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雀,這到底是怎么回事?”
“你不是說太子欺侮于你嗎?怎么事情卻是發(fā)生在東宮,而且高明說你在東宮口出狂言?”
李泰早有準備,七情上面,委屈的小淚珠已經(jīng)開始在眼眶中打轉(zhuǎn)了。
“父皇,事情確實發(fā)生在東宮,兒臣作為臣弟,又豈會在東宮放肆呢?”
“兒臣乃是聽說,皇兄竟然忤逆于父皇,把父皇您氣得不輕,所以才上門責(zé)問。不論太子地位如何尊貴,他依然是父皇的兒子與臣子。”
“皇兄之所為,乃是不孝之舉!兒臣乃是出于一片對父皇的孝心,才想上門規(guī)勸皇兄啊。”
說完,李泰還真在眼角處抹了兩道淚痕。
李世民頓時感覺,還是青雀貼心吶。
看看魏征他們,一進宮就站在太子那邊說話,不斷地進諫,言辭甚是激烈。
還是青雀會站在自己父親的角度。
房玄齡等大臣頓時感覺到,李泰的語氣雖是委屈巴巴,但是針對太子殿下的“劍鋒”,卻比陛下的怒氣更加難以化解。
別看發(fā)生過玄武門之變那等慘事,但大唐依然是以“孝道”標示天下。
對于所有的士人來說,忠孝便是首要之德,而且兩者還時常會綁在一起。
以陛下的視角,看待自己的眾多兒子,更是如此。
李泰不愧是通過文學(xué)館收攏了眾多文士,而且自己更是擺出禮賢下士的姿態(tài),跟那些士人混得極為熟悉。
此時誰都會覺得李泰比起太子更加孝順,當(dāng)然也就更加符合大唐臣民對于一位未來繼承者的期許。
李玄素臉色大變,趕緊對著李承乾暗使眼色。
為今之計,絕對不能讓魏王再爭得陛下更多的寵愛,不能讓太子繼續(xù)被陛下厭棄了,趁著現(xiàn)在事情還有挽回的余地,他希望太子趕緊表個態(tài),必要時當(dāng)著陛下的面兒認錯也行啊。
然而,李承乾卻像是毫無所覺,對于李玄素的眼神兒也沒有任何回應(yīng)。
李泰的眼睛被臉上的肥肉擠得幾乎看不清,但也更方便他暗自觀察殿中眾人的動靜。
他聽到父皇寬慰的語氣,再見到作為東宮之師的張玄素等人也無法替太子說話,心中不由暗喜,知道這番表演對自己是大大加分的。
“父皇,兒臣之舉,確實是出于一片孝心,可惜皇兄他卻無法體會到臣弟的苦心,就像他無法體恤父皇您一樣!”
“兒臣因為氣憤多說了幾句,沒想到卻把皇兄給激怒了,他直接拿起靴子砸到兒臣的臉上。父皇您可還記得,就算是您和母親也極少打過兒臣,更別說是打臉了。”
“太子他雖是皇兄,但是能比父皇更大么?憑什么如此欺侮兒臣,他的所為,又豈配繼續(xù)當(dāng)這個太子,為萬民表率?您一定要為兒臣作主啊!”
“啪啪啪!”
李泰話音剛落,李承乾竟是鼓掌為喝。
李世民和眾臣都是見慣了大風(fēng)浪的人物,看到李承乾的反應(yīng),竟是一時呆住,完全不明白面對李泰柔中帶剛的凌厲攻勢,他這是在做什么?
李承乾一派真心贊嘆的模樣:“青雀說得好啊,不愧是跟著這么多大儒,學(xué)問確有長進,孝心也是遠遠勝過本太子。”
“父皇您也聽到了,魏王事事皆以維護父皇為先,更不忘父皇與母后生前種種疼惜寵愛,不如便免了兒臣這太子之位,轉(zhuǎn)由青雀接任,想來青雀必定不會辜負父皇的期許之情!”
“啊?”
魏征直接錯愕,腦筋轉(zhuǎn)不過彎來。
房玄齡和張玄素則是眼睛都瞬間急紅了。
我的太子殿下唉!
現(xiàn)在可不是再玩你那套以退為進的計策之時了!
魏王表面謙和,實際上野心勃勃,他必定會借此機會,坐實了此事,真等到他說動陛下改變主意,再想后悔都晚啦。
李泰果然再也掩飾不住嘴角的笑意。
“皇兄之言,實是令臣弟惶恐,但有一句話沒有說錯,臣弟必定會比你更加孝順父皇!”
“父皇,兒臣小時候,您是如何疼愛于青雀,青雀也肯定會加倍孝順于您,不會像皇兄一般惹您生氣的。”
李世民卻似是沒有心思聽李泰表達自己的一片孝心,而是有些愣神地看向李承乾。
李泰絕不會想到,正是他剛剛的話,反而讓李世民憶及往思,想起他們幼年之時,想起長孫皇后仍然在世之時。
李世民自秦王之時便極有雄心,那時高明剛剛出世,得到父親李淵賜名“承乾”,不但對于李世民是極大的“鼓勵”,也讓他對于自己剛出世的長子極為看重。
待玄武門之變后,李世民與長孫皇后,皆不欲自己的后代再重復(fù)長輩的悲劇,對于高明更是著力培養(yǎng)。
后來,青雀和治兒也相繼出生,觀音婢曾對自己說過。
承乾為嫡長,天下的重擔(dān)是他理應(yīng)抗起的責(zé)任,對他要求嚴厲也是就當(dāng)?shù)摹?/p>
至于青雀與治兒,便讓他們無憂無慮地長大,如此待他們長大之后,也避免兄弟相爭。
這,便是為何李泰從小都沒怎么受到父母的責(zé)罰,因為自幼時起,李世民與長孫氏對他們兄弟的期許本就不同!
李承乾承受了更多的壓力與責(zé)罰,正是替自己的兄弟承擔(dān)了皇室之重任。
想到此事,再看李承乾一副聽任自己奪去他太子之位的樣子,竟是半句都不為自己辯解,反而還夸贊起弟弟的孝心,李世民心如刀割。
他從剛剛對于青雀孝心的感動中清醒過來,反而覺得自己對于高明這嫡長子頗多虧欠。
想到長孫皇后故世之時,特意叮囑自己三件事,其首便是不可因為承乾腿腳不便而厭棄之,更不可輕易動搖太子之位。
現(xiàn)在想來,自己對于青雀表現(xiàn)出的種種偏愛,給予他種種超越了親王級別的特權(quán),只怕在高明的心中起到了反效果啊。
“觀音婢,是朕沒有聽你之勸啊,若真讓他們兄弟相爭,到了當(dāng)年那等地步,朕還有何面目與你相見于九泉?”
心態(tài)轉(zhuǎn)變,又思及當(dāng)初他們自己兄弟相爭時的情景,李世民突然產(chǎn)生了一絲懷疑。
青雀不斷地強調(diào)著自己的孝心,一切舉動都是要為自己向太子討個說法,但是他出現(xiàn)在太子?xùn)|宮的時機,似乎有些太過湊巧啊。
魏征等人尚在太極宮向自己勸諫,后腳青雀便在東宮受了委屈,一刻不停地趕到太極宮告狀來了?
青雀是何時得知了太極宮中的消息,為何行動如此之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