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麗美婢!!
陳林表示這個可以有,但不夠。
重新坐下,端起茶盞喝了一口,然后就沒有表示了。
樸仁勇懂了,大概摸清這位外交部長的脈門。
雖然這些高麗美婢,原本是打算拉到中原賣給達官貴人換取錢財。
但要是能達成此次使命,些許錢財算的了什么。
隨即,樸仁勇再次小聲道:“三十高麗美婢,外臣愿全部獻于大人。”
陳林搖搖手指:“本官要的不是這些,你再好好想想,往遼東那個方向想想。”
遼東!
樸仁勇撓撓頭,啥意思?
他都承諾會出兵協助了,難道還不夠嗎?
“還望大人明示。”
陳林看向納哈出:“本官問你,你高麗國土所轄地域有多少是取自我中原故土?”
中原故土!!
嘶~~~~
樸仁勇倒吸了口涼氣:“大人的意思是.....”
陳林再次站起身:“沒錯,想要大明支持李成桂成為高麗國王,必須歸還漢四郡土地,否則,納哈出覆滅之日,就是你高麗亡國之時!”
樸仁勇直接癱坐在地上:“這如何使得,如何使得啊!”
“大明是大明,大漢是大漢,大人不能搬出千年前的舊事為依據索要土地,這不公平!!”
三楊卻是為之一振!
果然還得是先生,果然還得是先生啊!
漢四郡,千年前的漢四郡,先生竟然都想拿回來。
那蒙元時期征服的那些域外土地呢?
大明繼承大元,這是陛下親口承認的。
也就是說,蒙元打下的那些土地,法理上大明有資格繼承。
強,太強了。
三人皆是暗暗較勁,拳頭緊握。
一定,一定要追隨先生的步伐,將大明打造成一個遠超漢唐的歷史第一王朝。
一定!!
陳林沒發現站在自己身后三楊的激動心情,他看的是跪在那感覺天塌了的樸仁勇。
“公平,呵呵,世上根本就沒公平可言,高麗原本就只有半島南端小部分土地,你們之所以能北上占據整個半島,那是因為中原內亂沒工夫收拾你們。”
“歷史上哪個大一統王朝沒有將半島北部納入版圖,大漢四郡,大唐安東都護府,甚至連三國戰亂時期,都控制著半島大部。”
“如今,大明一統天下,你覺得我們會舍棄祖宗留下的故土,做一個不孝子孫,啊?”
樸仁勇徹底天塌了,跪在那猶如一攤爛泥。
他很想辯解,可自古以來半島大部就是中原的故土,法理上他們根本無從辯駁。
反抗!
可以,但你做好滅國的準備了嗎?
這可是中原大一統王朝,歷史上任何一個大一統王朝,對周邊藩屬國都是形成絕對的碾壓優勢。
是,北邊的草原勢力一直能與中原抗衡,可他們在與中原對抗的過程中,卻一個個消失在歷史長河中。
匈奴帝國足夠強大吧,現在在哪?
鮮卑、柔然、突厥、契丹、女真、蒙古.....
這些能與中原對抗的勢力,現如今就只剩女真和蒙古,其他勢力全都消失了,消失的無影無蹤。
女真人躲在白山黑水間茍延殘喘,蒙古在大明鐵騎打擊下,已然日落西山,自保都成問題。
關鍵是大明才立國十五年,正處在旭日東升的上升期,覆滅蒙元的精兵強將都還健在,新一代將士也在老一輩的帶領下迅速成長。
他們小小高麗,如何與這樣一個擁有精兵猛將的龐然大物對抗?!
不可能,根本不可能!
難道真要歸還漢四郡土地,才能保全高麗?
想到這,樸仁勇生出一種無力感。
真的是離天庭太遠,離大明太近。
可漸漸的,他似乎接受了現實,顫抖的抬起頭,滿臉驚恐的看著高高在上的大明外交部長!
年輕的外交部長,還有身后站著的更年輕的隨從,這不正是大明的真實寫照嗎?
大明太年輕了,太朝氣蓬勃了。
當朝太子更是少有的明君之姿,聽聞皇長孫也是聰明果敢!
即便當下的大明皇帝陛下故去,大明的二代三代君主依舊能保持大明的強大,甚至更強大。
高麗想要在夾縫中求生存,至少得熬死這三代人才行。
可高麗能撐這么久嗎?
樸仁勇閉上眼睛,低頭臣服:“外臣愿接受歸還漢四郡的提議,不過此事需要我家將軍做主,還望大人給點時間,回國之后,外臣定會講明其中利害,說服我家將軍歸還漢四郡。”
言閉,大明外交部長的聲音悠悠傳來:“給你們半年時間,半年后大明將士將踏上故土,到時候我不希望看到反抗,如若不然,呵呵~~~”
樸仁勇再次下拜:“不敢,一定遵從大人的意思。”
“那我家將軍之事.....”
陳林揮了揮手:“下去等消息吧,本官會將此事稟明皇帝陛下。”
“謝大人,外臣告退......”
樸仁勇離開了,三楊激動了,在那激烈討論。
“沒想到只憑外交手段,就能不費一兵一卒,完成開疆拓土!”這是楊榮說道。
緊接著楊傅也說道:“我決定了,我要成為大明外交官,為大明出使域外,憑借三寸不爛之舌,為大明討要土地,為大明開疆拓土。”
楊士奇卻說道:“不對不對,你們都弄反了。
所有的手段都是建立在強大的國力上,沒有大明在作為后盾,即便你們能說破天,域外國家也不會理你,甚至會認為你大言不慚,直接一刀宰了。”
兩人都是帶頭:“對對對,大明國力是一切的基礎......”
這時候,陳林突然插了一句:“沒錯,這就叫弱國無外交,落后就要挨打。”
“所有的一切都建立在大明強大的基礎上,所以你們要將重點放在發展國力上,而不是想著出使域外,耀武揚威。”
三楊聽后齊齊下拜:“多謝先生提點,我等謹記!”
陳林點點頭:“讓倭國南朝使臣進來吧,這貨才是重頭戲!”
三楊趕緊收斂心神,穩穩站在自家先生身后,等候倭國南朝使臣覲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