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實上報的情報很多,不過新六衛五大監軍齊聚,他很快回憶起了什么事。
“早上巳時有一隊馬車三輛大車自江東門入城,江東門崗,西城崗,和三山門崗連續三處士兵均臨時調離崗位,東廠覺得有異,于是派人跟蹤。車隊轉入丁家巷后失蹤,打釘巷和油市街巡街隊均未發現此車隊,懷疑進入朝天宮。朝天宮那邊的巡街隊是留守衛和役夫負責,沒有安排東廠探子。”
五大監軍終于在提心吊膽中知道是什么事,只是形色各異。
盧九德長舒一口氣,低垂的頭又揚起來了。驤云衛在北城和南城,似乎跟他無關。
韓贊周搓了下手,拍了拍衣袖,外城的事跟皇驍衛更是無關。
李國輔看了看劉元斌和李鳳翔,雷霄衛在城上啊,江東門城樓是他們負責,但門崗他們也沒有人。不過如果嚴格追責,雷霄衛也跑不掉。
劉元斌仔細回憶,鎮岳衛主要是隔離大營和龍江碼頭,不過皇城也有人,他有點分不清楚,三處門崗有沒有鎮岳衛的人。
熾羽衛整編了很多衛所兵,管理有些混亂,李鳳翔更是在隔離大營坐鎮。西城肯定有他們的人,但三個崗,不可能全是他們的人。他的額頭見汗了,咬了咬牙。
“陛下,西城三崗中應該有熾羽衛。奴婢不知道今日城防安排,要不奴婢遣旗牌官急遞回營?”
高文采站在最后面,他想了想,還是開口了。
“陛下,如果臣沒有記錯,今日西門三崗應該全是昭武衛。”
對高文采而言,馬車進城這種小事基本不會是錦衣衛關注的點,但諸軍布置他是知道的。
昭武衛騎兵今日在乾清宮工地鞭打營建役夫,引發騷亂,雖然快速鎮壓,但就在皇宮中,在皇帝眼皮底下,錦衣衛肯定有人上報。
結果就是李若璉和高文采隱隱結仇,根本不在一個系統,高文采也不太在意,不過內宦就不同了。雖然錦衣衛已經沒有太監管了,但交好太監不是錯事,至于昭武衛,誰叫你們屁股不干凈的。
真的好巧,剛好就是高起潛不在,沈壽崇和解學熊也剛剛歸來,昭武衛就只有一個李若璉,他還在城外坐鎮。這么清楚知道朱慈炅新六衛布防弱點,南京的人才很多啊。
朱慈炅冷笑了一聲,也不追問昭武衛了,他眼神冰冷的看著五監軍。
“朕的軍隊,除了朕,還要誰能調動?”
朱慈炅這話聲音不大,殺傷力卻不小。剛剛稍稍放松的五監軍集體緘默,一個個低下了頭,這個才是這件小事的重點啊,有人可以調動新六衛。
是的,沒有朱慈炅授權,內閣兵部太后監國輔政親王都調動不了新六衛,這是鐵律。來到南京后,這個鐵律破了,昭武衛居然被無故調動了,皇帝還事先不知情。
這件事經不起細想啊,難怪朱慈炅如此。
劉應坤似是想起了什么,這不會是王在晉干的吧?雖然王在晉脾氣有點爆,但他和王在晉相處還算愉快,都是耿直人。
“陛下,新六衛參與防疫封城,防疫總指揮部可能能夠暫時調動。”
“朕記得劉閣老需要用兵都是報到參謀分配的,已經形成布防規則了,還需要什么調動?甚至是不需要通過參謀就調動?”
朱慈炅小臉鐵青,動皇帝兵權,不管你是誰,都得去死。
朱慈炅為了新六衛,可謂費盡心力,難道又是為人做嫁衣,雖然事情不大,但苗頭不小。
劉應坤迅速選擇閉嘴,他雖然也在防疫指揮部,但他只協調內廷,又不掌兵事,調兵是誰干的跟他無關。
既然提到防疫指揮部,朱慈炅卻不會輕易讓劉應坤過關。
“防疫指揮部兵事誰在負責?”
劉應坤感覺頭皮發麻。
“南兵部左侍郎曹文衡,南兵部右侍郎梁廷棟,南太仆寺卿王化貞。”
王化貞?朱慈炅驚愕不已,他還活著,還在當官,熊廷弼墳頭的草都一人高了吧。
“這三人都是誰推薦任命的?”
劉應坤張口結舌,他豈知兵部任免?不過李實知道皇帝問的是他,他站了出來。
“曹文衡是孫閣老推薦任命的,梁廷棟是文震孟任命的,王化貞好像是崔成秀推薦黃首輔任命的。”
“做了多久了?”
“曹文衡有一年多了,梁廷棟是剛上任的,王化貞好像已經有兩三年了。”
“全部抓起來,查清楚誰在調兵。”朱慈炅一臉冷色,聲音里充滿果斷。
場中眾人,齊齊變色,都有些驚慌。可惜沒有一個夠份量的人能夠勸諫,不少人看向田維章。
田維章一臉苦笑搖頭,你們當今天這陣仗是開玩笑?有人觸碰到小皇爺的逆鱗了,別說侍郎,閣老都不好使。
“怎么?還需要朕再說一遍?”
朱慈炅的童聲再度想起,每一個字都如滾油濺在眾人心尖。
“是!”
高文采和李實毫不猶豫,幾乎同時上前,然后又互相看了看,都有點為難,到底誰去啊。
“一起去,叫上那個張延登。”
朱慈炅閉上雙眼,心里很不安。
有人可以輕易看穿新六衛的布防遺漏,有人試圖染指新六衛的軍權。
東廠和錦衣衛,他不想輕易啟用。特務政治的精妙之處在于刀劍懸空而不輕動,動則必殺。
大局維持不易,朱慈炅放出廠衛,局勢瞬間就倒退回天啟朝的朝堂,這不是他要的大局。
對于朝堂而言,他太小了,控制不住。所以很多事他都忍了,但兵權這事是一點也忍不了,那怕只是苗頭。
南京的群臣他都不熟悉,群臣也不熟悉他,朱慈炅能夠感覺到這種疏離和隔閡。
對于群臣而言,等到朱慈炅親政,南京的大部分人甚至早就不在人世了,他們對于小皇帝不可能有多少忠心,僅僅是出于禮儀的需要和兵勢的威壓。
除了少數年輕一點的在南京先鍍金的,大部分人甚至沒有了什么政治抱負,對于皇帝的命令陽奉陰違不要太罕見,這也是大明朝特有的政治格局決定的。
大疫是偶遇的事件,但朱慈炅在防疫大戰中夾帶私貨,試圖一舉改變南京的政治格局,推動皇權下鄉和經濟格局重塑,甚至還想推動醫療改革。
他感覺到疲憊其實都是他自找的,他的心太大了。一子數算,當然是高明的棋手布局,可惜南京這顆棋子太重了,而朱慈炅太小,他把控不住。
局勢隱隱有失控的風險,朱慈炅隱約也感覺到自己太急了,沒有詳細的布局謀劃,一瞬間把很多人推到了敵對面。他覺得的大疫是個機會,但他就算要皇權下鄉也可以有其他方式實現。他原計劃的收藩歸京本來已經謀劃好了的,但他卻為這個機會改變了自己的節奏。
犯了機會主義錯誤了,但朱慈炅相信機會比謀劃更有用,想得再多施行起來一樣會有各種問題。
朱慈炅手指敲擊著身下的樹墩,長嘆了一口氣。
“落子無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