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樹的牢獄之旅并未持續多久。
四周年大禮包到來之前,斑馬便帶人修好了絞刑架,趙樹成為了絞刑架上第二個吊死鬼。
……
行刑當日下著小雨,包括放牧土著在內的所有土著都應命令到場觀看行刑。
絞刑不見血,在牢房內關押許多日的趙樹面色蒼白,像是被抽去了靈魂,在死前便如同行尸走肉了。
陰郁的天色影響著眾人的心情。
星期日高聲宣布趙樹的罪行,并警告其他土著不要重蹈覆轍后半個多月,陳舟制訂的初版“島嶼法典”正式頒布。
上過學的老資歷們因此又重返課堂,接受星期六老師的法律教育。
……
整座島嶼都是陳舟的一言堂,作為惟一的“王”,同時掌握著神權和皇權,陳舟在制訂法典的時候給自己留了無數特權。
他具有隨意修改法典,生殺予奪的權力,同時擁有對島上一切事物和活動的最終解釋權。
也就是說,只要他不滿意,即使島民做的是對的也不對。
就像傳統相聲中那個經典的對聯——
“說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
說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
在法典中規定,整座島嶼以及島嶼周邊的海域全部屬首領所有。
島民的房屋、土地、家中的財富、種植的莊稼乃至以后誕下的子孫后代同樣如此。
可以說,法典生效后,即使陳舟對土著們不像奴隸主對待奴隸那么刻薄,但實際上,土著們就是陳舟的奴隸。
當然,這是因為陳舟對法律不夠了解,加上島嶼與外界幾乎沒有溝通交流,島上人口又少,他才拿出了這種“霸王條約”。
法律是需要慢慢完善的。
別說17世紀,就是現代擁有幾億人口無數人才的龐大國家,每年都要對法律條文進行修改。
陳舟覺得,當務之急還是先拿出一個大致的框架出來。
若有不妥之處,日后再在這個框架上慢慢刪改就好。
……
身在現代社會,信息爆炸,即使陳舟并沒有專門學過法律,對于法律卻也是有些大致了解的。
仿照現代法律,他制訂的法典共分為三大類。
一類為刑事法律,一類為民事法律,一類為經濟法律。
刑法中對故意傷害、共同犯罪、犯罪未遂、殺人等犯罪行為進行了基礎的規定,并加入了累犯、自首、緩刑、減刑等運用機制,對犯罪者的刑罰也有較為明確的說明。
不過島上的處罰可比現代社會嚴厲得多,也血腥得多。
從鞭刑、拘役、勞役,到斬首、絞刑、腰斬、凌遲、槍斃,一應俱全。
為了威懾土著,陳舟特意在刑法典的刑罰介紹中繪制出了施行各類刑罰的具體畫面,并加以說明。
這樣方便土著理解那些他們感到陌生的詞匯,特別是凌遲,殘酷的說明光是看看就令他們心驚膽戰。
民事法律則對土著們之間可能產生的小糾紛做了具體說明,小偷小摸行為也在其中。
這部分法律的處罰力度較輕,輕微的犯罪只需賠償道歉,嚴重的頂多也就是勞役或者鞭刑。
經濟法中的條文多半是為陳舟服務的。
偷竊首領的財物與偷竊島民的財物是兩種罪,哪怕只貪污陳舟一只龍蝦,也有可能被剁去一只手。
從“黑盒測謊”事件來看,土著們雖然敢偷著摘田里的西紅柿拔蔥,對于首領應得的物資,他們卻是沒膽量下手的。
眼下島嶼還沒鑄造貨幣,經濟法基本是個擺設。
待島上發行貨幣,且人口增多,與外部頻繁交流后,經濟法才能派上用場。
當然,那應該是很久以后的事了。
一個勢力成長完善的道路十分漫長,陳舟估計他完成挑戰時,島上的法律條文可能都不夠公平細致。
除非他能建立一個龐雜的法律系統,不斷自我修正自我完善。
但那顯然又會滋生新的弊端。龐大往往意味著臃腫,而臃腫代表著低效。
人性本就是復雜的,貪污**,任人唯親,憑個人喜惡決定任命或罷免,這是現代人都解決不了的問題,他沒有能力建立一個理想國或者烏托邦。
……
事實上,從孤身一人,到管理一大批手下,挑戰的發展早就超出了陳舟最早的預期。
起初,他只想獨自一人度過這二十八年,從未打過土著的主意。
畢竟土著數量眾多,又是經常廝殺甚至生吃人肉的野蠻人,他在現代只干過殺雞宰羊一類的事,怎么看都不是土著的對手。
若非神秘獎勵一次次煽風點火,增加他的勇氣與信心,彌補了他的不足。
不然縱使他有那個“賊心”,卻也不可能冒著喪命的風險付諸行動。
而今島上的人口飛速增長,短短兩年間便擴張到了二十多人,陳舟的野心也在與之一起膨脹。
權力是比毒品更令人上癮的美酒,若再加上實打實的財富,便更令人著迷。
曾經只敢打西班牙劫掠船主意。
現在,陳舟已經在琢磨怎么搞到棕發佬那幫人藏在群島上的金銀珠寶了。
……
一人生活時,自己吃飽全家不餓,哪怕生活條件不好,饑一頓飽一頓,忍耐忍耐也就過去了。
島上人多后,陳舟雖不用親自下地干活,工作量卻絲毫未見減少。
大到島嶼未來的規劃,防御設施的建造、修橋修路、耕種養殖、捕撈采集,乃至關押犯罪分子的牢房、用于同航海者交易的市場、馴化新土著的場所和詳細步驟……
小到教育福祿壽三人,指正星期六教學工作的不足,培養星期日的能力或是開發新菜品,陪家中的貓貓狗狗。
他的每一天都分外充實。
……
與充實的生活相輔相成的是近幾個月送抵的神秘獎勵。
八月末的獎勵是一套高中理綜習題,習題名稱是陳舟熟悉的《五年高考三年模擬》。
放在以前,這套習題可以說屁用沒有,除了無聊的時候做一做題,折磨折磨自己之外,估計只能引火用。
但擱在如今的島嶼,這套習題卻能發揮出不尋常的作用。
指望土著靠這套學會現代知識是不可能的——
他們能弄懂小學六年級的一元二次方程陳舟就謝天謝地了,高中的知識對土著們而言已經嚴重超綱。
不過對陳舟而言,這套習題就是一種別致的“知識庫”,尤其是其中的物理化學知識,可以幫助他更好地研究爆炸物的成分,并回憶正確安全的實驗步驟。
九月初送來的獎勵是一盞臺燈,它功率不大,且光線可調整,解決了室內用光的問題。
陳舟實在受夠了油燈。
從前居住在窯洞時他還沒在意,自搬進這鋼筋混凝土建造的工廠,用上電力設備后,他便愈發覺得油燈不方便。
除了冒煙外,油燈還會散發一股油脂燃燒的味道,在干凈敞亮的辦公室內,突然出現這么一股怪味兒屬實令人不適。
到九月末,恰是登島四周年禮包發放日。
有過接收三周年大禮包的經驗,四周年禮包發放前,陳舟特意囑咐土著們,不必再壘砌木石墻。
事實證明他的決定極有先見之明。
此次周年禮包的占地面積雖然比不上三周年大禮包,卻也不是平常那些小物件可以比擬的。
……
同三周年禮包相比,四周年大禮包對島上工業的發展并無太大幫助,以提升陳舟的生活質量為主。
禮包中包括八塊更為巨大的光伏板,四塊嶄新的儲能電池,一批電線,房間內的插座、插排、電燈、塑料管等可以裝進工廠內的設備。
還有諸如塑鋼窗戶、壁紙、墻漆、防水漆、烤瓷面辦公桌、書架、辦公椅乃至煙灰缸等室內家具。
最后便是一些新種子和一批健身器材。
種子只有三樣,玉米、姜、土豆。
其中玉米種子是現代常見的雜交玉米。
這種玉米種子在現代很受農民歡迎,其抗病害能力強,產量高,雜交優勢明顯。
但對陳舟來說,這類玉米種子卻是最差的選擇。
因為雜交玉米的高產等優勢只在第一代表現最為突出,二代以后就會明顯變弱,三代四代雜交優勢便完全消失。
也就是說,種過兩茬玉米后,他就再也種不出高產量玉米了,除非他自己研究雜交。
別說陳舟不懂農學,就算他對農學略知一二,也要為島上其他事操勞,根本不可能親自去莊稼地里守著玉米植株。
況且玉米減產影響也不太大,島上有大麥小麥和稻谷做主食,如今又添了土豆這一高產量的農作物,減產的玉米充作改善口味的粗糧或是牲畜飼料也不錯。
至于姜的加入,也是陳舟惦記很久的一件事了。
蔥蒜辣椒早就有了,做菜時只差姜這一味調料,無論炒什么菜,都覺得有些不適。
現在姜和土豆一起來,不僅增加了菜肴原材料的豐富程度,還使陳舟想起了一道新菜——
姜絲炒土豆絲。
切成一樣粗細的姜絲和土豆絲摻在一起翻炒,出鍋時顏色俱是一樣的淡黃,一筷子夾下去根本分不清是姜還是土豆,這種可以一邊吃飯一邊玩大家一起來找茬的菜肴想必會很受島民歡迎。
……
四周年禮包中,獨屬健身器材占據的空間最大,甚至遠遠超過了家具和光伏板等設備。
陳舟在現代時沒有健身方面的喜好,對健身器材并不了解。
此次獎勵送來的器材他甚至認不全,有些奇形怪狀的器械他根本不認識,更別說怎樣使用了。
少數幾種他能叫上名來的器材,包括跑步機、劃船機、動感單車、啞鈴杠鈴,在陳舟這個機械專業的人眼中,卻產生了不一般的用途。
島上的運輸工具一直是個難以解決的問題。
輮木或是鍛打造出的車輪和車軸強度一般,每隔一段時間就要維修一次。
從前陳舟總是親力親為,為土著們解決推車故障的問題。
自從把星期日和福祿壽三人培養出來,他的工作強度才稍有緩解,有些簡單的零件甚至可以交給四人獨自鍛造。
但那終究是治標不治本。
現在有了這些健身器材,想到其中精致耐用的金屬零件,陳舟腦海中不禁出現了一個堪稱“暴殄天物”的想法——
把它們拆了!
……
俗話說手里拿著錘子看誰都像釘子。
將健身器材都搬到工廠二樓后,每次路過那些嶄新的器材旁,陳舟“拆掉它們”的想法都蠢蠢欲動。
哪怕陳舟意志再堅定,也頂不住這想法的攛掇。
而且他每天都頻繁在工廠二樓走動,看到那些器材一次,想法便鼓動他一次。
終于,在10月初,一個陽光明媚的日子,陳舟推來汽修工具,拿起扳手螺絲刀,完成了他“敗家”的念頭。
……
健身器材都源自同一品牌,陳舟雖不了解它們的價格,從拆解出來的零件做工也能看出,這批器材肯定價格不菲。
價值幾萬塊甚至十幾萬的東西,就在自己手下變成了一堆廢鐵。
陳舟擰螺絲的時候,心隱隱作痛。
不過當拆解完成,看到整齊碼放的零件,他還是感覺分外值得。
各類健身器材中包含的零件包括各種Torx螺絲、六角螺栓、鎖緊螺母,這些東西可以為蒸汽機的制造提供幫助。
還有一些質量上乘的彈簧和阻尼器,它們可用于幫助陳舟自制武器或改裝其他設備,比如那兩臺機床。
滑輪和鋼索,它們能制造升降裝置或是構建牽引系統,當初建造工廠上梁時,若有滑輪組,陳舟能省下不少力氣。
軸承與滾輪,這是制造更耐用推車必備的零件,還能用于制造傳送帶。
除這些通用結構部件外,陳舟還拆出了一批液壓及氣壓阻力器、導電銅條和接口、電池組、電池管理模塊、心率監測模塊、速度坡度調節組件、鋼架和連接件、橡膠墊片等零件。
別看健身器材表面上消失在了工廠二樓。
實際上它們是“一鯨落,萬物生”。
與其鍛煉一兩個人的肌肉,不如化作島上工業的骨骼,做些更有價值的事。
陳舟相信,若健身器材們“在天有靈”,看到自己的“軀體”能為島嶼的發展添磚加瓦,也會感到驕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