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書記帶著那份沉甸甸的報告,步履匆匆地離開了辦公室。
臨行前,他再次對陸陽強調:
“陸陽,我這就去找張校長!最遲明天,我一定給你一個明確的答復!”
“無論結果如何,校團委對你們的支持,絕對不打折扣!”
他的語氣斬釘截鐵,眼神里充滿了決心。
目送武書記離開,陸陽和林悅也一同走出了辦公室。
初秋午后的陽光灑在行政樓前的林蔭道上,帶著一絲暖意。
并肩走在回宿舍區(qū)的路上,林悅終于按捺不住心中的好奇,側頭看向陸陽,問道:
“陸陽,你們那份報告…數(shù)據(jù)到底有多好?”
“能讓武書記看完后,立刻就做出那么大力度的支持承諾?”
她在辦公室只瞥見報告一角,沒來得及看清關鍵數(shù)字。
陸陽笑了笑,語氣平靜卻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自豪:
“報告顯示,最近兩個多月,中海家教網(wǎng)的日均訂單量已經穩(wěn)定突破800單了。”
“我想,武書記可能是覺得這個發(fā)展速度和規(guī)模,對于一個學生創(chuàng)業(yè)項目來說,還算不錯吧。”
“日均…800單?!”
林悅的腳步猛地頓了一下,難以置信地看向陸陽,清冷的臉上罕見地露出了明顯的驚愕:
“我的天!這…這增長速度也太驚人了!”
她瞬間理解了武書記的反應。
日均800單,意味著驚人的流水和利潤!
這已經完全超出了“學生項目”的范疇,具備了真正商業(yè)平臺的體量和潛力!
怪不得武書記愿意賭上團委的資源全力支持!
“是啊,”陸陽點點頭,“所以武書記才認為,這個項目值得投入更多資源,幫助它走得更遠。”
林悅消化著這個震撼的消息,沉默了片刻。
秋風吹過,卷起幾片落葉。她像是想到了什么,話題一轉,聲音壓低了些,帶著一絲探究的意味:
“對了,網(wǎng)上傳的那件事…關于沐紫晨的,是真的嗎?你真的幫她還了趙天盛那六萬塊錢?”
陸陽腳步未停,目光看向前方,坦然承認:
“嗯,是真的。趙天盛手段太下作,那明顯是個圈套。”
他并沒有隱瞞林悅的必要,以她的能量,稍加打聽就能知道真相。
林悅秀眉微蹙,臉上閃過一絲厭惡:
“趙天盛那個人渣,我聽說過他不少事!”
“仗著家里有點錢,在學校里禍害過不少女生!哪天要是落在我手里,我非得讓他吃不了兜著走!”
她的話語里帶著一種屬于學生會主席的銳氣和正義感。
陸陽聽著林悅這帶著幾分學生氣的“豪言壯語”,嘴角勾起一絲若有若無的笑意。
現(xiàn)在的林悅,心中還有著清晰的善惡界限和年輕人的熱血。
只是不知道,多年以后當她真正手握權柄、身處更復雜的局面時,是否還能保持這份初心?
······
校長辦公室內,氣氛莊重而安靜。
武書記拿著那份剛剛從陸陽手中接過的報告,步履沉穩(wěn)地找到了正在辦公的張振賢校長。
“小武?有事?”
張校長抬起頭,看到是武書記,有些意外。
團委的工作雖然重要,但通常不會直接驚動到他這里。
“校長,您還記得上學期末,我跟您匯報過的那個‘中海家教網(wǎng)’學生創(chuàng)業(yè)項目嗎?”
武書記開門見山地問道,語氣恭敬。
張振賢校長回憶了一下,點點頭:
“哦,是那個…幫學生對接家教兼職,也給困難學生提供勤工儉學渠道的平臺是吧?”
“有點印象。怎么,他們遇到什么困難了?”
他對這個項目還有印象,畢竟融合了創(chuàng)業(yè)實踐和社會關懷。
“恰恰相反,校長!”
武書記臉上露出振奮的神色:
“他們不僅沒遇到困難,反而發(fā)展得遠超預期!這是他們項目負責人陸陽剛剛提交的最新運營報告,數(shù)據(jù)非常亮眼!您請過目!”
她雙手將報告遞了過去。
張校長接過報告,饒有興趣地翻開。
剛看了幾頁,他翻閱的速度就慢了下來,臉上露出了明顯的驚訝之色。
他的手指點著報告上那一行加粗的數(shù)字:
“日均訂單量…突破800單了?”
“我記得你上次匯報時,他們才剛剛過百單吧?這才多久?兩個月?翻了八倍?!”
“是的,校長!數(shù)據(jù)絕對真實,我已經和陸陽確認過。”
武書記肯定地答道,“他們團隊的執(zhí)行力和項目的生命力,確實令人驚嘆!”
“很好!非常好!”
張校長放下報告,臉上滿是欣慰和贊許:
“看來我當時還是保守了,低估了這群年輕人的潛力和這個模式的爆發(fā)力!”
“一天能有100單我覺得就不錯了,沒想到他們能做到日均800單!了不起!”
他看向武書記,“那他們現(xiàn)在遇到的問題是什么?需要學校提供哪方面的幫助?”
武書記立刻抓住機會,清晰匯報道:
“據(jù)陸陽反映,家教網(wǎng)在中海大學內部的發(fā)展已趨于飽和,有意愿且有能力擔任家教的學生資源基本已被充分挖掘。”
“他們下一步的戰(zhàn)略目標是將平臺推廣到交大、同濟等周邊高校。”
“整合更多優(yōu)質大學生資源,服務更廣大的家庭需求,同時也為更多高校的貧困生提供勤工儉學機會。”
他話鋒一轉,點出關鍵難點:
“然而,作為一個學生創(chuàng)業(yè)團隊,想要進入其他高校進行大規(guī)模推廣,面臨的門檻很高。”
“與兄弟院校的校方、團委、學生會建立信任和合作渠道,需要耗費巨大精力,且成效難以保證。”
“因此,他們最迫切的需求,是希望學校能以中海大學的名義,為他們提供官方的背書和支持。”
“比如,由學校出面發(fā)函溝通,或者進行必要的校際協(xié)調,為他們爭取一個‘通行證’,降低推廣阻力。”
張校長聽完,靠在寬大的皮椅上,手指在扶手上輕輕敲擊著,陷入了短暫的沉思。
辦公室內一片安靜。
片刻后,張校長抬起頭,目光沉穩(wěn)而有力,做出了決定:
“可以!”
他看著武書記,話語清晰而權威:
“以‘中海家教網(wǎng)’目前展現(xiàn)出的規(guī)模、成效和社會價值,完全值得學校出面為其背書!這個請求,學校答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