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這一天。
一切準備妥當。
秦起在新河縣登基。
城堡之外,有數千民眾圍觀,持續七日的登基大典,將會迎接來自青益兩州的百姓。
大周,真遼兩國皆送來賀禮。
次日,由縣衙改造,建立的臨時朝堂之上。
秦起下旨,冊封諸將。
首先冊封的,就是武振濤為御號武安大將軍,武安關為武家封地,令封上國柱,太傅。
北庭風為左國柱,太師,領興安城為封地。
趙明河為右國柱,安康縣為封地。
其后,北庭鶴北庭松兩兄弟為第一梯隊,為龍威、虎威大將軍。
白啟為太保,關中候,在秦起離開新河縣后,令新河縣和黑水堡為領地。
張凌岳、李蛋、高猛、姜雄四人為征東南西北大將軍,各領四軍監察之職。
屠剛、袁煥余下等人各領將職。
而后宮之中。
首先冊封林若柔為皇后,主領后宮。
北庭雪、趙璇為貴妃。
張溫儀、武妙妙、林靜三人為妃。
爾后,普天同慶,大赦天下。
等到開春,察舉制和科舉并行,招募擢用大量新舊官員,填充官職缺漏。
并在各城之中開設書院,分文武理三科,允許普通民眾前往求學。
國內局勢很快穩定,大周那邊戰事再起。
大周新王請求秦起幫忙,擊退秦趙兩國的軍隊。
以割讓會州部分土地為條件,秦起領北庭家兩兄弟出兵。
那一站,三輛鋼鐵巨獸首次出現在戰場上。
轟隆的機械聲,直接將兩軍的軍營碾壓成齏粉。
冷兵器在城墻那么高大的鋼鐵巨獸之下,宛如孩童的玩具一般可笑。
沒多久,大周選擇臣服成為藩屬國,割讓會州,雍州,以求秦起永世庇護。
隨后,秦起將第二條鐵路,鋪在了前往武安關的天棧之上。
原本狹窄的天棧道被重新開鑿,一條鐵路聯通興安城跟武安關,鋼鐵巨獸在三城之間往返奔襲。
夏令時。
新河縣周圍的城墻組成,將周圍的大片土地納入其中。
收容的狼胥部落,寒杉部落各自領取一塊城內土地,自由發展。
廣袤的土地和堅實的城墻,自然吸引來無數民眾安家。
新河縣改稱新河城。
城內居民熟練在短短五個月之內暴漲到了三萬人。
秦起利用穿城水系,在城內外推廣桑基魚塘,同時與遠在海外的大雍建立海路貿易聯系。
從大周引入了改良的水道,玉米,紅薯,土豆等產物,全民推廣。
而眼下另外一半的益州,還在真遼人手中。
海關口北制約,加上真遼通知之下,民族矛盾日益深厚。
秦起授意小涼山的人,鼓動民意造反。
很快,秦起以護名為由,與阿木真談判。
阿木真親率三萬鐵騎南下。
被堵在關口的大炮轟殺過半。
最后只能讓出益州的土地。
就這樣,第二年秋末之時,大明的疆土已經擴大了青州,益州,會州,雍州四地。
秦起發現雍州氣候濕熱,易于種植水果。
便大力推行甘蔗種植。
生產了大量對于古代來說,極為珍貴的糖。
同時甘蔗榨干之后剩下的渣滓,也能作為燃料使用。
接下來兩年時間,秦起專注于清收真遼的廣袤草原。
雖然地廣人稀,但廣大的草原上藏著數不盡的煤礦。
有煤礦,秦起才能大力發展蒸汽機。
第三年夏。
秦起在益州海岸的第一艘蒸汽渦輪船下水。
與大雍商談之后,和平地取得了附近海域以及真遼附近海域的漁業捕撈權。
畢竟這塊地方對大雍來說實在太遠,除了每年偶爾捕鯨會過來,本也用不到什么。
有了海權。
整個真遼的大門就對秦起徹底敞開。
僅僅用了半年的時間,秦起的騎兵就橫掃了整個真遼各部,將真遼偌大的國土收入囊中。
如今,大明的版圖,已經占有了整個大陸的五分之一。
如此,秦起暫時可以休養生息了。
早就準備好的鐵路延伸向真遼大草原深處。
深層的煤礦一處處被開采起來。
越來越多的鋼鐵巨獸,在草原上奔騰。
僅僅過了一年的時間,在鋼鐵巨獸的恐怖嘶嚎聲中。
秦國。趙國兩國選擇了俯首稱臣。
如今,大陸的半壁江山已經落入秦起之手。
而一直遠在海外的大雍終于嗅到了危機。
只是因為大雍的文化,與秦起前世十分類似。
秦起一開始并沒有趕盡殺絕的想法,只想和平相處。
誰知大雍忌憚于秦起恐怖的海軍力量,率先偷襲益州海港。
于是,十二艘載著巨炮的鋼鐵輪船在轟鳴聲中從海港出發,將過來的上百艘大雍艦船轟成了碎片。
大雍無論如何也沒想到,那恐怖的鋼鐵巨獸,居然是他們拿一百艘艦船,也換不掉的。
就這樣,整個大陸的海權被秦起所掌握。
大雍被迫龜縮在自己領土之內。
秦起沒有過多搭理對方。
眼下他只想穩住國內的發展。
若是興起戰爭,對于剛剛走上正軌的他來說,無疑是一種巨大的負擔。
而在秦起三年的構架之下。
一條從南至北的環形鐵路終于落成。
以興安城為起點,穿過武安關,走過川東地區,進入會州,然后繞到秦國邊境,穿回并州,路過定安城,在回到興安城。
鋼鐵巨獸帶來的巨大貨物吞吐量,給這半邊大陸帶來空前的繁榮。
而從雍州,會州,青州三地出產的糧食,幾乎養活了這半片大陸的所有百姓。
白花花的銀子,也流入秦起的口袋。
國庫,日益充實。
這時候,位于巖越城的金頂天宮終于修繕完畢。
秦起率領所有人,搬到金頂天宮居住。
朝陽初生的那一刻。
望著琉璃瓦片上的閃耀的,熠熠生輝的金光。
秦起心生感嘆。
如今,只要他想,鋼鐵巨獸所到之處。
萬國皆臣服!
就在這時。
大殿外面,一道俏生生的聲音傳了過來。
“夫君,怎么這么早就起來了?”
“還一路逛到這里來了。”
林若柔一身短暫的后服,小腹微微隆起。
在她身后,還跟著兩個端著木盤的宮女。
就算當上了皇后,這么多年來,她也一直堅持每日親自給秦起做飯食。
畢竟,只有她的做的東西,秦起吃著才香。
“天寒露重,你眼下有身孕,怎么還如此操勞!”
秦起帶著幾分責怪的眼神,看向林若柔,伸手輕輕摸了摸她的腦袋。
一瞬間,兩個人仿佛又回到了最開始的那一刻。
眼眸中那純素質樸的情感,沒有因為如今世事的變化,而變質半分。
林若柔輕輕一笑。
“柔兒說過,一輩子都會伺候夫君的。”
……
全書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