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旋歸京的表象與暗流
李世民率大軍凱旋而歸,長安城再次沸騰。百姓們夾道歡呼,稱贊秦王的英勇與功績。李淵也在太極殿舉行了盛大的慶功宴,對李世民及其麾下將領進行了豐厚的賞賜。
然而,在這一片熱鬧與榮耀的背后,卻是暗流涌動。太子李建成在慶功宴上強顏歡笑,心中卻充滿了嫉妒與怨恨。他看著李世民在宴會上意氣風發(fā)的模樣,拳頭不自覺地握緊。
“太子殿下,不必太過憂慮。秦王此次雖立下戰(zhàn)功,但我們也有自己的優(yōu)勢。”王珪在一旁輕聲說道。
李建成冷哼一聲:“哼,他這次又出盡了風頭,不知道又會拉攏多少大臣。”
王珪安慰道:“太子,我們在朝堂上也有不少支持我們的人。而且,陛下對秦王也并非完全信任。我們只要繼續(xù)在陛下耳邊吹風,再想辦法削弱秦王的勢力,太子之位遲早是您的。”
李建成點了點頭,眼神中透露出一絲狠厲:“好,你繼續(xù)去安排,一定要想辦法扳倒李世民。”
朝堂上的新一輪交鋒
慶功宴后的第二天,早朝之上,局勢便開始發(fā)生變化。
裴寂率先站出列,說道:“陛下,秦王此次出征雖擊退了突厥,但聽聞他在軍中擅自擴充兵力,有私自培養(yǎng)勢力之嫌。”
李世民眉頭一皺,上前一步說道:“陛下,兒臣此次出征,為了更好地抵御突厥,確實招募了一些士兵。但這些士兵都是為了保家衛(wèi)國,并無任何私心。而且,所招之兵都已登記在冊,隨時可接受查驗。”
蕭瑀也站出來為李世民說話:“陛下,秦王為大唐立下赫赫戰(zhàn)功,此次出征更是保衛(wèi)了邊境安寧。招募士兵也是形勢所迫,萬不可隨意猜疑。”
封德彝卻反駁道:“蕭大人,口說無憑。誰能保證秦王招募的士兵不會被他用來謀取私利?如今秦王勢力日益壯大,不得不防啊。”
朝堂上再次分成兩派,爭論不休。李淵看著這一幕,心中十分不悅。他拍了拍龍椅扶手,說道:“都別吵了!此事待朕派人查明真相后再做定論。”
早朝結束后,李世民回到秦王府,心中十分煩悶。他知道太子一派不會輕易放過他,接下來的日子肯定不好過。
長孫王妃看出了他的心思,說道:“王爺,不必太過煩惱。清者自清,只要我們行得正坐得端,他們也拿我們沒辦法。”
李世民點了點頭:“夫人說得對。但我們也不能坐以待斃,必須想辦法應對。”
太子的毒計
太子李建成和王珪在東宮商議對策。王珪說道:“太子,如今我們要想辦法讓陛下對秦王徹底失去信任。不如我們找人誣陷秦王謀反,讓陛下不得不處置他。”
李建成猶豫了一下:“這樣做會不會太冒險了?萬一被陛下發(fā)現(xiàn)是我們誣陷,那就糟了。”
王珪笑道:“太子放心,我們可以做得神不知鬼不覺。我們找一個和秦王有過節(jié)的人來告發(fā)他,然后再在暗中提供一些所謂的‘證據(jù)’。陛下看到這些證據(jù),肯定會對秦王產生懷疑。”
李建成想了想,覺得這個辦法可行。他說道:“好,你去安排吧。一定要把事情辦得妥妥當當。”
于是,王珪開始四處尋找合適的人選。他找到了一個曾經(jīng)在秦王府犯了錯被李世民責罰過的士兵,名叫李勇。
王珪找到李勇后,對他說道:“李勇,你想不想報仇?只要你按照我說的去做,不僅能報你被秦王責罰之仇,還能得到一大筆賞錢。”
李勇聽了,心動不已。他問道:“大人,您讓我做什么?”
王珪說道:“你去告發(fā)秦王謀反,就說你親眼看到秦王在軍中秘密訓練士兵,準備起兵去準備奪位。我會在暗中幫你提供一些證據(jù)。事成之后,好處少不了你的。”
李勇猶豫了一下,但想到自己被李世民責罰的怨恨,還是答應了下來。
誣陷事件爆發(fā)
沒過幾天,李勇便到皇宮門前擊鼓鳴冤,聲稱要告發(fā)秦王謀反。
李淵得知此事后,十分震驚。他立刻下令將李勇帶到朝堂上,讓他說明情況。
李勇跪在朝堂上,戰(zhàn)戰(zhàn)兢兢地說道:“陛下,我曾經(jīng)在秦王府當差。我親眼看到秦王在軍中秘密訓練士兵,還說要推翻陛下,自己當皇帝。”
李淵聽了,臉色變得十分難看。他看向李世民,說道:“秦王,你作何解釋?”
李世民心中十分憤怒,但他還是保持冷靜,說道:“陛下,這完全是誣陷。兒臣對陛下忠心耿耿,一心只為大唐江山社稷著想。這個士兵是曾經(jīng)在秦王府犯了錯被兒臣責罰過,他這是懷恨在心,故意誣陷兒臣。”
然而,王珪卻在一旁添油加醋地說道:“陛下,空穴不來風。既然有人告發(fā),那肯定有一定的緣由。陛下應該派人徹查此事。”
李淵點了點頭,說道:“好,朕派裴寂和蕭瑀前去秦王府徹查此事。若秦王真有謀反之心,絕不輕饒;若純屬誣陷,也要嚴懲誣告之人。”
秦王府的危機
裴寂和蕭瑀來到秦王府,開始四處搜查。李世民雖然心中堅信自己沒有謀反,但也十分擔心會被太子一派找到一些莫須有的證據(jù)。
房玄齡和杜如晦在一旁焦急地說道:“王爺,這肯定是太子他們的陰謀。我們一定要想辦法應對。”
李世民說道:“我們身正不怕影子斜。他們查不出什么證據(jù)的。但我們也要小心,防止他們暗中搞鬼。”
裴寂和蕭瑀在秦王府里仔細搜查了一番,卻并沒有找到任何關于謀反的證據(jù)。
裴寂不甘心,他又派人去詢問秦王府的士兵。士兵們都表示秦王一心為國,從未有過謀反的意圖。
就在裴寂準備無功而返的時候,他的一個手下在一間偏房里找到了一封書信。書信上的內容似乎暗示著秦王有謀反的想法。
裴寂如獲至寶,他拿著書信說道:“哼,這下看你李世民還有什么話說。”
李世民看到書信后,心中一驚。他知道這肯定是太子一派故意陷害他。但書信上的字跡卻十分模糊,難以辨認。
蕭瑀仔細看了看書信,說道:“裴大人,這封信字跡模糊,真假難辨。不能僅憑這一封信就認定秦王謀反。”
裴寂卻說道:“蕭大人,這封信就是證據(jù)。秦王謀反意圖明顯,必須嚴懲。”
雙方爭論不下,只好將書信帶回朝堂,讓李淵定奪。
皇帝的猶豫與抉擇
李淵看著那封書信,心中十分猶豫。他對李世民還是有一定感情的,也知道李世民為大唐立下了不少功勞。但這封信又讓他不得不懷疑李世民。
皇后在一旁說道:“陛下,這封信就是鐵證。秦王野心勃勃,早就想謀反了。陛下若不處置他,日后恐會危及到大唐的江山社稷。”
李淵皺了皺眉頭,沒有說話。他又詢問了一些大臣的意見,支持太子的大臣們都主張嚴懲李世民,而支持李世民的大臣們則認為證據(jù)不足,不能輕易定罪。
李淵陷入了沉思。他知道這件事情處理不好,會引發(fā)朝堂上的大亂。他決定再觀察一段時間,看看李世民的表現(xiàn)。
他對李世民說道:“秦王,此事目前尚無定論。你暫且回府,好好反省。若真的沒有謀反之心,就拿出證據(jù)來證明自己。”
李世民拱手道:“陛下放心,兒臣一定會查明真相,還自己一個清白。”
秦王府的調查與反擊
回到秦王府后,李世民立刻召集房玄齡、杜如晦等人商議對策。
房玄齡說道:“王爺,這肯定是太子他們的陰謀。我們必須找到證據(jù)證明這封信是偽造的。”
杜如晦也說道:“王爺,我們可以從寫信之人入手,看看能不能找到線索。另外,也可以派人去調查那個告發(fā)您的士兵,說不定能從他身上找到破綻。”
李世民點了點頭:“好,就按你們說的去做。一定要盡快查明真相。”
于是,秦王府的人開始四處調查。他們找到了一個擅長辨認字跡的人,對那封信進行了仔細的分析。經(jīng)過分析,發(fā)現(xiàn)信上的字跡是經(jīng)過模仿和篡改的。
同時,他們也派人去調查李勇。李勇在秦王府的人的威逼利誘下,終于承認了是王珪指使他誣陷李世民的。
李世民拿到這些證據(jù)后,心中有了底。他決定在合適的時機向李淵說明真相,揭露太子一派的陰謀。
太子的恐慌與應對
李建成得知秦王府正在調查此事后,心中十分恐慌。他急忙找來王珪,說道:“事情好像要敗露了,怎么辦?”
王珪也有些著急,但他還是鎮(zhèn)定地說道:“太子別急。我們還有時間。我們可以想辦法銷毀證據(jù),再讓李勇閉嘴。”
于是,王珪派人去威脅李勇,讓他不要說出真相。同時,他們也開始銷毀一些與誣陷事件有關的證據(jù)。
然而,秦王府的行動十分迅速。李世民覺得時機已到,便帶著證據(jù)前往皇宮,求見李淵。
真相大白的前夕
李世民來到皇宮,見到李淵后,將調查到的證據(jù)一一呈上。
他說道:“陛下,這封信是太子一派偽造的,那個告發(fā)兒臣的士兵也是被王珪指使誣陷兒臣的。兒臣對陛下忠心耿耿,絕無謀反之心。”
李淵看著李世民呈上的證據(jù),心中十分震驚。他沒有想到太子一派竟然會做出這樣的事情。
他立刻派人去調查王珪和李勇。經(jīng)過查證,李世民所說屬實。
李淵十分憤怒,他將李建成召進皇宮,嚴厲斥責道:“你身為太子,竟然做出如此陷害他人的事情。若不是李世民查明真相,朕險些誤殺了他。”
李建成跪在地上,嚇得瑟瑟發(fā)抖:“陛下,兒臣一時糊涂,被王珪誤導了。請陛下恕罪。”
李淵嘆了口氣,說道:“朕念你是太子,此次暫且饒你一命。但你要好好反省,以后不可再做出如此糊涂之事。”
這場誣陷風波暫時告一段落,但朝堂上的爭斗并未結束。李世民雖然暫時洗清了冤屈,但他知道太子一派不會就此罷休,未來還會有更多的挑戰(zhàn)等待著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