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12月15日凌晨三點,兵工廠的保密車間依然燈火通明。陳樾趴在繪圖板前,眼睛布滿血絲,手里的鉛筆已經磨得只剩半截。地上散落著十幾個揉皺的紙團,每個上面都畫滿了復雜的機械結構圖。
"陳總工,您該休息了。"警衛(wèi)員小張端著熱了第三遍的夜宵進來,"這都連續(xù)熬了四天了..."
陳樾頭也不抬,鉛筆在紙上劃出沙沙的聲響:"再等等,就快成了..."他突然停下筆,盯著圖紙上某個部位皺起眉頭,"不對,這個齒輪組傳動比算錯了..."
小張嘆了口氣,輕手輕腳地把一碗冒著熱氣的紅薯粥放在桌上。就在這時,陳樾猛地一拍桌子,嚇得小張差點把粥打翻。
"有了!"陳樾興奮地抓起尺子,在圖紙上快速畫出一個精巧的機構,"用差分機原理做軌跡計算!三個雷達的數據輸入到這里..."他的鉛筆尖在紙上點出幾個關鍵位置,"通過這套齒輪組轉換...輸出就是射擊諸元!"
小張一臉茫然地看著圖紙上那些復雜的齒輪和連桿:"這...這是什么啊?"
"機電計算機!"陳樾終于抬起頭,臉上掛著三天來第一個笑容,"能自動算出敵機飛行軌跡的寶貝!"他端起粥碗咕咚咕咚喝了大半碗,"快去叫老周他們,馬上開會!"
技術部的骨干們睡眼惺忪地被叫到會議室時,陳樾已經在黑板上畫滿了示意圖。老周扶了扶歪戴的眼鏡:"陳總工,您這畫的...是個大號鐘表?"
"原理差不多。"陳樾用教鞭指著黑板,"但咱們這個'鐘表'能吃進三個雷達站的數據,算出敵機未來十秒的位置!"他在黑板上畫了條曲線,"比如敵機現在在這里,以這個速度、這個方向飛行..."教鞭移到另一處,"十秒后就會到達這里!"
年輕的技術員小李突然站起來:"那豈不是能提前瞄準?"
"聰明!"陳樾眼睛發(fā)亮,"配上咱們的紅星高射機槍,這就是個自動防空系統!"他轉向老周,"現在的問題是,怎么把機械計算的結果轉換成機槍的仰角和方位..."
會議室里頓時炸開了鍋。老工人們議論紛紛,有人搖頭說不可能實現,有人已經開始在筆記本上畫草圖。老周皺著眉頭想了半天,突然一拍大腿:"用汽車方向機的原理!把計算出來的角度通過連桿傳遞到機槍支架上!"
三天后,第一臺"機電計算機"的圖紙終于完成。陳樾親自帶著圖紙來到鑄造車間,老劉師傅一看那復雜的齒輪結構就直嘬牙花子:"陳總工,這玩意兒比瑞士手表還精細啊..."
"前線等著救命呢。"陳樾拍了拍老劉的肩膀,"您老的手藝我信得過。"
老劉戴上老花鏡,招呼幾個徒弟圍過來:"都給我打起精神!這活兒要是干砸了,前線不知要多死多少娃娃兵!"
12月18日深夜,當最后一個齒輪安裝到位,這臺足有衣柜大小的"機電計算機"終于組裝完成。陳樾小心翼翼地把三個輸入軸分別連接上模擬雷達信號的裝置,然后屏住呼吸搖動了手柄。
"咔嗒、咔嗒..."精密的齒輪組開始轉動,發(fā)出清脆的聲響。輸出軸上的指針緩緩移動,最終停在一個刻度上。陳樾趕緊拿起計算尺核對,眼睛越瞪越大:"誤差...誤差不到0.5度!"
整個車間爆發(fā)出歡呼。老周激動地摸著機器:"這鐵疙瘩真能算數啊!"
"這才第一步。"陳樾擦了擦汗,"接下來得把它和雷達、高射機槍連起來。"
12月20日,兵工廠后面的試驗場上架起了三臺雷達和十挺高射機槍。陳樾帶著技術團隊正在做最后的調試。小李蹲在"機電計算機"旁邊,緊張地盯著輸出軸:"陳總工,信號接通了!"
遠處,一架改裝過的無人機嗡嗡起飛,模擬敵機進行測試飛行。三臺雷達同時轉動,將數據通過電纜傳送到計算機。齒輪組開始咔嗒轉動,十挺高射機槍的槍管齊刷刷抬起,指向無人機即將飛過的空域。
"開火!"陳樾一聲令下。
"噠噠噠噠——"十道火舌噴吐而出,彈道在天空中織成一張火網。無人機瞬間被打得千瘡百孔,冒著黑煙栽了下來。
"打中了!真的打中了!"小李激動得直跳腳。老周卻皺著眉頭:"等等,機槍反應還是慢了半拍..."
陳樾點點頭:"傳動機構需要優(yōu)化。還有,計算機的運算速度也得提高。"他轉向技術員們,"今晚加班,重新調整齒輪比!"
經過五天緊張的改進,到12月25日圣誕節(jié)這天,第一套完整的"紅星自主防空系統"終于通過全部測試。系統包含三臺雷達、一臺機電計算機和三十挺聯動高射機槍,全部安裝在經過加固的陣地上。
測試場上,五架無人機同時升空,從不同高度和方向發(fā)起"攻擊"。防空系統迅速做出反應,雷達天線飛速旋轉,計算機的齒輪咔咔作響,高射機槍群像有了生命一般自動調整角度。
"開火!"
震耳欲聾的槍聲中,四架無人機當場被擊落,剩下一架倉皇逃竄。陳樾看著秒表滿意地點頭:"反應時間縮短到3.8秒,夠用了。"
兵工廠立即開足馬力生產,到12月28日,三套系統全部運抵前線。安裝過程嚴格保密,陣地都用偽裝網罩得嚴嚴實實。負責安裝的技術員小趙在日記里寫道:"...戰(zhàn)士們看著這些自己會轉的機槍,都嚇得不輕。有個小戰(zhàn)士偷偷問我,是不是給槍施了法術..."
12月29日清晨,鷹醬機群如期而至。指揮所里,雷達操作員突然大喊:"發(fā)現敵機!方位東南,高度2500,速度320,數量...老天,至少三十架!"
防空陣地上,覆蓋著偽裝網的機槍群突然活了過來,齊刷刷轉向敵機來襲方向。守在一旁的戰(zhàn)士們目瞪口呆地看著這詭異的一幕。
當敵機進入射程,三十挺機槍同時開火,密集的彈幕瞬間籠罩了領航的轟炸機編隊。三架B-29當即中彈起火,其余飛機慌忙爬高躲避,隊形大亂。
"這...這也太準了..."觀測員小王舉著望遠鏡的手直發(fā)抖,"一輪齊射就打下來五架!"
鷹醬飛行員顯然被這突如其來的精準火力打懵了。無線電監(jiān)聽員后來匯報,聽到敵機編隊指揮官在電臺里驚恐地喊:"上帝啊!夏國人的高射炮長了眼睛!"
空襲持續(xù)了不到二十分鐘就草草結束。戰(zhàn)后統計,來犯的三十八架敵機被擊落二十三架,創(chuàng)下了開戰(zhàn)以來最佳戰(zhàn)果。而防空系統所在陣地,因為及時隱蔽,僅有一名戰(zhàn)士被彈片擦傷。
消息傳回兵工廠,陳樾卻沒有時間慶祝。他已經在繪制新一代防空系統的草圖——這次要把雷達、計算機和高射炮整合到一輛改裝過的"貓貓車"上,打造機動防空平臺。
"固定陣地還是太被動。"他對技術團隊說,"下一步,咱們要讓這套系統跑起來!"
窗外,新年的雪花悄然飄落。但兵工廠里依舊熱火朝天,機床的轟鳴聲晝夜不息。每個工人都知道,他們多生產一個零件,前線的戰(zhàn)友就多一分生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