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清歲有一剎那想要脫口而出“不信”,但瞥了眼紀長卿,見他抿著唇角、下頜緊繃,嘴邊的話便拐了個彎:“娘,我信他?!?/p>
戚氏容色稍緩。
“既如此,就姑且當他是長風,不過——”
她轉向紀長卿。
“我一叫‘長風’就想起你哥,日后你找個機會,把名字改回來?!?/p>
馮清歲:(′?_?)
怎么換?
讓紀長卿再死一次?
那她豈不是又要當寡婦?
卻見紀長卿頷首:“好,等局勢穩定我便換回自己名字?!?/p>
馮清歲:“???”
名字是你想換就能換的?
戚氏走后,她問紀長卿:“你打算怎么換回名字?”
紀長卿淡淡道:“雙胞胎剛出生時,因為分不清而混淆身份不是常有的事嗎?就說我們兄弟年幼時被弄混,如今偶然發現,各歸其位。”
反正他位高權重,即便有人起疑,也無人敢置喙。
馮清歲:“……”
“明年清明,記得多燒點紙錢給你哥?!?/p>
紀長卿唇角溢出一絲淺笑:“好?!?/p>
旋即帶她去見趙必翔。
趙必翔仍在昏迷。
馮清歲細細檢查了一番,確定是本尊后,取了醫箱過來,給趙必翔施針。
紀長卿驚詫:“你救他做什么?”
“就這么讓他死了,也太便宜他了?!?/p>
馮清歲回道。
紀長卿:“……”
從混沌中蘇醒后,趙必翔驚奇發現自己脖子以下恢復了知覺。
尚來不及高興,就被人抓著后腰帶提了起來。
“大哥,麻煩先燒這個,這人染了疫病。”
一道似曾相識的嗓音響起。
他想扭頭看清對方,然而脖子一動就像有千萬根針扎進骨髓一般,痛得他神魂都在顫抖。
只能暫且作罷。
“疫???趕緊丟進去?!?/p>
一道粗糲嗓音應道。
“啪”一聲,他被扔到了一個熱得跟熔爐似的地方。
血腥氣撲鼻而來。
幾十張死不瞑目的臉映入他眼簾。
這是……
身后“吱嘎”一聲,光線驟然消失。
周遭溫度迅速飆升。
他驀地明白自己身處何處。
磚窯。
和他挨在一起的,是他從西北帶來京城攻城的流民尸首。
紀長卿竟然,要將他活活燒死!
——救命。
他試圖放聲吶喊。
喉嚨卻像被千萬根針扎著一樣,一張口就痛得他神魂顫抖,發不出半點聲音。
想要活動手腳,手腳就跟豆腐一樣,軟綿無力。
他甚至無法舉起手。
更別說從尸堆里爬起來,伸手拍墻。
只能一點點感受著劇烈痛楚自皮膚襲向血肉,再從血肉侵入內臟,咽喉一點點窒息。
疼痛被無限擴大。
每一息都像是一甲子。
終于,靈魂也像是被灼燒了般,徹底寂滅。
馮清歲看著五花將趙必翔丟進磚窯,關上窯門。
又看著柴火熊熊燃燒,青煙直上,將窯里的一切化作灰燼,方帶著五花離去。
沒有立即回府。
而是去了江家墳地所在山頭。
除掉江家墳地的雜草,清掉排水溝淤土后,她擺上貢品,點上香,三跪九叩。
“伯母、姐姐、姐夫、小與,抱歉先前人在河州,沒趕上你們周年祭。”
“你們的仇,我都替你們報了。”
“你們……可以安息了?!?/p>
她抬起手,指尖撫過墓碑上的“馮惜”二字,聲音微不可聞。
“姐姐,我很想你。”
離去時,她回頭看了一眼。
紙錢燃燒的灰燼被風卷起,忽聚忽散,仿佛在和她告別。
“我會帶著你們的份,好好活下去?!?/p>
她在心里默念。
旋即轉頭,一腳接一腳,堅定地往前走。
鐘聲一聲接一聲地在山間回蕩。
——皇帝駕崩,每座寺廟都要敲鐘三萬響。
王公貴族、文武百官和命婦,每日都要入宮哭臨。
所謂哭臨,是指按禮制要求跪拜、舉哀、哭嚎。
哭嚎只要象征性舉哀三聲即可。
不要求真哭。
但也有哭得情真意切的。
比如賀千千。
昨日她還是風光無限的皇子未婚妻,今日就成了未亡人。
落差如此之大,豈能不傷心?
更傷心的是,自己曾經狠狠打了一把臉的人的長兄,竟然成了攝政王。
讓她情何以堪?
“嗚嗚……”
她淚水止不住的流。
一旁的禮官不得不提醒她:“賀小姐,您該移步了?!?/p>
下一批哭臨的人可還等著呢!
長寧伯夫人趕緊將自家女兒扯到一邊。
“你在發什么呆?”
她低聲呵斥。
“眼下出風頭對你沒好處?!?/p>
賀千千挨著她的肩頭,抽泣道:“娘,我以后可怎么辦?”
長寧伯夫人朝遠處的馮清歲看了一眼,低聲道:“你可是有大福氣的人,愁什么?當不成皇子妃,不還有攝政王妃嗎?”
賀千千一怔。
“可……他不是娶妻了嗎?”
長寧伯夫人一哂。
“抱著靈牌嫁進門的妻子可做不得數。區區一介孤女,如何當得起攝政王妃?紀長風說不定根本就不喜歡她,被她趁虛而入而已?!?/p>
賀千千眼淚凝住。
她絞了絞帕子,擰眉道:“可紀長卿看不上我,紀長風和他同出一胎,會不會也……”
“你沒試過,怎么知道?”
長寧伯夫人寬慰。
“閱盡京城閨秀的三皇子都對你情有獨鐘,他一個莽夫見了你,能挪得開眼?”
賀千千想了想,覺得母親說得不無道理。
“那……”她咬了咬唇,“女兒該怎么辦?”
長寧伯夫人拭去她下頜的淚水,笑道:“都說要想俏,一身孝,你本就纖弱,如今一身素衣,更顯三分俏,等會見著他,像方才那樣,表情哀痛一點便是?!?/p>
賀千千頓時心中大定。
她挽著母親的手,輕聲道:“娘,我們往外走吧。”
紀長風方才就站在殿外。
長寧伯夫人意會,母女倆步履沉沉地走向殿門口,臉上一片哀戚。
紀長卿正和禮部、工部尚書商量早夭皇子下葬一事。
按大熙禮制,皇子未滿十五歲,通常不按親王規格下葬,也不單獨修建陵墓,而是附葬于帝陵或妃園寢。
兩位尚書拿不定是葬帝陵還是妃園寢,特來問紀長卿。
紀長卿道:“這次就不安排宮人殉葬了,為免陛下寂寞,把諸皇子都葬到帝陵陪他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