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平王來了?”
在正堂的孫琰聽到這個站了起來,有些意外。
而孫謙則是直接緊張起來,趕緊的湊了過去,壓低聲音道:“父親,這難道是陛下的意思?”
“不要急。”
孫琰抬起手,進入沉思,而后分析道:“陛下不會做這種事情,中平王來…或許是晉王的意思。”
以皇帝的性情,并不會做到這種份上。
用一只手,試圖掌控全天下。
而且以陛下的智慧,走一步,他會看后面的五步。
什么,其實都是能夠預見的。
但能夠預見,并不意味著就不會去做。
相反,更要做。
就做。
“中平王乃晉王一黨…”孫謙把聲音壓到只有孫司徒能夠聽到,然后提出自己的猜測,“此次晉王主持科考,他讓中平王來。來者是?”
來者是善,還是不善?
孫琰也在想。
而在想過之后,他搖了搖頭:“再看吧。”
雖然能夠猜得到這是晉王的意思,并非是皇帝的意思。
可是,皇帝跟晉王不是一個意思嗎?
“那對宋時安的針對…要繼續嗎?”
孫謙已經有些亂了方寸。
誰敢去當面駁皇室的體面?
“不說了,我們去接。”
孫琰沒有說話,但心里已經有了確定的想法。
在這個位置上,他是不會動搖的。
而在走時,孫謙直接對身旁之人吩咐道:“大堂設座。”
“……對,設座。”孫琰也反應過來,道。
而孫謙的‘自作主張’,并未讓‘狹隘霸道’的孫琰生氣,相反還很滿意。
他跟皇帝都老了。
以后,拼的就是各自的兒子了。
這對父子,就這樣攙扶著到了府門口。
這時,一位身著錦繡蟒袍,頭戴金冠的男人下了車。
中平王身材瘦削,鶴骨松姿,面如冠玉,雖俊秀陰柔卻也龍章鳳姿,貴氣都溢出了。
見狀,眾人在驚愕下,連忙的彎腰行禮,異口同聲:“參見中平王!”
這時,孫司徒也從人群里出來,走到了最前面,面帶欣喜的行禮:“老臣,參見中平王。”
還未彎下腰去,中平王便上前攙扶:“不必多禮,今日良辰吉時,祝孫師福如南山。”
“多謝殿下親至,老朽不勝感激。”孫司徒依舊是滿面笑容。
中平王笑了笑,又問道:“孫謙公子何在?”
“臣謙,參見殿下。”
孫謙上前,連忙行禮。
看著他,上下打量后,中平王流露出欣賞的笑意,拉著孫琰的手,忍不住道:“公子真是玉樹臨風,軒然霞舉。如此年輕,就在科考大放異彩,今后定能像孫司徒當初那般,引領京都年輕士子,報效朝廷,助我大虞更加強盛。”
這一番話說出來,孫謙已經不知道怎么管理表情,只能盡力宣誓忠誠:“臣必定不負殿下盛贊,竭力盡責盡忠。”
而這些話,孫司徒卻抓到了其它的關鍵點。
引領京都年輕士子。
中平王,已經說他是‘京都年輕士子領袖’了。
解元可是在這里。
而且,京都可還是有一些年輕進士的。
“司徒今日不請客,不收禮,那本王前來…是否叨擾?”
中平王打趣的問道。
“殿下折煞老朽了,請。”
孫琰伸出手,盛情邀請。
中平王便握住他的手,兩個人一同的,朝著大堂走去,身旁最近陪同的,便是孫謙。
在他們已經走遠后,身后的士子們,緩緩的正起了身。
因為此事,緊張的小聲議論起來。
“中平王殿下都來了啊?”
“這就是孫司徒啊。”
“今日誕辰…讓我見了這輩子都見不到的世面。”
所有人,都感到或多或少的惶恐。
唯有宋時安站直身體后,便往前走去,像是毫無影響一樣。
這個人,讓范無忌完全的注意到了。
高云逸更是直接走到了他的旁邊,主動打招呼:“宋兄。”
宋時安停下腳步,看向他,禮貌問道:“兄臺是?”
“高云逸。”
“云逸兄,久仰。”
在互相介紹后,高云逸當即笑著道:“時安兄那篇辭賦,真是言簡意概,立意深長,我拜讀了好多遍,每次都被驚艷到。”
“云逸兄的辭賦也是精彩絕倫,不得不服啊。”宋時安同樣真誠的回敬道。
“我的范卷京都尚未有售,兄哪里看到的?”
“……”宋時安愣了一下,“我聽人所說的。”
“我并未跟任何人說過啊。”
“……那應該是記錯了。”
宋時安尷尬道。
這個逼能當好官,我直接吃!
兩個人說著說著,就已經到了大堂之內。
在堂上,有兩座主位。
按理來說,皇子去大臣家做客,都是直接單人上座的。
但這可是孫司徒,當朝宰輔,再加上今天他是老壽星。
兩個人就這樣,互相謙讓禮敬一番后,坐在了上位。
一左一右。
階下,則是一左一右五個座位,皆是奢華紅木長桌,桌前有精美的刺繡軟墊。
在最前面的一對座位,一左一右,分別是孫司徒的兩個兒子,孫謙和孫恒。
主人坐在那里,也算正常。
如果家世地位相當,也是客人上座。
但揚州孫氏這樣的頂級豪門,把最前面的位置讓給你,一般人可不敢去坐,一定會百般推辭。
山東人的宋時安不可能不懂。
自從他考上貴州的定向選調生之后,在鄉下吃年飯都是跟太爺坐一塊。
《人情世故》
接下來,就是分配座位了。
“范公子,請坐。”
一位管家指引范無忌,坐在了孫恒的旁邊。他雖有推辭,但也還是入座了。
將門嫡子,素有民望,科考第三。
坐在這里,沒人覺得有問題。
甚至說算是眾望所歸。
“胡公子,請坐。”
司州治中的兒子,官居四品,亞元第九,但也是嫡子,被安排到了孫謙旁邊。
這時,眾人突然有了一些敏感。
解元呢?
范無忌放在那里沒有問題,怎么都說得通。
可胡遇,父親官不夠宋時安爹高,考得還遠不如他好,僅僅只是因為是嫡子嗎?
這難道是在?
逐漸的,位置一個個的分配下去。
除了宋時安在內的所有學子,都坐在了兩側。
這時,眾人才發現,這已經不是分配的問題了。
學子,總共十位。
位置,總共十個。
但還有一個孫司徒嫡長子孫恒。
也就是說,十一個人,卻只有十個位置。
到了最后,發現缺個位置后,孫恒憤怒的起身,對管家罵道:“混賬東西!怎么做的事?”
“老奴該死!算錯了人數…請公子恕罪!”
管家連忙惶恐的站出來,跪著認錯。
“還不快去給宋公子添位!”孫恒已經氣得有些紅溫了。
管家見狀,連忙的退下。
所有人,都看著站在中間的宋時安,充滿緊張。
直到仆人搬來了一張小木桌,一個布墊,放在了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