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格倫”火箭采用兩級設計,直徑7米,高達98米,整流罩寬7米,起飛質量約1500噸,推力為1750噸。
作為使用液氧甲烷燃料的新型大火箭,貝索斯對它的定位是根本不執行全消耗任務,只執行回收模式。
在一級火箭回收模式下它的近地軌道運力是45噸,地球同步轉移軌道運力超過13噸。
它十年前就開始研發了,在一六年正式對外宣布,并且最初計劃在二零年首飛。
但二零年已經是去年的事了。
新格倫火箭別說起飛了,人們連它的完整狀態都沒見過。
哪怕是藍色起源自己發布的宣傳照片和視頻,人們也只能在寬大的廠房里看到半個整流罩、幾臺擺放的液氧甲烷發動機和一部分火箭箭體等零碎的東西。
本來新格倫最初的對手是獵鷹九號,回收運力45噸比17噸,整流罩直徑是7米比5米,優勢絕對在新格倫。
哪怕獵鷹九號先飛,新格倫火箭的對手變成了數據更加強大的重型獵鷹火箭,但貝索斯的“慢就是快”信條還是沒有動搖。
并且每年雷打不動的從亞馬遜套現10億美金給到藍色起源公司。
畢竟重型獵鷹火箭先天不足,所以強大的只是理論數據,它那3.7米直徑的脆弱芯級結構根本撐不起60多噸的重物發射。
并且它那5米直徑和13米高的“狹小”整流罩也裝不下60多噸的精巧航天器。
除非它只發射一塊60多噸的鐵坨子。
哪怕重型獵鷹火箭的地球同步轉移軌道運力是26噸,比新格倫的13噸大了一倍,但是貝索斯依然認為優勢在新格倫!
因為重型獵鷹火箭的同步轉移軌道運力也被整流罩的大小限制了。
現在的同步轉移軌道衛星的重量大多是6噸,大一點的有8噸,可重型獵鷹的整流罩別說裝下三臺了,連兩臺都裝不下。
而只裝一臺的話,獵鷹九號就能運輸,客戶干嘛花更多的錢用重型獵鷹?
新格倫就不一樣了,他有大整流罩優勢,可以一次發射兩臺,那么綜合下來的成本就比獵鷹九號還低。
所以貝索斯才有自信!
然后一不留神,老中那邊竟然冒出了一個藍星航天。
不過他作為世界首富,起初是看不上藍星航天這種小卡拉米的。
畢竟“萬戶”火箭的可回收運力才10噸,比獵鷹九號都少一大半。
不必管他!
結果沒兩年,藍星航天就把太空穿梭機搞了出來。
這……也還行,畢竟藍色起源的業務不包含軌道級載人。
要說影響,那太空穿梭機狙擊的也是馬一龍的“載人龍”飛船商業太空旅行業務。
貝索斯還挺高興!
可是很快……“木鳶”級太空穿梭機的票價150萬美元一張!
王德發?
這軌道級太空旅游的價格都快趕上他亞軌道“太空游”的價格了。
對于他這樣的全球首富來說,25萬美元和150萬美元根本就沒區別。
更別說他還動過把25萬漲到50萬的心思。
但這情況漲個屁!
后來長征十號的出現是真的讓貝索斯有些慌了。
畢竟獵鷹九號和重型獵鷹他都不在乎,那3.7米的脆弱箭體結構和小整流罩威脅不了7米直徑的巨大新格倫。
可長征十號直徑5米的箭體結構能用直徑7米的整流罩,這就跟新格倫的整流罩一樣大了。
雖然長征十號火箭的可回收運力只有25噸,比新格倫的45噸小了20噸,但目前人類也沒有運載45噸的需求,反倒是20多噸的需求不少。
不說其他的,單單老中的航天官方和藍星航天的空間站任務就可以提供不少訂單。
聯邦雖然也有幾個商業空間站項目,但一是時間比較慢,二是重量也都是十幾二十噸。
頂多就是因為沃爾夫法案的因素不能跟老中合作,只能用他的新格倫火箭。
比如有藍色起源參與的“軌道礁”商業空間站項目。
另外太空叉也有參與了一個叫“港灣”的商業空間站項目,那個空間站艙體可以塞入獵鷹九號的整流罩內。
這些都無法彰顯新格倫的大載荷優勢。
同步轉移軌道運力也一樣,新格倫是超過13噸,長征十號基礎款是10噸,但只要長征十號加裝一個扁扁的上面級推進裝置就可以達到新格倫的相同運力,同樣可以跟新格倫搶奪國際訂單。
那樣的話,新格倫就只有理論上的大載荷優勢了。
但老中也有正在研發中的重型長征十號火箭,那可是回收運力能超過80噸的龐然巨物,并且不受結構和整流罩限制。
因為人家也有7米直徑大整流罩。
貝索斯能夠成為世界首富,他的各種理念肯定不會差,奈何這幾年領航領域的變化太快了,直接讓他的“慢就是快”理論變成了“慢就是慢”。
這就讓他繃不住了。
尤其是新格倫的首飛時間從去年推遲到今年,而今年早些時候技術團隊告訴他還要推遲。
并且不是推遲到明年,而是直接推遲到二四年!
二四年?
二四年都到重返月球的關鍵時刻了,哪還有新格倫的事?
并且他因為NASA選了太空叉“登月艙”的事正跟NASA和太空叉打官司呢,想要把自己的“國家隊”登月艙塞進去。
而“國家隊”登月艙是使用新格倫發射的。
你跟我說要二四年新格倫才能首飛?
得虧他沒有跟路云聊天,要是路云告訴他上一世新格倫在二五年才首飛,他估計能直接炸了!
加錢!必須加錢!
“新格倫必須在明年跟SLS火箭和重型長十火箭一塊首飛!”
貝索斯說道:“我不管你們是去其他公司挖人,還是進一步提高公司的研發效率,或者其他的什么方法,我只要結果!”
“我知道做這些都需要錢,所以我可以把往后三年要投入的30億美元提前打到公司賬上,然后再額外加10億美元。”
“如果明年新格倫可以首飛,那么這40億里剩下的就是你們的獎金。”
這個承諾一出,藍色起源的技術團隊立刻開始了全力運轉!
之前的時候是因為他自己給的“慢就是快”理念,所以公司的所有人都不著急,導致公司根本就沒有滿負荷運轉過。
而太空叉那邊是出了名的快,不僅要用“炸炸炸”來快速拿到數據,連員工都是三班倒。
現在貝索斯自己著急了,把“慢就是快”的理念換成了“有錢就是可以為所欲為”。
那藍色起源自然也高速轉動了起來!
藍色起源這么大的動作很快被全世界知道了,并且很快分析出它為什么要這么做。
【外部壓力太大,“慢就是快”的理念不適用了。】
本來有記者想采訪一下路云的看法,但他們根本見不到路云。
其實路云的想法很簡單,那就是……
“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