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路云說謊了,《流浪地球2》劇組里并不都是真家伙。
畢竟太空電梯什么的路云現在真造不出來。
不過也確實有不少真家伙。
像機械狗“笨笨”,它雖然沒有電影里那么智能,也沒那么能干,比如自己在月球上造行星發動機,但它的聽話程度和行動能力配合拍電影已經足夠了。
是的,聽話程度,而不是智能程度,畢竟藍星天工只是按照電影道具規格制造的它,所以它也只會對精確的臺詞有精確的反應,其他的反應跟市面上開源的機械狗程序差不多。
至于電影里需要做到的一些其他舉動,比如精確的跑過障礙物到“圖恒宇”的休眠倉旁邊讓他撫摸和跟他互動,那需要由操作員進行遙控。
而真正跟電影劇情里功能一樣的設備,那就是軍用動力外骨骼和工程型動力外骨骼了。
那畢竟是路云接到需求之后參與研發的東西,現在已經有不少公司和部門在小批量使用了。
其中用量最大的就是藍星航天和軍事后勤部門。
像消防部門,他們也是小批量使用,他們在等第二代。
因為路云算過了,等第二代的技術更成熟之后價格會降低。
另外的真家伙是跟“圖恒宇”劇情沒關系的軍用小型無人機和反無人機槍,它們用在“劉培強”的航天員訓練劇情中。
軍用的小型無人機不是劇情里那種掛著導彈的8米翼展大型叛變無人機,而是翼展不到1米的小型旋翼無人機,它只在下方裝了一把步槍。
上一世電影里“劉培強”等人用它做反無人機訓練,結果聲稱要搞電影工業化的電影道具組不懂國家工業和科技的發展進度。
于是天上飛的無人機群和無人機被反無人機槍擊落的畫面全都是特效制作,花了不少錢。
而這一世藍星天工接手之后直接網購無人機零件,然后3D打印符合電影設計的白色外殼攢了十幾架小型無人機。
再把第一部《流浪地球》里的道具槍拆了,只保留空殼重新噴漆掛在無人機下邊就大功告成了。
(網圖,現實中的無人機加裝是95式自動步槍)
拍攝的時候直接控制它們起飛,那場面還是相當不錯的。
需要拍攝墜落的時候直接控制一架墜落就行,只需要后期把那臺墜落無人機上做一些虛擬電火花就可以。
既高效又省錢!
電影鏡頭拍完了也不會浪費,把道具槍拆下來把攝影器材掛上去,這就成了劇組的攝影無人機。
同樣的,上一世電影里的反無人機槍也是道具組做的沒有實際用處的道具。
還因為工期緊張來不及做減重處理,所以一把反無人機槍械道具就跟鐵疙瘩似的,重達幾十斤。
吳驚接受采訪的時候吐槽了很多遍:“得虧我練過,要不然這幾十斤還舉不起來。”
而這一世,路云直接讓郭凡去找了反無人機槍械的廠家,跟他們買成品。
成品的反無人機槍只有十來斤重,只要買回來把黑色的涂裝改成白色的就行。
(網圖)
然后廠家一聽是要拍《流浪地球2》,還是郭凡親自來的。
“還買什么啊,直接送給你們不就完了嗎!”
“白色噴漆也不用擔心,我們廠可以自己噴!”
“郭導,我們也想給國產科幻大片出一份力!”
嗯,“郭魅魔”再次發力,類似徐工的工程機械贊助就這么談成了。
至于什么加壓月球車、月球基地、月球航天服等場景和道具,藍星航天全程參與。
畢竟藍星航天真有這方面的研究和計劃。
不過這些玩意就不能來真的了,別說藍星航天還沒有成品,就是有成品劇組也用不起。
比如國產的“飛天”艙外航天服就高達3000萬人民幣一套,劇組哪用得起。
好在藍星航天有豐富的制作“職業航天服風味”的商業航天服經驗,哪怕只是搞航天服道具,但也保證“航天服風味”足足的。
而且相對于上一世那不適合穿脫的航天服道具,這一世藍星航天跟藍星天工合作的航天服道具非常容易穿脫,跟真的航天服一樣只需要幾分鐘就可以穿上。
上一世維塔工作室制作的動力外骨骼道具也是這個問題,它是純純的電影道具思維,而不是實際可用的工業品思維。
演員們穿上它需要幾十分鐘,有的螺絲釘還要用電動螺絲刀直接擰上去,穿脫非常不方便,所以一穿就是一整天,無法坐無法躺。
加上頭盔內部封閉,容易起霧、缺氧,對手演員說的臺詞也是聽得斷斷續續,一半靠猜。
而且因為不合理的設計和超重的重量,肢體受到80%的限制動作無法得到施展,演員為了站起來每次都要承受痛苦,很多演員拍著拍著就吐了。
所幸工作人員發明了一種救命裝置——“龍門架”。
也就是把人掛起來,將外骨骼的重量分擔到一人高的架子上。
每次動力外骨骼的演員被掛起來的時候達叔還調侃:“烤鴨又上架了。”
就這還得看著維塔工作室的臉色,很多合理要求都被拒絕了,只能捏著鼻子繼續拍攝。
沒辦法,想要發展國產電影工業化,有些學費必須要交。
而這一世有了路云的參與,劇組跟維塔工作室產生沖突的時候就沒有繼續忍耐,而是爆了之后直接采用了路云的設計。
第一部電影里的動力外骨骼道具雖然是路云跟同學一塊攢的,但路云充分考慮了演員的需求和技術考量,所以穿脫非常方便,幾分鐘就可以搞定。
并且動力外骨骼道具也真的有一部分動力,可以減輕演員的一部分負重負擔。
現在要拍第二部了,路云直接給了工業化生產的動力外骨骼,不僅可以抵消負重負擔,還真有助力,可以輕松抬起幾十公斤的重物。
而工程型的動力外骨骼就更不用說了。
所以開會的時候郭凡就經常感嘆:“現實科技發展的太快了,咱們這科幻片的某些劇情都跟不上現實。”
聽郭凡說完這話,眾人都看向路云。
而路云則擺手道:“嗐,哪有這種事,現實肯定是趕不上科幻的。”
“畢竟現實科技才走到太空穿梭機這個階段,距離太空電梯還差得遠。”
“那也相當厲害了,”郭凡搓搓手:“之前木鳶號試飛的時候劇組攝像機拍攝的鏡頭非常好,不過無人攝像機的鏡頭太死板了,所以我還是想真人去太空拍攝鏡頭。”
“不知道木鳶號后邊再試飛的時候能不能加我一個,我肯定不占你便宜,我可以付錢!”
這話路云倒是信,畢竟《流浪地球》票房大爆之后郭凡也拿了不少分成,他現在很有錢。
或者說現場開會的人都很有錢,聽到郭凡這么問,他們都看向路云。
連之前已經預定過的劉得華也不例外。
經過這段時間木鳶號的密集試飛,還有那些參與載人試飛的乘客講述,什么“壯麗”、“浩瀚”、“瑰麗”、“人生感慨”等詞一個接一個的出現,人們對太空的好奇心越來越重了。
那些沒錢的普通人只是想想就罷了,可那些被勾起好奇心的有錢人實在是忍不住。
哪怕不為其他的,就為了在自己所在的庸俗圈子里顯擺顯擺,那也得去太空看看!
所以路云對商業太空游的未來非常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