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邊。
夜色之中,奪命奔逃的小鬼子第六師團指揮部被教導總隊突擊隊,團團圍住。
激烈的槍炮聲中,手榴彈的爆炸火光時不時的閃亮。
小鬼子第六師團師團長谷壽夫身邊的警衛,隨著槍聲的響起而迅速減少。
教導總隊突擊隊作為教導總隊中的精銳,由日耳曼帝**官精心訓練。
其實力比之教導總隊的普通士兵,更為強悍。
這一點,在《十三釵》這部電影中就能發現一二。
尤其是李教官的實力與水準,更是強悍。
在教導總隊突擊隊的沖擊下,小鬼子第六師團最后的力量被絞殺一空。
隨著一枚手榴彈,朝著小鬼子第六師團師團長谷壽夫的頭頂方向飛來。
一切終于大局已定。
“師團長閣下!”
“小心!”隨著一頭小鬼子的大吼,谷壽夫忙不迭的往一旁閃去。
靠近谷壽夫身邊的那好幾頭小鬼子,被當場擊殺。
至于谷壽夫,也在手榴彈的爆炸中被重創,陷入了昏迷狀態之中。
隨著小鬼子第六師團師團長谷壽夫的被重創,剩下的小鬼子在教導總隊突擊隊的殺伐聲中,被擊殺一空。
直到此時,李教官才松了一口氣。
“呼!”
“不愧是東洋帝國的第六師團,戰斗力果然彪悍。”
為了拿下這隊小鬼子,教導總隊也付出了巨大的代價。
即便突擊隊是教導總隊精銳中的精銳。
但其與小鬼子第六師團這支警衛隊的傷亡比,依然達到了1:1。
這個傷亡比就極度的可怕、極度的恐怖了。
即便在夜戰中,火炮與空軍的威力便被削減了。
在這種情況下,教導總隊與小鬼子之間完全可以說是技戰術、輕武器裝備的比拼。
與教導總隊的精銳達成1:1的傷亡比,可見小鬼子的戰斗力絕不像一些影視劇中。
那么弱雞了。
尤其是在眼下這個時期的小鬼子,其戰斗力之彪悍都是一等一的。
“打掃戰場!”
“谷壽夫那個王八蛋,我活要見人、死要見尸。”
“如果這王八蛋就這樣死了的話,那就真的虧大了。”
看起來頗為儒雅的李教官,爆了一句粗口道。
“是!”
全副武裝的教導總隊突擊隊士兵,立刻對戰場進行打掃。
沒有死透的小鬼子警衛兵,“砰砰砰”便補上幾槍。
穿著鬼子軍官制服的小鬼子,則是第一時間廢掉其行動能力。
將這些小鬼子直接生擒。
“教官,谷壽夫這老王八蛋好像走到了。”
“被我們的手榴彈給炸得都不成人形了。”
李教官聞言,立刻走了過來。
探了一下谷壽夫的鼻息,李教官長松了一口氣,“還好,還好!”
“這狗日的老東西沒被炸死。”
“要不然,還真便宜了它啊。”
“追了這么久,總算是有所收獲了。”
“這一戰,也應該結束了。”
李教官抬起手腕,看了一眼手腕上的機械表。
機械表上的時針,已經指在了“四”這個數字上。
一天一夜的戰斗,也將隨著天色變明而徹底結束。
……
“哈哈哈,哈哈哈,大捷,大捷啊!”
“真是一場酣暢淋漓的大捷啊!”
“東洋帝國的第六師團全軍覆沒,第十六師團被我軍重創。”
“其中,第六師團師團長谷壽夫以及其麾下一眾小鬼子高級軍官,被我軍擒殺。”
“小鬼子第十六師團師團長中島金朝吾等人,被德械師第87師3營營長周衛國領軍俘虜、活捉。”
“此戰,殲滅小鬼子第六師團殘部一萬七千余頭。”
“殲滅小鬼子第十六師團一萬六千多頭。”
“其中,小鬼子的第六師團在將軍臺一帶被殲滅8000多頭。”
“此戰再被殲滅一萬七千多頭,共計被殲滅活捉兩萬五千多頭。”
“作為東洋帝國進攻大夏國國都的主力部隊,第六師團在松戶會戰中出現損耗之后,被及時補充,兵力一直維持在兩萬五千頭左右。”
“也就是說,此戰我軍成功將東洋帝國的一個整編師團。”
“共計兩萬五千多頭小鬼子,全部殲滅。”
“另!”
“小鬼子第十六師團被我軍重創,共殲滅一萬七千多頭……”
“只余殘部八千左右,跳出我軍之包圍圈。”
“我大夏**隊在這一戰中,取得前所未有之大勝啊!”
參謀軍官手持電報,對負責臨時調配、指揮的蕭將軍說道。
“此戰!”
“不容易啊!”蕭將軍雙目含淚,動情的對眾人說道。
為了消滅這一批小鬼子,大夏**隊也付出了巨大的代價。
眾所周知,小鬼子在1937年這個時間節點上的戰斗力是極為彪悍的。
盡管處于劣勢、被包圍的態勢。
其強悍的戰斗力,也讓大夏**隊吃盡了苦頭。
在這期間。
大夏**隊的閃電戰撕開了小鬼子的陣地,給小鬼子當頭一棒。
迅速奠定了戰局。
不過各部的損失,依然是非常之大的。
像德械師和教導總隊屬于大夏國的精銳部隊。
即便是在閃電戰的支持下,其戰損比依然是極為驚人的。
其中德械師與小鬼子的交換比為0.8:1,教導總隊與小鬼子的交換比為0.75:1。
相差無幾。
除此之外,其他各部軍隊由于武器裝備、訓練水平的巨大差距。
與小鬼子的交換比,則是要大上很多。
有些部隊甚至達到了2.5:1的驚人交換比。
因此!
此戰,雖然消滅了三萬多頭小鬼子。
但大夏**隊的損失也達到了兩萬七千余人。
這對國都守備軍的實力,也是巨大的削弱。
“一將功成萬骨枯!”
“沒有這些英雄的拋頭顱,灑熱血。”
“我軍又怎么可能,取得如此之大勝啊?”
只見蕭將軍取來一壺酒,將烈酒倒在數只白色的瓷碗之中。
拿起其中一只白色瓷碗,將里面的烈酒倒在地面上。
“敬那些!”
“為國捐軀之大夏英雄!”
隨后,蕭將軍拿起另外一只白色瓷碗。
將里面的烈酒一飲而盡,“我蕭山令在此立誓,只要我能活著。”
“待到大夏國獲得戰爭之最后勝利,余生必在國都。”
“為這些英靈!”
“守一輩子的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