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春時,鄰市到琉璃宗的山道已經成了花廊。同心草順著竹架爬滿了山道兩側,粉白的花瓣垂下來,像掛了層花簾子;花廊盡頭的石亭剛建好,青灰色的石柱上刻著“共生陣”的紋路,亭下的石桌上擺著個陶甕,里面是新釀的花蜜,路過的修士渴了,就能倒一杯,帶著花香趕路。
“蘇修說,這石亭叫‘歸塵亭’。”林筱雨坐在亭下的石凳上,看著山道上往來的修士——有的背著行囊,有的牽著靈鹿,路過時都會停下來,摸一摸亭柱上的陣紋,聞一聞花蜜的香,“她說‘歸塵’是‘歸于塵土,亦生草木’的意思,不管走多遠,看到靈草就知道,有片土地在等你歇腳。”
南宮雪給石桌上的陶甕添滿花蜜,指尖拂過亭柱的刻痕——這紋路是她和林筱雨一起刻的,刻到一半時下雨,兩人躲在臨時搭的草棚里,用炭筆在草葉上畫未完的紋路,像在和靈草討主意。“你看亭邊的月見草。”她指著石亭周圍的新苗,“已經冒出綠芽了,等夏天開花,夜里的石亭會被光映成淡紫色,像浸在水里的玉。”
阿竹帶著青硯跑過來,兩個孩子手里捧著個木牌,上面寫著“靈草驛站”,邊緣刻著同心草的花紋。“我們問過蘇修姐姐,說可以掛在亭子里。”阿竹踮著腳把木牌掛在亭梁上,“以后路過的修士看到,就知道這里有靈草,有花蜜,能安心歇腳。”
青硯從懷里掏出個錦囊,里面是寒潭的同心草種子——比普通種子小些,卻更堅硬,邊緣泛著銀光。“我把種子分給路過的修士。”孩子仰著小臉,“告訴他們‘這是寒潭來的靈草,能在冰里發芽’,讓他們也種在自己的家鄉。”
林筱雨看著兩個孩子跑向山道,給每個路過的修士遞種子、講靈草的故事,忽然想起自己第一次跟著南宮雪下山的樣子——那時她怯生生地跟在后面,連跟人說話都要攥緊衣角;而現在,阿竹和青硯已經能大方地分享靈草的故事,像兩棵迎著風生長的小樹苗。
傍晚時,山道上的修士漸漸少了。蘇修提著盞燈籠走來,燈籠上畫著同心草,光透過紙面,在地上投下細碎的花影。“今天來了個老修士,說年輕時參加過萬仙會。”她坐在林筱雨身邊,倒了杯花蜜,“他摸著亭柱上的陣紋,說‘要是當年有這靈草,就不用死那么多人了’,說著說著就哭了。”
南宮雪沉默了片刻,忽然說:“這就是我們種靈草的意義。不只是凈化土地,更是讓那些帶著傷痛的人知道,過去的已經過去,現在的土地能長出新的希望。”她看著亭外的花廊,“就像這山道,以前是廝殺的戰場,現在是開滿花的路。”
蘇修從儲物袋里拿出幅畫,是她畫的山道全景——從琉璃宗的山門到鄰市的城墻,都被同心草的綠色連在一起,畫的角落有個小小的落款:“歲在春分,與友共植”。“這畫送給你們。”她把畫遞給林筱雨,“等以后靈草長滿了更遠的地方,我們再畫一幅更大的,把青云宗的寒潭也畫進去。”
林筱雨接過畫,指尖拂過畫上山道上的小身影——是阿竹和青硯在給靈草澆水,旁邊還有個小小的雪人,是冬天留下的痕跡。她忽然覺得,這畫不僅僅是風景,更是她們共同走過的時光,藏著種子落地的期待,藏著花亭建成的喜悅,藏著所有關于守護與傳承的故事。
回琉璃宗的路上,暮色已經漫上山道。同心草的花瓣在晚風中輕輕飄落,像在給她們鋪路。林筱雨看著南宮雪的側臉,對方的發間別著朵剛回琉璃宗的路上,暮色已經漫上山道。同心草的花瓣在晚風中輕輕飄落,像在給她們鋪路。林筱雨看著南宮雪的側臉,對方的發間別著朵剛摘的同心草,花瓣上的露珠在暮色里閃著光——是剛才蘇修偷偷插在她發間的,說“這樣走在花廊里,像靈草和人融成了一團”。
“等月見草開花了,我們來給石亭掛燈籠吧。”林筱雨忽然說,“就用青硯送來的寒潭黑曜石做燈座,刻上同心草的紋路,夜里點亮時,光會順著紋路流下來,像靈草在發光。”
南宮雪握緊她的手,指尖摩挲著她腕上的玉鐲:“好。再讓阿竹他們畫些燈影紙,把我們種靈草的故事畫上去——萬仙會舊址的新苗,寒潭的根須,還有今天老修士哭的樣子,都畫下來。路過的人看到燈影,就知道這花廊不只是好看,還藏著很多故事。”
走到山道中段時,她們遇到個背著藥簍的老嫗。老嫗的簍子里裝著剛采的草藥,看到她們,連忙放下簍子行禮:“兩位是琉璃宗的仙子吧?我從南邊來,聽說這里的靈草能安神,特意繞路來看看。”她指著同心草,“果然像傳說中那樣,聞著就心里敞亮。”
林筱雨從儲物袋里拿出包種子,遞給老嫗:“這是同心草的種子,您帶回去種在院子里,每天澆點清水就行。要是有煩心事,跟靈草說說話,它會聽的。”
老嫗捧著種子,眼眶有些發紅:“我那口子年輕時在萬仙會當雜役,被魔氣傷了身子,這些年總睡不安穩。要是這草真能安神,我給你們立長生牌!”
南宮雪笑著擺手:“不用立牌,您讓靈草好好長大,就是最好的謝禮。”她從袖中掏出張《靈草培育要訣》的抄頁,“這上面寫著怎么照顧種子,您照著做,秋天就能看到花開了。”
老嫗千恩萬謝地走了,背影在花廊里慢慢變小,藥簍上的草藥和同心草種子挨在一起,像帶著兩團希望趕路。林筱雨看著她的背影,忽然覺得這山道上的靈草,就像無數雙伸出的手——路過的人累了,能握住草木的香歇腳;心里苦了,能借著種子的希望趕路;而她們種下的,從來不是草,是能讓人重新出發的勇氣。
回到琉璃宗時,夜色已經濃了。阿竹帶著新弟子們在藥圃邊等她們,手里舉著燈籠,燈籠上畫著“歸塵亭”的樣子,光透過紙面,在地上投下亭柱的影子。“林師姐!南宮峰主!”阿竹跑過來,鞋上沾著山道的泥土,“我們給靈草澆了新釀的花蜜水,它們肯定知道你們回來了!”
林筱雨蹲下來,摸了摸孩子凍紅的鼻尖:“它們肯定知道,你看藥圃里的同心草,葉片還在動呢。”她指著草葉間的花苞,“再過幾天,它們就要開花了,到時候我們摘些花瓣,送到‘歸塵亭’的陶甕里,讓路過的人都能聞到太平峰的花香。”
南宮雪看著藥圃里的靈草在夜風中輕輕搖曳,忽然覺得這夜色里的綠意,比任何燈火都讓人安心。她知道,“歸塵亭”不是終點,而是新的起點——以后會有更多的石亭建在山道上,更多的靈草長滿荒原,更多的人帶著種子出發,把草木的溫柔帶到更遠的地方。
而她和林筱雨,會一直守在這里。守著太平峰的藥圃,守著鎖靈陣的光罩,守著孩子們的期待,看著同心草的根須在土里蔓延,把所有土地連成一片,把所有故事織成一卷——卷首是初遇時的木簪,卷中是并肩種下的種子,卷尾是無數個春天里,帶著草木香的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