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車緩緩駛入洛陽城外。
“哥,咱們這都到家門口了,你真不讓我回去看看爹娘和爺爺啊?”趙長歌一臉的委屈,小聲嘀咕。
“這也太不近人情了,我好歹也是個大活人呀!”
這話,恰好飄進了趙奕的耳朵里。
趙奕心里冷笑,小樣,還治不了你了?
他清了清嗓子,像是自言自語,又像是故意說給誰聽。
“唉,從秦國那邊弄來的一萬匹上好戰馬,也不知道在李存孝將軍那邊到底怎么樣了。”
“我原本的意思是,一人四馬,再招個五千輔兵配合。”
“嘖嘖嘖,搞出來兩千五百鐵浮屠啊……那場面,我都不敢想。”
鐵浮屠!
這三個字,像是一道閃電,瞬間就劈中了趙長歌的天靈蓋!
他那點委屈,那點想家的念頭,瞬間就飛到了九霄云外!
口水,已經不自覺地從嘴角流了下來。
“哥!”
趙長歌猛地坐直了身體,那張黑臉上,全是前所未有的嚴肅和正氣。
“你別說了!我什么時候說過要回家了?”
他一拍胸脯,那話說得,叫一個大義凜然。
“爹娘再重要,能有國家重要嗎?我趙長歌,生是大周的人,死是大周的鬼!我輩武將,當為國盡忠,馬革裹尸!”
旁邊的楚嫣然,眼珠子都快瞪出來了。
她呆呆地看著趙長歌。
這話……是你趙長歌能有的水平?
“不勉強?”趙奕斜著眼看他。
“不勉強!真不勉強!”趙長歌的腦袋,搖得跟撥浪鼓似的。
“全是我心里話!我就是覺得,我還有好多東西沒學到,想多跟李將軍學習學習!絕對不是因為什么鐵浮屠!”
楚嫣然徹底傻了。
她又看了一眼旁邊那個一臉壞笑的男人。
這狗東西,把長歌都給教壞了!
“行了,那你下去吧。”趙奕不耐煩地揮了揮手。
“從這兒跑回去,鍛煉鍛煉體力。”
趙長歌二話不說,掀開車簾就跳了下去,撒開腳丫子就往回跑。
他一邊跑,一邊在心里暗罵。
真他媽后悔!
那天晚上,那一拳,怎么就沒打下去呢!怎么就忍下心來把你打死呢!
駕車的李金李銀,看著二公子那絕塵而去的背影,忍不住悄聲議論。
“二公子這是要去哪兒啊?”
“找你們二叔單挑去了。”趙奕的聲音從車廂里傳來。
“嘶……”李金倒吸一口涼氣,“二公子真是我輩楷模啊!”
李銀深以為然地點了點頭:“可不是嘛!這要是換成咱倆,腿都得被二叔給打斷!”
馬車到了安國公府。
趙奕把楚嫣然送下車。
“我回去了。”楚嫣然站在府門口,低著頭,臉頰還帶著紅暈。
就在趙奕準備說點什么騷話調戲她的時候,楚嫣然突然踮起腳尖,在他臉上,飛快地親了一下。
然后,她就像一只受驚的小兔子,頭也不回地跑進了府里。
趙奕摸了摸自己的臉,嘿嘿傻笑起來。
駕車位上。
李金和李銀,兩兄弟,石化了。
他們看到了。
他們全都看到了!
“哥……”李銀的聲音,帶著顫音,“被……被女的親一下,是啥感覺啊?”
李金的喉結,上下滾動了一下。
“我……我他媽哪兒知道!”
“要不……”李銀試探著,把臉湊了過去,“哥,你親我一下,我試試?”
“滾!”
李金一腳就踹了過去。
兩兄弟差點就在安國公府門口,打起來。
趙奕沒回府,而是先去了城里的一家客棧。
把司馬青云和荊花安排在這里。
趙奕離開時,隨手扔了一袋沉甸甸的銀子在桌上。
“自己拿著花去,去玩一天,明天再來找我。”
說完,他轉身就走,留下兩個面面相覷,不知所措的人。
回到趙府,張燈結彩。
一家人圍坐在飯桌前,氣氛熱烈。
老太爺趙梟喝得滿臉紅光,一個勁地夸自己孫子有出息。
趙昭則是板著臉,不停地給趙奕夾菜,嘴上卻說著“在外面別惹事”的教訓話。
母親劉氏眼圈紅紅的,嘴里念叨著“瘦了,瘦了”。
一頓飯吃完,趙奕舒舒服服地泡了個澡,躺在蘭希蘭妍兩個小丫頭暖好的被窩里,一夜好眠。
第二天,天還沒亮。
趙奕就被他爹趙昭,從被窩里薅起來。
“上朝!”
金鑾殿。
趙奕站在武將隊列里,打著哈欠,一副沒睡醒的德性。
武明空高坐龍椅,看著底下這個吊兒郎當的家伙,不知道為什么,那顆沉寂了一個多月的心,竟然莫名地,活躍了幾分。
她清了清嗓子,聲音傳遍大殿。
“眾愛卿,南平郡之事,想必都已聽聞。”
“此次糧荒,幸得欽差趙奕,智計百出,運籌帷幄,方能轉危為安。”
“朕,要重賞!”
“封,趙奕,為安平縣子!食邑三百戶!”
話音落下,禮部尚書李不清下意識地就要出列。
祖制,非戰功不得封爵!
這是規矩!
可他的腳剛抬起半步,就看到趙奕那小子,正沖著他擠眉弄眼。
那表情,分明在說:李尚書,你敢多說一個字,信不信我下朝就拉著你,探討一下茅廁的干凈問題?
李不清的嘴唇,動了動。
那句“陛下,萬萬不可”,就跟被金汁粘住了一樣,怎么也說不出口。
算了。
規矩是死的,人是活的。
為了自己的清譽,這爵位,就讓他封了吧!
他默默地,把那只腳,又收了回去。
其他大臣見狀,也都跟鵪鶉似的,一個個低著頭,屁都不敢放一個。
開玩笑,連李不清這個老頑固都被這小子拿捏了,誰還敢去觸這個霉頭?
武明空見無人反對,嘴角勾起一抹弧度。
“既無人反對,那朕便宣布了。”
子爵!
趙奕被封爵的消息,就這么輕飄飄地過去了。
眾位大臣都沒有意見,畢竟這功績,確實是實打實的,誰也挑不出錯。
武明空看著底下那群人,又開口說道。
“南平經此大災,百廢待興,民生凋敝。”
“眾愛卿,可有良策,助南平百姓,恢復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