本都是換防休息,他管那么多能與人和善才怪。
后來發(fā)現(xiàn)張老牛對螞蟻嶺很了解,陸昭便虛心請教,兩人慢慢就熟悉起來。
兩年前,陸昭救了張立科后才知道這小老頭是他的二叔。
張老牛老態(tài)干巴的眼眶里迸發(fā)出一縷殺氣,見來者是陸昭,神態(tài)肉眼可見松弛下來。
他也有失眠癥,與陸昭不同,他是戰(zhàn)爭后遺癥。
“我準備調去養(yǎng)休院,你打算什么時候退休?”
陸昭靠在門衛(wèi)室的窗框前,老兵眼睛睜開一條縫,嗓音冷硬問道:“誰來接替你?”
“還不確定,覃澤、梁飛、張彥峰三人中選一個。”
“志大才疏,好小利忘大義,嘴上無毛辦事不牢。”
“這話我愛聽,你呢?”陸昭再次問道:“我都要挪窩了,你還打算在這門衛(wèi)室耗多久?以你的資歷,早該進養(yǎng)休院了。”
老牛作為參加過衛(wèi)國戰(zhàn)爭的老兵,與自己父親應該是同一批應征的。
“你小子倒是教訓起我來了,你不也留在這里嗎?”
老牛不屑發(fā)出輕笑,道:“這身老骨頭早就在那場仗里埋了一半了,剩下這一半擱這兒挺好。離開這哨位,我這后半夜的覺更沒著落。”
“在這兒打盹好歹還能醒,去了養(yǎng)老院躺床上,身上插滿管等小姑娘來換尿不濕,那才叫活受罪。”
陸昭沉默了片刻,他能‘嗅’到張老牛的精神。
他走在名為“戰(zhàn)場”的獨木橋上,時時刻刻都戰(zhàn)戰(zhàn)兢兢。實際上距離地面只有一步之遙,可依舊不愿意下來。
陸昭只需要用精神力輕輕推一把,他就會落地。
下一秒,張老牛眼皮開始打架,一低頭就趴在桌上酣然入睡。
“一直以來你能睡著要歸功于我,你不去養(yǎng)休院可就睡不著了。”
陸昭腳步有些搖晃返回宿舍。
整個房間空蕩蕩的,墻壁與地板乃至僅有的家具都被他涂成白色。
這是陸昭自己自創(chuàng)的精神宮殿,用來錨定他的精神,用極致的空與簡對抗精神世界的混亂
剔除一切能讓人產(chǎn)生溫暖情緒的事物,鋼鐵般的精神需要火來淬煉。
所以陸昭從不認為自己應該跪下,倔強要比圓滑更接近鋼鐵。
他閉目躺上硬床板上,比起精神的尖嘯,**上的不適更能輔佐他入眠。
呼吸,再呼吸……
不知過去多久,陸昭再度陷入了精神世界的泥潭之中。
醫(yī)者不能自醫(yī),他能幫老兵短暫平復精神,卻無法幫自己面對精神世界的侵擾。
過去他選擇閉上眼,任憑混亂的精神海嘯如山巒崩塌般傾倒下來,讓一切囈語、污穢、絕望淹沒自己。
等待意識的徹底昏厥,那是唯一能獲得的短暫休息。
現(xiàn)在陸昭要向前走,雙手握拳抵在前方堅定的穩(wěn)步前進。
他不再是隨波逐流的沉沒,他要穿越精神世界的泥潭。
他需要一束光,用來刺破夜幕。
彼岸的對面,有著能讓他掙脫困頓,咬斷枷鎖的力量。
忽然,眼前豁然開朗,天凈地空,四方窮極,意為混元。
老道士居中盤坐,似謫仙在世。
他睜開眼睛,眼里透著驚訝與錯愕之色,繼而多了一抹欣賞。
“居士道心堅定,實乃仙才。”
-----------------
精神世界,混元。
老道士笑盈盈道:“我本以為居士還需一段時間才能再次感應到這混元之境,沒想到僅僅隔了一天。”
贊賞之意言語表,能進入混元本身就已經(jīng)算是天賦異稟。如今看來陸昭要在此之上,比年輕時候的自己更加天姿卓絕。
陸昭感受到周遭的寧靜,緊繃的精神漸漸松弛下來。
他斂去方才對抗精神泥潭時的冷硬,對著老道士彎下腰去,行了一躬。
“承蒙道長授業(yè)傳道,陸昭不敢推遲。”
他不知道古代作揖具體姿勢和忌諱,避免弄巧成拙,不如彎腰來得實在。形式或有欠缺,但心意必到。
“居士言重了。”老道士嘴上推脫,可面上的高興之意毫不掩蓋。
“你能抵達混元全靠自身本領,貧道雖癡長些年月,也不過是依循天道,略盡一點引路之責罷了。”
陸昭心中思索該如何答謝對方,轉念決定以誠待人。
太功于心計只會落了下乘,對方作為活了五百年的神仙人物,與自己本就不是對等的。
他開門見山說道:“陸昭愿拜道長為師。”
氣氛微微沉默,老道士隨即發(fā)出一陣爽朗的長笑,聲震庭前,音如海嘯。
“居士有向道之心,貧道亦有傳薪續(xù)火、廣延道統(tǒng)之念,但如今你我緣分未到。”
陸昭的天賦極好,也是他目前唯一的選擇。
如今陸昭依據(jù)傳道授業(yè)拜師的理由也誠意十足,但老道士覺得時機未到,有些事情過于輕易決定不好。
陸昭微微一怔,眼里掠過一絲茫然。
他想過對方會拒絕,可如今這算婉拒嗎?
老道士似能洞察人心,安撫道:“緣分總會到的,只是不是現(xiàn)在。”
陸昭為人果決,立刻拋開雜念。
既然對方直言時機不到,那便不是虛與委蛇。他不喜歡懸而不決的被動姿態(tài),更習慣用行動換取價值。
他又道:“無功不受祿,有什么我能幫到道長的地方?”
老道士問道:“貧道一個人呆了五百年,對外界一無所知。居士與我說說現(xiàn)在的神州吧,我朝如今是哪位朱氏子嗣登大位?”
陸昭面露異色,心想道長對朱家還挺忠心的,五百年過去還想著朱家能掌權。
他回答道:“道長,大明已經(jīng)亡了,如今是炎聯(lián)邦。”
此話一出,老道士明顯愣了一下。
隨即沒有如陸昭預想中情緒激動,只是眼神微微一動,仿佛一滴水落入古井轉瞬便恢復平靜。
老道士緩緩開口:
“秦一統(tǒng)天下,不過二世而亡。強漢綿延數(shù)百年,亦逃不過分崩離析。便是那盛極一時的大唐,終究也歸于塵土。”
他語氣中帶著一絲淡淡的無奈,卻絕無對朱明王朝的狂熱執(zhí)著。
這位曾在廟堂沉浮的老道士,深諳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歷史鐵律。
大明的滅亡令他感到錯愕,卻也不是不能接受。
“王朝興替,如同潮起潮落,本就是天道運轉之理。五百年春秋更迭,大明氣數(shù)盡了,亦是命數(shù)使然。”
“是貧道一葉障目了。”
老道士的務實與通透讓陸昭心中的刻板印象瞬間消融。
古人從不愚昧,只是在不同的歷史車輪下行走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