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管的難題被攻克,“天網(wǎng)”雷達的誕生已經(jīng)指日可待。
可就在所有人沉浸在巨大的喜悅中時,一個負責“穿云箭”導彈推進劑項目的小組長,卻滿頭大汗的跑了過來,他的手里還拿著一根燒得只剩半截的藥柱。
“陸科長!出大事了!”
“咱們的推進劑燃燒不穩(wěn)定,推力上不去!”
“按照現(xiàn)在的推力算,咱們的導彈根本飛不了一萬五千米!”
啥玩意?
推力上不去?!
吳剛那帶著哭腔的聲音一出來,整個車間瞬間安靜了。
剛才還因為電子管成功而燥熱的空氣,一下子變得又冷又硬,壓得人喘不過氣。
剛剛還抱在一起又哭又笑的老師傅們,臉上的笑容一下子就僵住了。
陳巖師長和李云虎更是心里咯噔一下,那感覺比打了敗仗還難受。
“你說什么?!”
李云虎一個箭步?jīng)_過去,劈手奪過那根燒得烏漆嘛黑的推進劑藥柱,差點沒把手指頭給燙了。
“咱們之前在‘青天劍’上用的不是好好的嗎?怎么一到這個‘穿云箭’上就不行了?”
那個負責推進劑的小組長叫吳剛,是炸藥車間趙衛(wèi)國主任最得意的徒弟。
此刻卻急得滿頭大汗,臉都憋紅了。
“李代表,不是配方的問題!”
吳剛指著那根燒得只剩半截的藥柱,聲音都帶著哭腔。
“是導彈的個頭太大了!”
“‘青天劍’那火箭彈才多重?不到二十公斤!”
“可這‘穿云箭’導彈,按照陸科長的設計圖裝上戰(zhàn)斗部和各種零件,總重量超過了一百公斤!”
“一百公斤啊!”
他比劃了一下,那感覺就像要用一輛自行車的力氣去蹬一輛大卡車。
“我們用現(xiàn)有的雙基推進劑,在地面上做了好幾次靜態(tài)點火測試。”
“結(jié)果最好的那一次,產(chǎn)生的推力也只能把導彈頂起來不到一萬米!”
“離設計要求的一萬五千米,差了整整一大截啊!”
“這要是打出去,別說打B-29了,連鷹醬的偵察機都夠不著!”
吳剛的話,讓所有人的心都沉了下去。
是啊,道理很簡單。
小馬拉大車,根本拉不動!
伊萬諾夫剛從地上爬起來,聽到這話,精神頭又來了。
他雖然被陸重用各種土法妖術打擊得體無完膚,但在火箭推進技術這個熊國的核心領域,他還是有絕對自信的!
“哼,我早就說過,火箭技術是一門高深的科學,不是靠著小聰明就能解決的。”
伊萬諾夫像個老師一樣,背著手走了過來,又開始了他的專業(yè)分析。
“火箭的推力取決于兩個核心因素:推進劑的能量密度和燃燒室的壓強。”
“你們這種土法制造的雙基推進劑,能量密度本來就低,燃燒速度也不穩(wěn)定,推力時大時小。”
“而且你們看。”
他指著那根燒黑的藥柱橫截面。
“燃燒面非常不均勻,有的地方都燒穿了,有的地方還剩一大塊。”
“這說明你們的藥柱內(nèi)部有氣孔和裂紋,壓根就沒壓實!”
“用這種劣質(zhì)的燃料,去推一個一百公斤的大家伙?”
伊萬諾夫輕蔑的搖了搖頭。
“我建議你們還是現(xiàn)實一點,把導彈的重量減一半,或者干脆放棄這個不切實際的項目,專心去造你們那個還算不錯的自動步槍吧。”
他這番話雖然難聽,但句句都說在了點子上。
就連一直力挺陸重的科斯季科夫,這次也緩緩的點了點頭。
“伊萬諾夫這次說的有道理。”
科斯季科夫走到陸重身邊,低聲說道:“陸重同志,固體火箭發(fā)動機技術,是我們熊國也是全世界都在攻克的難題。”
“推力的提升需要從材料學、化學、流體力學等多個基礎學科上取得突破,這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
“或許我們可以換個思路,比如采用液體火箭發(fā)動機?”
“雖然結(jié)構(gòu)復雜一點,但推力要大得多。”
陸重卻搖了搖頭。
液體火箭發(fā)動機?
那玩意兒更復雜,需要的配套設備更多,什么燃料泵、氧化劑罐、渦輪泵……
501廠現(xiàn)在連個像樣的軸承都造不出來,搞那個不是更扯淡嗎?
他看著眾人臉上凝重的表情,又看了看伊萬諾夫那張寫滿了“快來求我啊”的得意嘴臉,只是平靜的笑了笑。
“誰說推力不夠,就一定要在燃料上想辦法了?”
又來了!
又是這句熟悉的,讓伊萬諾夫聽了就腦仁疼的話!
陸重走到燒黑的推進劑藥柱前撿了起來。
“伊萬諾夫同志說的沒錯,我們的藥柱燃燒不均勻,這是事實。”
“但你們有沒有想過,為什么會不均勻?”
他拿起粉筆,在地上畫了一個圓形的藥柱橫截面。
“因為我們現(xiàn)在的藥柱是實心的,從外到內(nèi)一層一層的燒。”
“燃燒產(chǎn)生的氣體都堵在燃燒室里,壓強忽高忽低,燃燒速度當然不穩(wěn)定,還容易把藥柱給燒裂了。”
“那如果我們換一種燒法呢?”
陸重的嘴角勾起一抹神秘的弧度。
他在那個圓形的橫截面中間,畫上了一個五角星的形狀!
“這是什么?”
李云虎好奇的問道。
“內(nèi)孔燃燒技術!”
陸重用粉筆重重的點了點那個五角星。
“我們不在外面點火,我們在里面點!”
“把藥柱做成空心的,從中間這個五角星的內(nèi)壁開始燒!”
“你們看這個五角星有十條邊,它的燃燒面積是不是比外面那個圓圈大得多?”
“燃燒面積大了,單位時間內(nèi)產(chǎn)生的燃氣就多了,推力不就上去了嗎?”
“而且隨著燃燒的進行,這個五角星會越燒越大,燃燒面積也會持續(xù)增加,這就能給我們提供一個持續(xù)增長的,穩(wěn)定的大推力!”
“最關鍵的是!”
陸重的聲音拔高了幾分。
“燃氣可以從中間這個孔里順暢的排出去,再也不會憋在燃燒室里了!”
“這樣一來燃燒室的壓強就穩(wěn)定了,藥柱本身也不會再被燒裂了!”
轟!
這番話如同在平靜的湖面投下了一顆原子彈!
在場的所有技術人員,包括科斯季科夫和伊萬諾夫在內(nèi)全都目瞪口呆,像看怪物一樣看著陸重!
還能這么玩?!
在藥柱上開個洞,就能解決推力不足和燃燒不穩(wěn)定的兩大世界性難題?
這他娘的是什么神仙腦回路?!
伊萬諾夫呆呆的看著地上那個簡單的五角星,感覺自己的大腦被一股無法理解的巨力狠狠的沖擊著。
他從熊國最高火箭技術研究院里學來的那些復雜的燃燒理論、推力公式,在陸重這個簡單粗暴的五角星面前,脆弱的就像一張紙!
“我……我……”
他指著地上的圖形,嘴唇哆嗦,一個完整的字都說不出來。
科斯季科夫更是直接蹲了下來,用手撫摸著地上的粉筆印記,眼神里滿是狂熱和癡迷。
“天才……這絕對是天才的設計!”
他猛地抬頭看著陸重,聲音都在顫抖。
“陸重同志,你是怎么想出這個辦法的?!”
“我把它叫做‘發(fā)動機的渦輪增壓’。”
陸重開玩笑似的說道。
實際上這個內(nèi)孔燃燒的星形截面技術,是后世固體火箭發(fā)動機最經(jīng)典也是最基礎的設計之一。
但在五十年代初,這絕對是石破天驚的創(chuàng)舉!
“渦輪增壓……”
科斯季科夫咀嚼著這個陌生的詞匯,感覺自己又學到了一個全新的概念。
“還愣著干什么!”
炸藥車間的吳剛第一個反應過來。
“快回車間!給老子的藥柱上,全都開個五角星出來!”
“老子要看看,加了這個渦輪,咱們的導彈到底能飛多高!”
整個909科再次像上了發(fā)條一樣,瘋狂的運轉(zhuǎn)起來。
制造星形內(nèi)孔的模具,對于已經(jīng)能手搓瞄準鏡的孫師傅來說,簡直是小菜一碟。
僅僅用了兩天時間,第一根帶著標準五角星內(nèi)孔的“穿云箭”推進劑藥柱,就被成功制造了出來。
再次進行地面靜態(tài)點火測試!
這一次,所有人都緊張的躲在了一百米外的掩體后面。
當吳剛顫抖著按下點火按鈕的瞬間!
轟!
一聲比之前任何一次都要狂暴的怒吼,從測試臺架上傳來!
一股粗壯的尾焰,從火箭發(fā)動機的噴口中猛地噴涌而出!
狂暴的氣浪卷起地上的沙石,像子彈一樣砸在掩體的觀察窗上,砸的噼啪作響!
整個大地都在劇烈的顫抖!
那聲音哪里是火箭點火?
分明是一頭被囚禁了千年的遠古巨龍,在發(fā)出蘇醒后的第一聲咆哮!
測試臺架上傳感器指針瘋狂的擺動著,直接爆了表!
負責記錄數(shù)據(jù)的技術員看著那根已經(jīng)彎曲變形的指針,結(jié)結(jié)巴巴的發(fā)出了一聲驚呼:“推……推力……爆表了!”
“咱們的導彈,怕不是能直接打到月亮上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