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初夏踏著廣播喇叭里嘹亮的《東方紅》,和知青點的伙伴們匯入涌向曬谷坪的人流??諝饫飶浡鴫m土味和一種按捺不住的躁動——今天,是分糧的日子!
曬谷坪上人頭攢動,喧鬧聲幾乎蓋過了喇叭里的歌聲。社員們三三兩兩聚著,議論聲像開了鍋的水:
“聽說了嗎?今年工分錢……”
“老張家勞力多,工分肯定排前頭!”
“哎,就盼著多分點細糧,娃兒們饞白面饅頭了……”
孟曉晴緊緊攥著林初夏的胳膊,臉蛋興奮得發紅:“夏夏!你說咱們分的糧食夠不夠吃到明年開春?你打算換多少?” 她眼里閃著對糧食最樸素的渴望。
林初夏看著前方望不到頭的隊伍,輕輕嘆了口氣:“曉晴啊...咱倆工分半斤八兩,我723分,你687分...這光景,光靠隊里分怕是不頂飽,咱倆得琢磨著多買點才是正理...”
孟曉晴小嘴一癟,作勢要哭:“夏夏你變了...你以前說話可沒這么扎心窩子...”
“我說的是實話啊...” 林初夏無奈地攤手。
孟曉晴瞬間變臉,笑嘻嘻地湊近:“那,你知道這糧食是咋個分法不?我看那些老社員門兒清,咱倆跟聽天書似的?!?/p>
林初夏老實搖頭。這確實是她的知識盲區,她上輩子看的小說里可沒寫這么細,都是一帶而過。
跟在她們身后的趙紅艷接道:“往年都按‘人七勞三’!人頭糧占七成,工分占三成!”
李書華默默補了一句:“老人和小孩不算人頭糧?!?/p>
鄒城和顧云瀟也湊了過來。鄒城一臉懵懂:“啥?啥是人頭糧啊?”
顧云瀟抱著胳膊沒吱聲,眼神里也帶著探詢,但“逼格”得端著。
最后還是老大哥陳東站出來解惑:“咱們二道溝大隊,口糧按勞力分四個等級:
一等糧:壯年男勞力,一年400斤。
二等糧:壯年女勞力,一年300斤。
三等糧:6到12歲的娃兒,還有干不動活的老人們,一年200斤,這是保命糧,餓不死人。
四等糧:5歲及以下的奶娃娃,一年100斤保命糧。”
他指了指林初夏:“比如林初夏同志,知青落戶,默認吃二等糧。這300斤里頭,人頭糧占七成,能分210斤,保證你餓不死。剩下的,就得靠工分掙了,10個工分換1斤糧。她今年723分,能換72斤工分糧,加上人頭糧210斤,攏共282斤?!?/p>
這數字,離一個壯年女勞力該有的口糧差了一大截。
不過對飯量小,身子骨單薄的林初夏來說,倒也勉強夠糊口,力氣小干不了重活,也是這個理兒。
聽完,孟曉晴開始掰著手指頭嘀嘀咕咕算自己的。
趙紅艷看她半天沒算出個囫圇數,忍不住插嘴:“別扒拉你那手指頭了!你687分,工分糧68斤,加上人頭糧210斤,統共278斤!”
孟曉晴趕緊把手背到身后,揚起臉,帶著點希冀問:“那...我能全換成大米不?苞米茬子拉嗓子...”
趙紅艷毫不客氣地給她潑了盆冷水:“想得美!糧食是按‘一六三’分:細糧(麥子稻子)占一成,粗糧(玉米高粱)占六成,土豆地瓜占三成!你最多分27斤8兩細糧!”
孟曉晴的腦袋立刻耷拉下來,小聲嘟囔:“那也不夠吃啊...嗓子眼兒遭老罪了...”
林初夏在一旁聽得連連點頭,真是長見識了!小說誤我?。∫郧翱吹哪甏姆旨Z都是一筆帶過,她還以為工分直接等于糧食呢。
這時,何隊長大步流星走上曬谷坪前搭的土臺子,清了清嗓子,聲音洪亮地壓過全場嘈雜:
“同志們!靜一靜!”
曬谷坪瞬間安靜下來。
“今年,咱們二道溝大隊,在偉大領袖的指引下,抓革命,促生產,又打了一個漂亮仗!雖然國際形勢挺亂套,但咱們農業學大寨的精神不能丟!靠著全體社員同志一顆紅心兩只手,戰天斗地奪豐收的干勁,咱們養豬場、養雞場都取得了大豐收!”
他頓了頓,聲音更加激昂:“我宣布一個好消息!工分凈值,今年是9分錢!比去年還多掙了1分錢!這是咱們集體力量的勝利!大河有水小河滿,集體富裕社員歡!明年,養雞場的雞蛋,可以供應咱們自己的社員同志們!豬肉,年根兒再分,保證讓大家伙兒過個肥年!咱們二道溝,就是要靠集體的力量,自力更生,艱苦奮斗,一步一個腳印,把領導號召的康莊大道走得更寬更亮堂!”
“好!”
“隊長說得好!”
臺下爆發出雷鳴般的掌聲和叫好聲,社員們的臉上洋溢著自豪的光彩。大隊副業紅火,分到的錢多,連帶著大隊里的小伙子大姑娘在十里八鄉都成了香餑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