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氏學堂開學大典,因為突發事件,無疾而終。
但這也改變了陳氏學堂的屬性,原本計劃招收800達官顯貴子弟,外加200工匠子弟。
年齡限制下,達官顯貴子弟只收了100不到,剩下的名額全部留給百姓和工匠子弟。
可這樣一來,學費就收不上來多少。
不過陳林也沒指著學堂賺錢,主要目的是為了培養理工科人才。
但也不能賠本賺吆喝,那就讓那不到100的勛貴子弟承擔所有學費吧!
陳林表示,我實在是太仁慈了。
至于師資力量,以陳小蘭為首,30個銀行賬房為主干,這些是數學教學主力,輪流前來教學。
除此之外,一些年老不能動手的工匠,則作為機械學的老師,教授一些基礎機械原理。
物理知識方面,只能由陳林這個萬能的,時不時來開一堂公開課了。
還有就是楊士奇、鐵鉉他們幾個,學習知識的同時,空閑時也要來上課
至于基礎的文科,這個好解決,隨便找幾個秀才教寫字就行,主要是針對百姓家的那些孩子。
朱雄英那幾個小屁孩,也正式移交陳氏學堂,和勛貴子弟編成一個班級。
因為這些人文科上有一定基礎,不用特意再學,直接上小學數學。
學堂這邊的事情安排的差不多后,陳林本打算去龍江驛。
可一看天色,又懶得去了。
朱元璋和朱標也不催他,生怕惹惱了,什么時候不聲不響跑了,那損失可就大了。
一行人留在陳林原來的房間,重新研究教材和班級的劃分。
“皇長孫他們加上勛貴子弟,一共102人,全部編入一個班級,由皇長孫擔任班長,朱高熾擔任副班長。”
“工匠子弟原計劃收200人,已經招收完畢,本來是該編成兩個班級,學習基礎數學后直接研究物理和機械操作。”
“現在擴大招生,我計劃招收500人,編成五個班。”
“最后的400名額,留給平民百姓家的孩子,明天開始正式對外招生,免學費,還包住宿、伙食。”
“但這400人必須是腦子靈光,能吃苦耐勞,勤奮好學的。
這關乎到第一批學員的成材率,關乎陳氏學堂的名聲,必須嚴格挑選。”
陳小蘭點頭一一記下。
“那年級劃分呢,像皇長孫他們幾個,基本都有小學三年級的基礎,他們也要從一年級開始嗎?”
陳林點頭道:“是的,從頭開始,提拔他們幾個成為班干部或是小組組長之類的,輔助教學。
幾個小屁孩在教他人的同時,其實也能鞏固之前所學,還能跟勛貴子弟打成一片,兩全其美,你說對吧老朱!”
朱元璋贊同道:“你說的很對,如果這批勛貴子弟能學出來,將來就是雄英他們的臂膀。”
“有著同窗這層關系,用起來也放心許多。”
陳林站起身:“那就這么定了,教具,書本什么都準備好了吧!”
“已經準備妥當。”陳小蘭回答道。
這時候朱標突然提出:“爹,我覺得可以讓李先生和其他一些德高望重的文臣,有空時來學堂教授文科,免得再花錢請夫子。”
“這樣也能更好的宣傳學堂,順便體現朝廷對學堂的重視,為下一屆招生打好基礎。”
“等師資力量儲備足夠厚,我建議將陳氏學堂的模式推廣出去,在每一個州府都建設一個類似的學堂,為朝廷培養更多的理工人才。”
朱元璋聽后看向陳林:“你覺得如何?”
陳林琢磨了一下:“想法很好,可這至少需要十年,甚至更長時間。”
“師資力量不是那么好培養的,除非在國子監挑選可用人才,專門培養師資力量,或者在民間挑選對數學、對理科有興趣的讀書人,這樣倒是能加快一些速度。”
“可兩千年的儒家影響,導致天下讀書人皆是重文,而輕數理,怕是有點難度。”
朱元璋點點頭:“這個你別管,咱會安排。”
“你只管按照后世的教材,編寫適合大明現狀的教材即可,其他事交給朝廷處理。”
陳林一個響指:“這個簡單,那咱們就各自發力,扭轉大明教育趨勢,向工業革命邁進! ”
朱元璋和朱標對視了一眼。
這小子果然是為了完成工業革命!
好在想要完成這個目標,少說十年,多則數十年才能完成。
只要工業革命一天沒能達成,這小子就不會離開。
也算是個好消息吧......
另一邊,一行淮西勛貴來到韓國公府拜見李善長。
宋國公馮勝也在其中,他現在無比后悔,怎么就有眼不識泰山呢!?
李善長大致了解情況后說道:“陳林此人可以接觸,但萬不可得罪。”
“老夫觀此人對陛下的影響力,還在皇后之上。”
“他的一系列舉措看似雜亂無章,天馬行空,可統合在一起卻指向一個共同的目標,強國富民。”
“比如那些先進槍械,陛下于我等透露的皇家貿易集團,還有那個神秘工廠和新軍訓練。”
“現在又冒出一個皇家軍事學院,他這是要從根上改革大明。”
“這或許是咱們的一次機會,想要保下咱淮西一脈的富貴,只能緊跟陳林的步伐,順著他的意思,決不能與之作對,不然以陛下對他的態度,作對之人怕是要死無葬身之地!”
死無葬身之地!!
馮勝心中一緊:“李先生,那咱現在咋辦,咱已經得罪他了。”
李善長勸慰道:“不要太緊張,不知者無罪,你只需主動上門彌補關系,他應該不會計較的。”
馮勝嘆了口氣:“希望如此吧!”
這時候周德興問道:“那個皇家軍事學院,咱們要以什么態度面對,這個學院畢業出來的生員,將來勢必會取代咱們在中下層軍官中的勢力,難道咱們就這么看著被取代?”
李善長也是嘆了口氣:“老夫之前就跟你們說過,不要太依戀兵權,自上位分封皇子開始,他就在有計劃的收回兵權。”
“大勢如此,除非你們想成為第二個胡惟庸,不然兵權遲早是要上交的。”
“與其如此,咱們何不主動點,將事情辦的漂亮點,也好博一個安享晚年,富貴榮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