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5月10日凌晨三點,奉天兵工廠的設計室里依舊燈火通明。陳樾揉了揉發酸的眼睛,把最后一張米格-15的結構圖小心翼翼地卷好。桌面上攤開的圖紙幾乎占據了整個工作臺,左邊是毛熊的米格-15全套技術圖紙,右邊是鷹醬F-86"佩刀"的詳細解剖圖,中間則是他剛剛完成的初步構思草圖。
"老陳,還不休息啊?"老周師傅推門進來,手里端著兩碗冒著熱氣的陽春面,蔥花在湯面上輕輕浮動,"炊事班老王特意給你留的,說你這幾天都沒好好吃飯。"
陳樾接過碗,筷子在面條里攪了攪,熱氣蒸騰中他的眼鏡片蒙上了一層白霧:"睡不著啊。老周,你過來看這個。"他摘下眼鏡擦了擦,指著桌上兩張機翼截面圖,"米格的后掠角大,高速性能好;佩刀的翼型更薄,中低空機動性強。我在想..."
"想把兩家的長處都揉到一塊兒?"老周吸溜著面條,湯汁濺到了圖紙上,他趕緊用袖子擦掉,"你小子胃口不小啊!這可不是做菜,咸了淡了還能調整。"
陳樾嘿嘿一笑,從抽屜里抽出一沓草稿紙,上面密密麻麻畫滿了各種曲線和計算公式:"你看這個新設計,35度后掠角,翼型我重新優化過,這里采用了新的層流設計..."他的手指在紙上快速劃著線條,越說越興奮,"再加上咱們的'泰山'發動機,推力比他們現有的型號大了整整15%..."
老周放下碗,拿起草圖仔細端詳,粗糙的手指輕輕撫過那些精密的線條:"這要是真能飛起來..."
"肯定能!"陳樾拍案而起,不小心碰翻了面碗,湯汁灑了一地,他卻渾然不覺,"我連名字都想好了,就叫'殲1'!殲擊機的殲,第一的一!"
接下來的八天,陳樾幾乎住在了設計室。工人們經常看見他蹲在地上畫圖,有時候畫著畫著就睡著了,手里還攥著鉛筆。第五天的時候,老周實在看不下去了,叫來兩個年輕技術員硬把他架到宿舍休息。結果半夜查崗時,警衛發現設計室的燈又亮了——陳樾披著棉大衣,正趴在繪圖板上修改起落架設計。
"陳總工,您這..."警衛欲言又止。
陳樾頭也不抬:"馬上就好,馬上就好..."結果這一"馬上"就到了天亮。
5月18日清晨,當第一縷陽光照進設計室時,陳樾終于直起酸痛的腰,把一摞半人高的圖紙小心地捆好。他搖搖晃晃地走到會議室,用沙啞的嗓音對等候多時的技術骨干們說:"同志們,這是殲1的總體設計框架。現在需要大家分工完成細節設計。"
技術員們傳閱著圖紙,會議室里響起此起彼伏的驚嘆聲。小李指著機翼設計圖:"這個前緣襟翼的設計太巧妙了!完全解決了高速狀態下操控遲鈍的問題!"老張摸著起落架圖紙直咂嘴:"好家伙,這么緊湊的結構,收放機構比毛熊的簡單了一半!"
陳樾敲了敲桌子,等議論聲平息:"現在分組。老周帶一隊負責機身結構,要特別注意蒙皮的抗損性;老張帶二隊搞航電系統,必須兼容我們現有的地面設備;我親自帶三隊完善動力系統。"他環視眾人,聲音雖然嘶啞卻充滿力量,"前線等不起,我們必須在一個月內完成全部設計!"
設計工作如火如荼地展開。兵工廠的每個角落都能看到技術人員在激烈討論:
"這個液壓管路要改,太容易受戰損了!"
"座艙蓋的厚度再加5毫米,飛行員安全第一!"
"武器掛架得重新設計,要能兼容毛熊和咱們自己的彈藥..."
陳樾像個陀螺一樣在各個組之間來回奔波。常常剛解決完機身的強度問題,又被叫去處理航電系統的兼容性故障。有一天他正蹲在廁所解決個人問題,外面就有人隔著門板請教發動機掛架的設計細節,他只好一邊提褲子一邊回答問題。
最緊張的是動力系統組。由于"泰山"發動機是全新設計,與機身的匹配需要反復調整。有一天深夜,陳樾帶著幾個技術員正在計算進氣道的氣流參數,突然發現一個嚴重問題——高速飛行時可能出現進氣不足!
"立即重新設計進氣道!"陳樾當機立斷,"把截面擴大5%,增加這個位置的導流板..."
連續工作了36小時后,問題終于解決。陳樾靠在墻上就睡著了,手里還攥著計算尺。
5月28日,當最后一張圖紙簽字確認時,會議室里爆發出一陣歡呼。陳樾看著眼前這一百多位眼睛通紅的技術專家——有人頭發亂得像鳥窩,有人胡子拉碴,還有人衣服上沾滿了油漬——聲音有些哽咽:"謝謝大家...這二十天..."
話沒說完,他就眼前一黑,直接栽倒在圖紙堆里。等他在醫務室醒來時,發現床邊站著空軍派來的試飛員王海——這位參加過數十次空戰的老飛行員眼中閃著期待的光芒。
"陳總工,"王海敬了個標準的軍禮,"我奉命來接收新戰機。"他忍不住問道,"聽說比佩刀還厲害?"
陳樾掙扎著坐起來,雖然頭還暈得厲害:"走,我帶你去看看。"
在裝配車間,王海看到了一架造型優美的銀色戰機。它既有米格-15的流線型機身,又融合了F-86的翼型特點,機頭進氣口下方噴涂著醒目的"殲1-001"編號。陽光透過車間天窗照在機身上,反射出耀眼的光芒。
"乖乖..."王海繞著飛機轉了一圈,突然皺眉,"這機炮位置是不是太靠后了?"
陳樾笑了:"特意這么設計的。射擊時后坐力不會影響飛行穩定性。"他指著座艙,"上去看看?"
王海敏捷地爬進座艙,立刻發現了不同:"這儀表盤...比毛熊的清楚多了!所有重要數據都在眼前!"
"綜合了鷹醬的布局優點,"陳樾趴在艙邊解釋,"重要數據都在飛行員正前方,次要信息分布在兩側。"他指著操縱桿,"這個設計你可能要適應一下——結合了兩種操縱系統的優點。"
6月20日,殲1-001號原型機終于組裝完畢。試飛當天,整個兵工廠的人都擠在跑道旁。陳樾的手心全是汗,把筆記本都攥出了褶皺,眼睛死死盯著那架銀色戰鷹。
"殲1-001請求起飛。"王海的聲音從無線電傳來,帶著一絲壓抑不住的興奮。
"批準起飛。"塔臺回復。
隨著"泰山"發動機的轟鳴,殲1如離弦之箭沖上藍天。陳樾仰著頭,看著戰機在空中做出各種機動動作:急轉彎、大坡度爬升、高速俯沖...
"太靈活了!"無線電里王海興奮地大叫,"比佩刀反應快多了!這個滾轉速率...天哪!"
地面上的技術人員互相擁抱,有人甚至哭了出來。陳樾卻緊皺眉頭,因為他注意到飛機在高速俯沖時尾部有輕微震顫。他立即在筆記本上記下這個問題。
試飛結束后,陳樾組織團隊連夜解決問題。他們在垂直尾翼上加裝了小型整流片,并調整了方向舵的傳動比。六天后,改進過的殲1再次試飛,所有問題都完美解決。
6月28日,前線突然傳來緊急消息:敵軍大規模空襲!王海主動請纓駕駛殲1參戰。
"可是..."陳樾猶豫道,"還沒完成全部測試科目..."
"陳總工,"王海系緊飛行頭盔,眼神堅定,"戰機最好的測試就是實戰!"
那天下午,雷達站報告發現三架F-86正在接近。王海駕駛殲1迎敵,在地面無數雙眼睛的注視下,銀色戰鷹如閃電般劃破長空。
空戰持續了不到十分鐘。當殲1平穩降落在跑道上時,整個機場都沸騰了——王海成功擊落兩架F-86,另有一架重傷逃竄!更令人振奮的是,據王海報告,殲1在速度、爬升率和機動性上都完勝對手。
"他們的飛行員肯定嚇傻了,"王海爬出座艙,興奮地比劃著,"我一個急轉彎就繞到他后面去了!那家伙拼命做擺脫動作,可就是甩不掉我!"他拍著戰機蒙皮,"這寶貝比佩刀靈活多了!"
陳樾卻第一時間開始檢查戰機狀況。他在右側機翼發現了一道彈痕,但損傷很輕微。"好樣的,"他輕聲對戰機說,像是在表揚一個表現出色的孩子,"真是好樣的。"
6月30日,根據實戰數據,陳樾團隊對殲1做了最后調整:加強了幾處關鍵部位的裝甲,優化了操縱系統的傳動比。當天下午,生產線上第一架量產型殲1開始組裝。陳樾親自監督每一個關鍵環節,確保萬無一失。
7月15日,一個陽光明媚的早晨,三架嶄新的殲1戰機在奉天機場正式交付空軍。看著銀色戰鷹編隊起飛,陳樾想起了自己剛穿越時的情景。那時的兔子連像樣的汽車都造不好,如今卻有了世界一流的戰斗機。
"陳總工,"空軍首長緊緊握著他的手,"你給咱們插上了鋼鐵翅膀啊!"
陳樾望著遠去的戰機,輕聲說:"這才剛剛開始。"他的目光追隨著那三個銀色光點,直到它們消失在遠方的云層中。
夕陽下,三架殲1排成整齊的隊形,機翼反射著金色的光芒。它們將飛往前線,守護這片飽經戰火的天空。而在奉天兵工廠的車間里,更多的殲1正在生產線上誕生,流水線上的工人們干勁十足,他們知道,自己正在創造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