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海藍天,一望無際。
兩艘萬噸巨輪前后錯開,一左一右闖進了浩瀚的太平洋。
“趙陽,你不去甲板啊?他們說今天的晚霞特別漂亮。”
馬舒舒路過活動室的時候看到趙陽還在“每日通訊”的黑板上寫寫畫畫,不禁有些疑惑,明明第二天就要擦掉重寫的內容,何必一直要翻來覆去地改呢?
趙陽又何嘗不知道板報的時效性,但茫茫征程,船上的伙伴們能夠與外界聯系的渠道幾乎沒有。
大家伙每天就指望著從黑板上知道點隊里或是國內的新訊息,作為撰寫者,他有責任建立起這座橋梁。
哪怕下一分鐘就要抹掉粉筆字,也必須保證傳達信息的準確性,這就是一名新聞工作者的職業素養和底線。
“但真的好想去看落日啊,說不定能拍到幾張絕美的照片。”
趙陽心癢難耐,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了黑板報的修改,隨后便提著相機直沖上層甲板。
當推開艙門的那一刻,橙黃色的光如瀑布般涌入,立馬就迷了眼。
趙陽不敢耽擱,他知道這美景轉瞬即逝,逆著光邁開步子,一頭扎進余暉。
甲板上已經站了很多人,大家三三兩兩倚靠在船沿護欄旁,落日的華彩模糊了他們的身形,只能隱約看到一個個的剪影。
天空與海面都被染成了金色,盡頭還有幾朵云彩在錦上添花。
年輕的隊員們嬉戲打鬧,這是他們上船后稍有的放縱時光。
年長的則大多靜靜地遙望遠方,他們或許在憧憬抵達南極的勝利時刻,也可能只是思念家鄉。
絢麗而又平和的畫面讓趙陽心神激蕩,他一味地猛按快門,試圖把這份大自然的饋贈保存在相機里。
煩惱啊,就讓海風全部帶走。
美夢啊,就在此刻全都成了真。
回到房間里的趙陽久久無法平復,他來回踱步,最后還是沒能忍住內心的躁動,披上衣服回到那塊寫著“每日通訊”的黑板前。
只是沒想到馬舒舒也在,女孩額前掛著還沒來得及梳理的亂發,她全神貫注,竟是把剛才的景象用粉筆涂成了畫。
黑板會被擦掉,但記憶永遠璀璨。
某個不知名的詩人說過:“最美的是大海,最可惡的也是大海。”
離著輕松寫意的傍晚才不過幾個小時,緊張的氣氛便布滿了“向陽紅10”號船。
趙陽從床上爬起來的時候看了眼手表,發現已經是夜里十一點鐘。
自從擔負起“每日通訊員”的身份后,他就被授權可以參加考察隊的所有會議。
平時基本上都是新聞班先拿到日程安排,再有羅宇提前來通知。
但今晚不同,副隊長張松直接敲響了房門,臉色嚴峻,說了句“有緊急會議”后便急匆匆地跑開。
趙陽心中忐忑,但也不敢胡亂猜測,以最快的速度趕到會議室,才發現情況比他預料的還要糟糕很多。
“氣象班怎么說?臺風的路徑確定了嗎?”
“讓通訊班和北京連線,每過五分鐘匯報最新情況。”
“讓醫療班和后勤保障班提前待命,一定要以隊員們的安全為重。”
會議室里人聲鼎沸,整條船上最“位高權重”的幾乎都到齊了。
郭坤和張船長正盯著張衛星云圖用極快的語速交換著意見,而其他人也是個個步履匆匆,神色緊張。
趙陽意識到肯定是遇到了什么預料之外的危機,但一時間又找不到人來問。
就這么在原地站了十來分鐘,最后還是另一位副隊長董乾明發現了他,于是便抽空跑了過來,用簡短的語句把情況介紹了個大概。
就在半小時前,氣象班觀測到今年的第19、20號臺風的行進路線突然發生改變,與“向陽紅10”號船和“J121”船的原定航線出現重合。
尤其是19號臺風,在受到西伯利亞冷空氣南下的影響后被壓向了菲律賓的東部,但它并沒有減弱,而是達到了陣風12級的強度,又以10節的速度完成了360度轉向,徑直朝著考察隊撲來。
加上新生成的20號臺風,一旦船隊與它們遭遇,很有可能會同時面臨巨浪、暴雨、狂風的多重威脅,情況可以說是岌岌可危。
“卞班長,氣象班這邊有什么好的建議嗎?”
術業有專攻,哪怕是郭坤和張船長這時候也不敢貿然做出決定,他們都把目光投向了始終坐在遠端翻看著最新氣象圖的男人。
卞林并沒有立刻做出回答,他的食指不斷敲擊著桌面,足足思考了好幾分鐘后才猛地站起身子。
“現在有四個方案,第一個,按原計劃航線航行,兩船慢速通過宮古水道,駛入太平洋。但從云圖上來看,第19號臺風的運動沒有規律可循,存在需要正面抗擊的風險。”
“第二個方案,避風錨泊,等臺風過去后再起錨出發,這個方案對安全有絕對的保證,但是要等多久,會不會影響后續的其他計劃,全都是未知數。”
“三,我們駛向沖繩島,利用那邊的海域和臺風周旋,但同樣做好長期抗戰的準備,而且能不能完全避開臺風并沒有十足的把握。”
“最后一個,重新制定航線,我的建議是由原來的宮古水道改為從日本的吐噶喇群島的寶島和橫當島中間穿越,進入太平洋后直接插向關島以南,再回歸預定的航線。”
卞林的專業水平極為強悍,在全中國也屬于最頂尖的那幾個,這得益于扎實的理論知識基礎和千錘百煉的實戰經驗,所以才讓他能夠在這么短的時間里把當下可行的方案全都擺在了郭坤和張船長的面前。
決策時刻無疑是最難熬的,這不僅僅決定了這趟南極破冰之旅能否繼續下去,也關乎著兩條船大幾百號人的生命安全。
“張船長,我建議選擇四號方案,雖然會比原定計劃多航行兩個小時,但能夠最大程度避免臺風的襲擊,保障船體、物資和隊員們的安全。”
郭坤不是個優柔寡斷的人,在詳細研究了各個方案的差異后,他快速做出了建議。
最終決定權還是交到了“向陽紅10”號船的船長張向晚的手上,如此沉甸甸的責任讓這位多年的“老水手”都有些難以抉擇。
但臺風不等人,在又一次充分權衡利弊后,第四號方案被決定實施。
通訊班將改變航線的決定同步傳達給了“J121”船和北京,此時海面上的風力已經來到了6級,海浪超過2米。
徹夜無眠,當晚船上的很多人都在默默祈禱,包括趙陽自己。
黑漆漆的天空電閃雷鳴,在肉眼無法洞察的地方狂浪正伺機而動。
情況緊迫,兩條船不再有絲毫猶豫,快速調整方向并將航速提升到了18節。
張向晚親自掌舵,在經過了一整個夜晚的奮戰后,于第二天上午穿過了寶島水域,成功進入了太平洋。
相比于有驚無險的穿越,更讓趙陽慶幸的其實是后續傳來的氣象報告。
如果當時抱著僥幸心理繼續按照原航線航行,“向陽紅10”號船和“J121”船將在宮古水道與第19號臺風正面遭遇,預計海浪將會達到恐怖的5米以上。
這種程度的風暴或許沒法真正阻止考察隊前進,但無疑將對船上的很多設備和物資造成巨大威脅,從而直接影響后續登錄南極的計劃。
毫不意外,當天趙陽黑板報的主題正是這次與臺風遭遇的經歷。
他還特地把會議室里的場景描述給了馬舒舒,最后成為了一幅卡通粉筆畫。
畫里卞林、張松他們各抒己見,郭坤與張船長一錘定音,汪洋大海風起云涌,兩艘巨輪如利劍般破浪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