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宮中的陰謀復蘇
武昭儀在冷宮中,雖被幽禁,卻并未消磨掉她的野心。陰暗潮濕的宮殿中,燭光搖曳,她的眼神中閃爍著決絕的光芒。自從崔玄暐等黨羽被清算后,她表面上看似沉寂,實則在暗中重新編織著自己的勢力網絡。
這一日,一名心腹太監趁著夜色偷偷潛入冷宮。他小心翼翼地跪在武昭儀面前,低聲說道:“娘娘,外面的局勢雖對我們不利,但仍有不少舊部愿意為您效命。只是如今太子防范嚴密,我們難以找到下手的機會。”
武昭儀冷哼一聲,眼中滿是怨毒:“那李恪不過是一時得意罷了。你們要盡快聯絡各方勢力,我就不信,扳不倒他。”
太監猶豫了一下,說道:“娘娘,如今朝中大部分大臣都傾向于太子,我們若貿然行動,只怕會招來殺身之禍。不如先從邊疆入手,制造一些事端,分散太子的注意力。”
武昭儀眼睛一亮,沉思片刻后說道:“此計甚好。邊疆戰事一起,朝堂必然會亂。你即刻去安排人,聯絡邊疆的一些勢力,讓他們制造些麻煩。同時,密切關注朝中動態,一旦有機會,我們便出手。”
太監領命而去,消失在夜色中。武昭儀坐在冰冷的椅子上,心中暗暗發誓:“李恪,我一定會奪回屬于我的一切。”
邊疆告急
與此同時,大唐的邊疆地區,局勢正悄然發生著變化。北方的突厥部落,一直對大唐的領土虎視眈眈。武昭儀的黨羽暗中與突厥的一些首領取得了聯系,許以重金和好處,慫恿他們出兵侵擾大唐邊境。
這一日,邊關守將快馬加鞭趕到京城,向圣上呈上了一封加急戰報。圣上看完戰報后,臉色變得十分難看。原來,突厥部落集結了大量兵力,對大唐的邊疆城池發起了進攻。邊關守軍雖然奮力抵抗,但由于兵力懸殊,已經陷入了困境。
圣上立刻召集朝中大臣商議對策。朝堂上,氣氛十分緊張。大臣們紛紛發表自己的看法,有的主張立刻派遣大軍出征,擊退突厥;有的則認為應該先派人去與突厥談判,尋求和平解決的辦法。
李恪站起身來,神情嚴肅地說道:“父皇,突厥此次來犯,顯然是有備而來。我們若一味求和,只會讓他們更加囂張。兒臣認為,應該立刻派遣大軍出征,給突厥一個狠狠的教訓。”
圣上點頭道:“太子所言極是。只是此次出征,需要一位得力的將領。不知哪位大臣愿意領兵出征?”
朝堂上頓時安靜了下來,大臣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沒有說話。畢竟,突厥兵力強大,此次出征風險極大。
就在這時,老將蘇定方站了出來:“圣上,老臣愿意領兵出征。老臣雖已年邁,但對邊疆的情況十分熟悉,定能擊退突厥。”
圣上大喜:“有蘇愛卿出征,朕便放心了。蘇愛卿,你即刻點齊十萬大軍,前往邊疆御敵。”
蘇定方領命道:“臣遵旨。定不負圣上所托。”
太子的擔憂與準備
李恪深知此次邊疆戰事的重要性。他知道,這不僅關系到大唐的領土安全,也關系到自己的聲譽和地位。如果此次戰事失利,朝堂上必然會對他產生質疑。
散朝后,李恪來到蘇定方的府邸,與他商議出征事宜。李恪說道:“蘇將軍,此次出征責任重大。突厥兵力強大,我們不可輕敵。不知將軍有何作戰計劃?”
蘇定方捋了捋胡須,說道:“太子殿下放心。老臣此次出征,已經做好了充分的準備。突厥雖然兵力眾多,但他們的軍隊缺乏紀律,戰斗力并不強。我們可以采用分兵夾擊的戰術,先派一支軍隊吸引突厥的主力,然后再派另一支軍隊從側翼包抄,將他們一舉殲滅。”
李恪點頭道:“蘇將軍果然經驗豐富。不過,此次出征路途遙遠,后勤補給至關重要。我會安排人手,確保軍隊的糧草和物資供應充足。”
蘇定方感激地說道:“多謝太子殿下的支持。有殿下的幫助,此次出征定能凱旋而歸。”
李恪又說道:“蘇將軍,在出征過程中,若遇到什么困難,可以隨時派人回來向我稟報。我會盡我所能為你提供支持。”
蘇定方拱手道:“臣明白。殿下如此關心邊疆戰事,實乃大唐之幸。”
李恪回到東宮后,立刻開始安排后勤補給的事宜。他派遣了一批得力的官員,前往各地籌集糧草和物資。同時,他還加強了對京城的防衛,以防突厥趁虛而入。
武昭儀的小動作
武昭儀得知蘇定方領兵出征的消息后,心中十分不悅。她知道,蘇定方是一位經驗豐富的將領,此次出征很可能會取得勝利。為了破壞這次出征,她暗中派人去干擾后勤補給的運輸。
她的心腹買通了一些負責運輸糧草的官員,讓他們故意拖延時間,或者在糧草中摻雜一些劣質的物資。同時,她還派人在邊疆地區散布謠言,說大唐軍隊此次出征是為了搜刮百姓,讓百姓對軍隊產生抵觸情緒。
這些小動作雖然看似不起眼,但卻給蘇定方的軍隊帶來了不少麻煩。運輸糧草的隊伍經常延誤時間,導致軍隊的糧草供應不足。而邊疆百姓對軍隊的抵觸情緒,也讓軍隊在當地的行動受到了限制。
蘇定方很快就發現了這些問題。他派人進行了調查,發現原來是武昭儀在背后搞鬼。他心中十分憤怒,但此時戰事緊急,他也無暇顧及這些。他只能一邊想辦法解決后勤補給的問題,一邊繼續指揮軍隊與突厥作戰。
戰場上的激戰
蘇定方率領大軍來到邊疆后,立刻按照事先制定的作戰計劃展開了行動。他先派了一支軍隊在正面與突厥的主力交鋒,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同時,他親自率領另一支軍隊從側翼包抄過去。
突厥的首領看到大唐軍隊在正面發起了進攻,以為這就是大唐的全部兵力。他指揮著突厥軍隊全力迎戰,卻沒有料到蘇定方會從側翼包抄過來。
當蘇定方的軍隊突然出現在突厥軍隊的側翼時,突厥軍隊頓時陷入了混亂。蘇定方趁機下令發起攻擊,大唐軍隊如猛虎下山一般,沖向突厥軍隊。
戰場上,刀光劍影,喊殺聲震耳欲聾。大唐軍隊奮勇殺敵,突厥軍隊漸漸抵擋不住,開始節節敗退。蘇定方乘勝追擊,一路斬殺了大量的突厥士兵。
然而,就在蘇定方以為勝利在望的時候,突厥的援軍趕到了。這些援軍人數眾多,戰斗力也很強。他們加入戰斗后,局勢立刻發生了逆轉。大唐軍隊陷入了苦戰,傷亡不斷增加。
蘇定方心急如焚,他知道,如果不能盡快扭轉局勢,此次出征很可能會失敗。他親自上陣,鼓舞士兵們的士氣。士兵們看到將軍如此英勇,也都紛紛振作起來,繼續與突厥軍隊戰斗。
太子的決策
李恪在京城得知了戰場上的情況后,心中十分焦急。他知道,如果不及時支援蘇定方的軍隊,他們很可能會全軍覆沒。
這一日,李恪再次召集朝中大臣商議對策。他說道:“如今蘇將軍的軍隊在戰場上陷入了困境,我們必須盡快想辦法支援他們。不知各位大臣有何建議?”
一名大臣說道:“太子殿下,如今京城的兵力有限,若再抽調兵力支援邊疆,京城的防衛必然會受到影響。不如先派人去與突厥談判,尋求和平解決的辦法。”
李恪搖了搖頭:“此時談判,只會讓突厥認為我們軟弱可欺。我們必須派遣援軍,將突厥徹底擊退。”
另一名大臣說道:“太子殿下,派遣援軍需要時間,只怕等援軍趕到時,蘇將軍的軍隊已經支撐不住了。”
李恪沉思片刻后說道:“我決定親自率領一支軍隊前往邊疆支援蘇將軍。這樣既能及時支援前線,又能鼓舞士兵們的士氣。”
大臣們聽了李恪的話,都十分驚訝。有人說道:“太子殿下,您乃國之儲君,怎能輕易涉險?萬一有個閃失,后果不堪設想。”
李恪堅定地說道:“如今邊疆戰事危急,我身為太子,理當為國家分憂。我會做好充分的準備,確保自己的安全。各位大臣不必擔憂。”
圣上也在一旁說道:“太子所言極是。如今邊疆戰事吃緊,太子親自前往支援,定能鼓舞士氣。不過,太子也要注意安全。”
李恪點頭道:“兒臣明白。兒臣一定會帶領軍隊擊退突厥,保衛大唐的領土安全。”
出征前的準備
李恪開始為出征做準備。他挑選了一批精銳的士兵,組成了一支援軍隊伍。同時,他還準備了充足的糧草和物資,確保軍隊在行軍過程中不會出現補給不足的問題。
出征的這一日,京城的百姓們紛紛前來送行。他們看到太子親自率領軍隊出征,都十分感動。李恪騎在戰馬上,神情堅定地對百姓們說道:“各位百姓放心,我一定會帶領軍隊凱旋而歸,保衛我們的家園。”
百姓們紛紛歡呼起來,為李恪和他的軍隊加油助威。李恪率領著援軍隊伍,浩浩蕩蕩地離開了京城,朝著邊疆進發。
未知的挑戰
李恪深知,此次前往邊疆支援蘇定方的軍隊,將會面臨諸多未知的挑戰。突厥軍隊實力強大,而且他們熟悉邊疆的地形。同時,武昭儀在背后搞鬼,也讓局勢變得更加復雜。
但李恪并沒有退縮。他心中只有一個信念,那就是保衛大唐的領土安全,維護國家的尊嚴。他相信,只要自己和士兵們齊心協力,就一定能夠戰勝突厥,取得這場戰爭的勝利。
在行軍的過程中,李恪不斷地思考著作戰計劃。他知道,此次出征不能再像之前那樣按部就班。他必須根據戰場上的實際情況,靈活調整戰術。
而此時,蘇定方的軍隊仍在與突厥軍隊苦苦戰斗。他們的糧草和物資已經所剩不多,士兵們也都十分疲憊。但他們依然堅守著陣地,等待著李恪的援軍到來。
一場更加激烈的戰斗即將在邊疆展開,李恪和他的軍隊能否扭轉戰局,擊退突厥,成為了大唐命運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