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啊自幼聰慧,可到底年紀尚輕想不明白也是正常。”
趙翊笑著點了點自家兒子,將手中的文章遞給了趙明,示意他先好好看看這文章的內容。
對于這個兒子他內心還是很滿意的。
有城府,有謀略,有仁慈,還有勇敢。
雖然不如老二那么直率,也不如老三會說話討自己歡心,卻是自己最適合的繼承人。
繼承人嘛,和兒子那是不一樣的。
兒子可以有很多,繼承人卻只能有一個。
“清查田畝?”
趙明初看文章的時候有些驚奇,然后眼底便浮現了一股喜意。
“此人不入戶部,兒臣都不知何人該入戶部了?”
如今朝政邊疆都穩定了下來,可不正缺這么有魄力的人,來改變這積累了幾百年的弊政?
趙翊坐在椅子上,得意地道:“這篇文章子璇定然先看過,才決定引薦給秦維禎那家伙的,你現在知道子璇為何要如此做了吧?”
人家根本就不為什么私心,只不過是單純想為朝廷舉薦賢良,而那個人又恰好是他的同鄉而已。
偏偏是那么有私心的人,非要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父皇,兒臣明白了。”
趙明忍不住又看了遍這篇文章,其實這文章沒什么華麗詞藻和典故,卻字字都說在弊端的關鍵點上 。
“李子璇歷來都是最愛避嫌的,他不止一次想將兩個弟弟,放到一個閑適富貴的地方為官。”
親兄弟尚且如此避嫌,他為何要冒著被罵結黨營私的風險,將自己的同鄉放在這個位置呢?
“何況秦維禎亦非結黨營私之人,定然是他也覺得好了,此事才能成,所以這事定然與結黨營私無關。”
那個犟種生氣起來,可是連父皇的面子也不肯給的。
李子璇除非是有什么妖術,才能讓秦維禎與他共為一黨?
“其實在這朝堂之上,玩玩黨爭也沒什么的。”
就算李子璇是真的想玩黨爭,趙翊也根本沒意見。
剛好用來殺殺那些開國功臣和江西、江浙仕林的威風。
只不過若真是如此,他對子璇的印象也會變差。
那么多人想要上門拜在子璇門下,可人家一個也沒接,這唯一的一個還送給了秦維禎。
事實證明子璇從沒想玩過黨爭,他有的只是一片赤誠之心罷了。
這樣忠心正直的臣子,他還有什么好說的?
“前兩月朕還一直都在想著,崔先生致仕以后,是讓子璇接位還是讓寇朋接位,或是讓子璇寇朋還有敬淵三人,分了崔先生手中的權利。”
最好是誰也不要多出誰,誰也不要凌駕于誰之上。
可這樣貌似也不現實,眾人平權也會帶來許多的爭執,況且變革之法需要有魄力的頭子擱那頂著才好辦。
否則三家人斗來斗去的,到最后多半啥事兒也辦不成。
趙明心中微微一動:“父皇的意思是?”
可是子璇是不是太年輕了些?
給二品大員倒是可以理解,為諸臣之首那些白胡子老大人能服氣?
趙翊低下頭沒有說話,當年王知秋為了李瑜的未來,讓他落了次榜回家沉淀是因為父皇年邁頭昏眼花。
怕這不懼風雨的小樹苗,還沒長穩當就折了。
可他如今正值壯年。
只要君臣一心,天底下還有什么事兒是擺不平的?
吳景誠找過來的時候,李瑜正在看已逝貪官的卷宗,這個貪官是興安二年的時候就被砍了的。
這會兒骨頭恐怕都蛀蟲了。
可是卻被沈旦察覺可能是栽贓陷害,千里迢迢寫了信與奏疏回來,讓李瑜幫著他替人家翻案。
“子璇,你說說你到底是咋想的?”
夏日炎炎。
吳景誠抱著兩罐,裝滿了冰塊的冰鎮楊梅走了進來,一罐自己吃另一罐放李瑜跟前。
“我剛剛過來的時候可看見了,好多人尋到戶部去,去偷瞄咱們那位許同鄉,還有膽大的找他套話是如何入你眼的。”
好端端的,這不又是給自己惹一身騷嗎?
“好在那家伙穩得住,人家問東他答西人家問這家的小姑娘,他就答別人家的小伙子。”
跟聽不懂人話兒似的。
是個人才!
李瑜看卷宗看得煩躁,撿了顆冰楊梅才覺得煩躁之氣退散了些,這官場冤死的鬼可真不少。
“我還能是咋想的,自然是因為合適唄。”
雖然看卷宗也挺累的,不過倒是比賬本好了許多。
若重來一次他絕不聽老媽的學財會,還不如去當法學生呢。
吳景誠滿臉殷勤:“聽說崔閣老每回會試之后,便會廣邀各路新科進士參加詩會雅集。”
“這一場科舉下來不止禮物將庫房塞得滿滿當當,那人才也差不多都網羅到自己麾下了。”
要他說不管好友是想賺錢,還是想發展自己的勢力。
這個法子都不錯啊。
于是他建議道:“要不你也試試,我覺得投入那你門下的肯定比崔閣老多,反正陛下也不會介意。”
畢竟崔閣老的年紀大了,也沒幾年的仕途可以走了。
他家李子璇年紀輕輕前途無量,怎么也比跟著崔閣老更有希望。
李瑜笑道:“你懂什么,就是要跟著年紀大的才行。”
跟在年紀大的領導身后,沒準兒沒幾年就可以出人頭地。
跟在年輕領導身后干什么?
等著到時候一起退休啊?
李瑜抬頭看著小吳:“我說你們都察院沒活兒了么,要不我去跟陛下說說,把你跟老二老三的位置換一換?”
每日到處摸魚跟人聊八卦,不串禮部串戶部,不串戶部串兵部,比京城的丐幫知道的小道消息還多。
“大可不必。”吳景誠自然不干,他連連擺手道:“你又不是不知道,陛下可離不開我。”
你有你的張良計,我有我的過墻梯。
雖然他的本事不像李瑜那樣,被皇帝當成肱骨之臣重用,可皇帝對他打聽事情的本事還是滿意的。
皇家有個情報組織叫飛鷹司,是專門用來監視文武大臣們的,至于這個效果好不好就得看事兒了。
趙翊時常覺得有些事讓他們去查,還不如問吳景誠快,所以小吳同學被單獨召見的時候還蠻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