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人的震驚純屬少見多怪,或者說就是不屑于用心了解老中的文化與科技發展。
畢竟“嫦娥工程”已經實施了很多年,五號探測器都從月球上采樣返回地球了,并且月壤樣本就擺在這次航展的航天館現場。
而“嫦娥奔月”的故事也有兩千多年的傳承。
另一邊被震驚的就是馬一龍了,本來他在忙“載人龍”飛船的事,結果被信息小組緊急叫來看路云的發布會直播。
自從在國際宇航大會上單方面跟路云打賭之后,他就格外的關注藍星航天的動向。
還專門找了三個會中文的華裔員工成立“藍星航天信息小組”,全天候關注藍星航天的信息。
前幾天他們就從新聞上發現了被布蓋著的飛機類物體,但馬一龍卻說:“不必管他。”
“沒有威脅。”
他分析,那東西應該是類似于“追夢者”號的第二代小航天飛機,目的可能是增強老中的太空物品返回能力。
別看老中有“神舟”載人飛船,可以保證航天員安全的從太空返回陸地,但是攜帶貨物返回地面的能力卻只有可憐的50千克。
而老中又是出了名的摳門,它的載人航天系統全都是一次性的,不可能單獨發射一艘沒有航天員乘坐的“神舟”飛船專門從太空往地面運貨。
“天舟”貨運飛船的上行運貨能力還不錯,但卻不具備下行返回能力,只能帶著航天員的生活垃圾脫離空間站再入大氣層燒毀。
如果是之前還好,老中只有“天宮一號”太空實驗室,沒有多少物品下行的需求,也就是一些種子和旗幟,那些東西塞進“神舟”載人飛船的50千克下行包裹里就行。
但老中馬上要建設“天宮空間站”了,必須要有可觀的貨物下行能力,要不然大量的空間站研究成果都無法帶回地球,那空間站的研究能力就會被大大削弱。
結果路云的新發布會卻打了他的臉。
“路云竟然要造載人的航天飛機,還是單級入軌的那種?”
“本來他只有運貨能力,而我已經在測試載人飛船了,這是我的優勢。”
馬一龍皺著眉頭說道:“可如果路云真造出了這東西,那我的優勢可就沒了,甚至會有很大的劣勢!”
“這可不行……”
自從老美的航天飛機系統在七年前退役后,它就暫時失去了獨立送人進入太空的能力,航天員需要乘坐毛子的“聯盟”載人飛船到達國際空間站。
為了恢復獨立進行載人航天活動的能力,NASA在一四年推出“商業載人航天計劃”。
計劃中,老美私營企業研發載人飛船,而NASA購買這些飛船的飛行服務。
中標的公司有兩家,分別是太空叉的“載人龍”和波音公司的“星際客機”。
太空叉根據第一代的“貨運龍”研發第二代客貨兩用的新龍飛船,明明進度很快,但NASA卻更看重波音公司。
這個懂的都懂。
所以波音公司獲得了價值42億美元的合同,而太空叉只是作為備用方案,合同價值為26億美元。
這讓馬一龍非常不爽波音和NASA,一直憋著一口氣。
現在他的“載人龍”飛船進度飛快,打算在明年3月進行首次無人測試飛行,而波音公司的“星際客機”要等到明年12月才能進行首次無人測試。
馬一龍簡直笑死,因為按照他的時間線,明年12月“載人龍”飛船都能直接載人去國際空間站了!
有這樣的優勢,他看其他所有商業航天公司都不如自己,藍星航天也一樣。
“星艦”再厲害也是PPT,他已經在等路云無奈的改PPT了,不像他的“超級獵鷹”已經開始制造。
“萬戶”火箭研發速度快又怎么樣,不僅比“獵鷹九號”火箭小40%,還只能運貨,而“獵鷹九號”很快就要發射載人航天飛船了。
那才是真正的航天明珠!
結果“萬戶”火箭確實只能運貨,因為人家路云直接開了一條新路!
“我設計的‘木鳶’號太空穿梭機長25米,翼展23米,高7米,起飛質量150噸。”
“它不使用常規火箭發動機,而是使用線性氣尖引擎,液氫液氧燃料,高效推進。”
(我自己用網圖改的,“木鳶”號太空穿梭機)
路云介紹完數據之后接著說道:“不過單級入軌航天器的缺點也很多,那就是結構死重太大,所以運載效率很低,但用來載人的話,那優點太多了。”
“它不用一級一級的分離,避免了多余步驟可能產生的危險,畢竟目前常規的火箭分離方式都是爆炸分離。”
“而且它之所以死重大,就是因為它不用舍棄任何部件,就像一架客機一樣100%重復使用,只不過它是飛向太空的。”
“所以‘木鳶’號執行任務時只需補充燃料和進行地面維護,無需重新制造新的載具,從而大幅降低了發射成本。”
“也因為它100%復用,所以維護周期短,能夠更頻繁地進行發射,滿足高頻次的航天任務需求,甚至未來開啟‘航班化’模式。”
路云說著又放出了“木鳶”號和常規客機的圖:“既然要對比民航飛機,那舒適性肯定繞不過去,而這就是‘木鳶’號的最大優點。”
“它可利用自身的空氣動力學結構在大氣中進行姿態控制,同時在再入大氣層時也能通過空氣動力學結構控制減速,減少單位時間內承受的熱量和氣動壓力,所以乘坐舒適度對比其他載人飛船大大提升。”
“并具‘木鳶’號具備較強的再入控制能力,能夠在不同再入窗口通過不同時間的滑行到達同樣的降落地點,不像其他載人飛船那樣挑剔返回窗口,這可是‘航班化’的標準需求。”
“也因為有這么多的差異,所以‘木鳶’號既不是載人飛船,也不是航天飛機,我稱它為‘太空穿梭機’,這是一種新的航天器形態。”
“這架‘木鳶’號只是小型太空穿梭機,可以搭載6個人和200千克貨物進入太空,也可以為空間站補充2噸的貨物,我打算兩年內讓它進行首飛!”
“未來我還打算建造大型太空穿梭機,那是起飛質量超過1000噸的大家伙,可以一次性搭載幾十人進入太空……”
雖然未來的1000噸大型太空穿梭機確實驚人,但“未來”是個極其模糊的時間,誰知道到底是什么時候。
所以真說令人震驚,還是路云給出的“木鳶”號首飛時間。
“臥槽!!”
雖然現場有人脫口而出了不雅的話,但其他人都沒注意,因為所有人都在震驚。
“我沒聽錯吧,兩年首飛?”
“嘶——”
有人倒吸一口涼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