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老二組織手下將塞石逐一拉出,整齊碼好,然后大歪嘴進入甬道,開始對第二組塞石鏨孔,徐老二等人趁機休整。
大歪嘴效率越來越高,才一個小時出頭,第二組塞石的四個牛鼻子孔就打好了。
徐老二說:“最多打兩個就行,沒必要全打。我估計第二組塞石就是最后一組,雙數嘛!吉利!”
大歪嘴不置可否。
徐老二將所有的人叫醒,開始往外拉拽塞石。按照次序,還是先拉左上方的石頭,沒多久,石頭就被拉出內側甬道。
“二哥!里面還有石頭!”鏟子大喊。
“什么?”徐老二有些泄氣,他回看大歪嘴,對他不禁刮目相看。“給我往外拉,通通往外拉。”
第二組拉出來的時候,天都快亮了。
爺爺勸徐老二,說:“上去吧!晚了就會被村民察覺了。”
徐老二說:“李爺,我們兩個上去,留下他們在下面干活。我已經安排送吃喝下來。”
爺爺問:“為什么這么安排?”
徐老二說:“村民都知道你和二巧是親戚,上面離不開你。我又是道行高深的法師,村民見不到,心慌得很。至于他們嘛!下面暖和,吃了睡,睡了干,啥也不耽誤。”
爺爺覺得徐老二說得有道理,回頭看向正在睡覺的大歪嘴,徐老二說:“你更不要關心他了,村民沒見過二舅,乍一出現的,肯定起疑心,留他在這里挺好。”
喬大胡子也躺了下來,他揮了揮手,說:“李爺,你們就放心上去吧,這里有我們呢,記得別把洞口堵死了,要不然我們連氣都沒得喘。”
爺爺等人上去以后,看到老表躲在屋檐下,凍得哆哆嗦嗦。
爺爺問:“你怎么不進屋?”
老表說:“這不把風呢!再說貴才在屋里呢,誰敢進去。”
爺爺推門進去,看到李貴才正在打坐,雙目緊閉,似乎老僧入定。
爺爺說:“你看人家貴才,這是什么氣質?得道高人!”
他另扯了一堆秸稈,鋪在地上,然后抱來兩床被子,老表見狀,連忙湊了過去。
徐老二走到自己的睡鋪,搖頭嘆息,說:“想不到上面還沒有下面睡得踏實。”
這一覺又睡到下午,黃有法過來串門,看到李貴才穿著件道袍,領著幾個人正在靈棚下誦經,不禁點頭,說:“到底是專業的,搞得有模有樣。”這幾個人是徐老二特意安排的,為的是穩住“二巧”。
大冷的天睡不踏實,爺爺聽到黃有法的聲音就起來了。
“有法,吃飯了嗎?”
“孩子他娘在做。”
“怎么到這里遛彎來了。”
“沒啥事,隨便逛逛。你怎么看著沒精打采的?”
“晚上鬧得厲害,誦經到下半夜。”
晚上的確有人在誦經,不過是李貴才。
爺爺問:“山下那戶喪事辦得怎么樣了?”
“辦完了。”
“怎么沒搞七七法事?”
“沒錢,也沒人敢來,都說是二巧鬧的。”
這個時候老表起勁了,說:“我說隊長,怎么二巧死了,就非得讓我們做法事,換成其他村民就可以不做了?”
黃有法非常尷尬,說:“上面說了,迷信活動,還是少搞!”
“他娘的,這是什么道理。”老表低頭滿地找東西,最后從柴草垛那里撿了根手腕粗的棍子,嚇得黃有法轉頭就跑。
中午的時候,喬大胡子的手下兄弟過來送飯。
徐州冬天沒有蔬菜,吃的全是腌咸菜。那年頭伙食普遍不好,很多家庭鬧饑荒。喬大胡子之所以有號召力,就是因為跟著喬大胡子能吃口熱乎的。
徐老二準備的糧食快吃完了,而且手下醬牛肉的手藝單一,最近伙食安排得都不怎么好。
喬大胡子的手下成天鉆營吃喝,得知老大親自上陣,幾個人采買了幾條大鯉魚和幾個大肘子,加了白菜和粉條,燉成一鍋,又蒸了熱騰騰的饅頭,連鍋一起放在爺爺的馬車上,送了過來。為防止散熱,臨行前,趙愛家找來2床被子,蓋在鍋蓋上。
到了獅子山,趙六子將被子一掀開,香味就出來了。屋子里迎出來七八個人,聞到香味兒的人個個都站不穩,連一直念經的李貴才都睜開了眼,說道:“無量天尊,各位居士,麻煩給貴才大師分一條魚、一個肘子。”
其他人聽了,裝作沒聽見,只有老表接話:“貴才,穿上道袍就是道士了,道士不吃葷。”
李貴才笑吟吟地說:“不是我要吃,是‘二巧’要吃。”
老表連忙盛了個大肘子,擺到了棺材前的香案上。
李貴才眼睛瞇成了一條縫,用命令口吻說:“端過來。”
老表說:“是‘二巧’吃,又不是給你吃。”
李貴才說:“‘二巧’就坐我旁邊!”
老表不信,但也不敢懷疑,他說:“我就擺在這里,想要自己端。”
李貴才慢悠悠起身,將肘子端了過去,拿起筷子和饅頭大口吃了起來。
老表還想和他爭辯,被爺爺制止了。
爺爺說:“把喬大胡子他們叫上來一起吃吧,這樣送下去,魚就成渣了。”
徐老二說:“不好吧,到處都是人,要是被村民看到就說不清楚了。”
聽說喬大胡子還在下面,趙六子等人不斷嚷嚷,說一定要等喬大胡子上來。爺爺明白,這些人送魚又送肉的,就是希望在喬大胡子面前圖個好表現。他不上來,到時候沒有人給報銷這筆開支。
爺爺對張飛說:“老表,麻煩你下去一趟,請喬大當家上來。剩下的人,就安排鏟子送飯吧。”
老表雖然不情愿,但還是去了。結果剛下盜洞,村里聞到香味的孩子就跑了過來。
“哎呀!有魚!”
“還有肉呢!”
村里的孩子嘰嘰喳喳地說著,雖然嘴饞,但都受過父母的教育,不會主動伸手,可又舍不得走。
“小兔崽子,吃飯了,怎么還不回家?”
大人們來找孩子,聞到香味后就不走了。
“呀,道士還吃肉呢?”一村民說。
“不吃肉的是和尚,不是道士。”假道士徐老二說。
村民沉吟不語,他根本不在意道士吃不吃肉,只在意自己能不能吃肉。他想晚走一會,但他發現這些人并不著急,好像有意等自己走了再開飯。
喬大胡子還沒有上來,在場的人誰也不好先動筷子,畢竟剃頭鋪是給喬大胡子送飯的,不是給徐老二和爺爺送飯的。眼見遲遲不開飯,孩子們不肯走,大人們也借機徘徊。
老表終于進了盜洞,把情況告訴了喬大胡子,喬大胡子非常激動,帶上了小喇叭,說要給大歪嘴單獨獎勵一個大肘子。三人奮力往上爬,就等著吃那一口,結果剛到洞口看到二巧家門口聚集了四五十人,竟像趕集一樣,于是躲在洞口不敢出來。
這一車飯也就夠十七八個人吃,但是這么多人巴望著,不給不合適,要不是想吃一口,誰會大中午在別人家門口站這么久。再說他們不走,喬大胡子也不能上來。
最后爺爺打開鍋灶,拿出饅頭分給村民。
“都來吃!都來吃!”
村民看到鍋里的饅頭并不多,不好意思接,就遞回給爺爺。
孩子們看到吃的沒了就哭鬧,爺爺不忍心,將一個饅頭一分為四,每個饅頭夾塊肉,這樣一來,每個孩子都分到了一塊,立馬就不哭了。
剃頭鋪的人嘴上雖然笑著,但心里滴血。
半個小時后,村民終于走了,喬大胡子、老表、小喇叭上來了。
看著鍋里的剩飯,大家不是滋味。
飯菜不足一半了,別說吃好,吃飽都很難。
正當大家犯愁的時候,孩子們又來了,有的端著熱粥,有的端著烙餅,有的端著自家做的糖蒜咸菜,天真熱情的眼神把這幫盜墓賊感動得稀里嘩啦。
“叔叔,喝我們家的粥,我媽媽做的,可香了。”
喬大胡子揉著眼睛,說這個情景只有在淮海戰役的時候見到過,說還有好聽專門的詞形容這場景,叫簞食壺漿。
老表雖然沒有吃到幾口肉,但對孩子們的熱情感動到哭,甚至吟詩一首:寒冬臘月到徐州,愛妻送來鯉魚頭。不問將來是男女,大雪喝到一碗粥。
喬大胡子聽了,忍不住鼓掌,說他也要吟詩一首,題目叫冬天摸金,詩文曰:昨夜請來他二舅,接連拉出大石頭。你若問我干什么,刨他娘的大墳頭。
晚飯的時候,大家就不敢這么吃了。
饅頭稀飯加咸菜,沒了油水,大家飯量都小了不少。
村民過來看情況,聽到了地下傳來聲響。
“什么聲音,地震了嗎?”
爺爺知道這是地下拉出了塞石,但他不能實話實說,就對村民說:“不是地震,是靈棚里的棺材。”
村民問:“棺材怎么了?”
爺爺說:“鬧鬼!”
村民信以為真,拍著孩子的腦袋,說:“就說這里不吉利,還不快走!”
大人們將孩子趕走了,靈棚附近再次歸于沉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