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一帶。
從地圖上來看,毗鄰國都的位置。
都說蘇省有十三太保。
作為六朝古都的國都,更像是強塞進這十三太保之中的。
在大夏國的歷史之中,東吳、東晉、南朝宋、齊、梁、陳六個朝代均定都于國都,此時期的國都被稱為“建康”。
如果在六朝的基礎上,加上南唐和明朝,國都成為八朝古都。
除了上述八個朝代,還有西都南吳和太平天國時期,也曾作為都城,因此有“十朝都會”之稱。
雖說這些王朝,幾乎無一例外都是短命王朝。
即便是大明!
也被朱棣遷都北平。
至于青天黨就不必多說了。
從玄學的角度來說,國都有“龍氣”。
正所謂虎踞龍盤!
大夏共有27個二級財政,蘇省十三太保獨占13席。
說白了!
就是這些財政不能流入國都,一旦匯集國都。
那就不得了了。
個中緣由,就不一一解釋了。
總而言之,國都在更多是時候。
會被誤認為徽省的省會。
至于蘇省,剩下的十二太保怕是都有“叛逆”之心。
當然,就算國都在!
剩下的十二太保,也不是特別服氣的那種。
其中,以蘇城為首。
眼下,大夏國與東洋帝國進入了戰略相持的階段。
尤其是草原爆發,外草原地區的大型油田被發現,令小鬼子抽調了數量驚人的兵力,支援這一帶的關東軍。
這也讓戰略相持階段,提前到來。
正如孟子在《生于憂患,死于安樂》一文中提到的,“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
“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小鬼子的攻勢減緩!
進入戰略相持之階段,青天黨內的一些人,某些想法就冒了出來。
畢竟八路軍展現出來的實力,足以令人后背發涼。
如果不是一些事變的發生,“攘外必先安內”的策略,怕是不會那么容易改變。
青天黨!
一向是將我黨視之為勁敵。
這也是矛盾爆發的必然原因。
“自古以來,徐城等地是戰略必爭之地。”
“新四軍目前所在的位置實在是太過于特殊,太過于關鍵了。”
“青天黨必然是有如鯁在喉的感覺。”
目前,新四軍分布的區域共有以下幾塊。
蘇南、蘇中、蘇北地區。
皖南、皖中、皖東地區
豫鄂邊、鄂豫皖邊地區。
浙東、浙西地區。
在歷史上,創業能力最強的莫過于淮泗一帶。
蘇魯豫徽!
像劉邦,就在沛縣。
項羽在彭城!
朱元璋、劉裕、朱溫、韓信、諸葛亮、吳起……
沒錯,都是這一帶的。
和“餓了就想干飯大區”一樣,這一帶也是重點關注對象。
這也是電影大決戰中,一句經典臺詞提到此處的關鍵所在。
“我不明白,為什么大家都在談論著項羽被困垓下,仿佛這賽道古戰場對我們決定了兇多吉少。”
“二十年前,我從徐州踏上征途,開始了第二次北伐,秋葉海棠遂歸于一統。”
“本黨本軍所到之處,民眾竭誠歡迎,真可謂占盡天時,那種勃勃生機、萬物竟發的境界,猶在眼前。”
“短短二十年之后,這里竟至于一變而成為我們的葬身之地了么?”
這里提到的“徐城”,就是目前新四軍活躍的區域中心地帶。
問鼎中原!
決定天下大勢。
青天黨內不是沒有能人,所以在他們看來。
新四軍必須離開這一塊區域,他們才能心安。
蘇長青對這一點,看得很清楚。
同樣!
總部也看得很清楚。
但是,很多時候即便是能看清楚。
也無法做到真正的“如使臂指”,正如有些人認為五臺山根據地一片的晉察冀是蘇長青的一塊山頭而已。
作為弟子!
蘇長青是完全得到信任,并且放手發展的。
而對于總部的安排,蘇長青也是向來會接受。
但新四軍不同。
盡管有不少電報陳明利弊,發給了新四軍政委。
新四軍的動作依然十分遲緩。
對于這一點,即便是總部再如何焦急。
也是頗感無奈。
畢竟連蘇長青曾經的頂頭上司,都被架空了。
一切還有什么好說的呢?
“眼下新四軍的處境很不好啊,青天黨軍的包圍圈已經形成。”
“江南那邊已經打起來,他們怕是很難跳出包圍圈啊。”
旅長痛心疾首的說道。
“上面警告過新四軍,別犯錯誤。”
“但他們就是不聽,不動!”
“不動如山!”
“開什么玩笑,這么多年來,上面的判斷錯過嗎?”
“拿同志們的生命,開玩笑!”
“開玩笑!!”
在這之前,多次電報提醒并敦促,甚至下達了明確的命令,要求新四軍向江北轉移。
但新四軍一直在找借口推脫,拒絕執行命令,甚至不惜辭去職務,放下領導職務,撂下挑子。
也就是蘇長青給新四軍送去的裝備足夠多,火力足夠狠。
讓正在形成包圍圈的青天黨軍,有種投鼠忌器的感覺。
不過!
也快了!
以山城方面的耐心,絕對不會容忍新四軍再活躍于淮泗一帶。
而以蘇長青對山城方面的了解。
也知道或許在日記里,山城方面會在乎自己的聲譽。
至于下手!
山城方面是絕對的狠。
“這件事情我知道了,問題很棘手。”
“不過也不是沒有解決的辦法,從晉西南下,過豫南,與新四軍開辟的豫皖蘇根據地。”
“我帶兩個團過去!”
“想要解決這件事情,怕是需要外部力量的插手。”
“我想總部那邊的意思。”
“應該也是讓我南下,尋找解決的辦法吧。”
旅長點了點頭,“國都之戰和晉西大會戰,以及這一次的諾門坎之戰。”
“你的聲名在外!”
“有你在外圍,青天黨軍或許會投鼠忌器。”
旅長很是坦然的說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