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星期后。
不出意外,辦公室主任朱紀偉落馬,被檢察院立案。
檢察院和紀委不同。
紀委處理的是黨風黨紀,而檢察院涉及的就是犯罪。
消息一出來,桑瑜縣大小官員都驚了一身冷汗。
這一刻,沒人敢再小瞧新上任的常務副縣長,瞬間……都老實了。
被捏著黑料的王勉等人,見到趙學安更是繞著走,能不招惹就不招惹。
這也是趙學安的期望。
威信立起來,實權拿到手,接下來……就得開始搞經濟。
若經濟搞不上來,一切都是徒勞。
只是,想把經濟搞起來,談何容易!
桑瑜縣常駐人口30萬,因為地理原因,農業發展不起來,工業一塌糊涂,第三產業更是別提了。
說白了,資源太差,年輕人都出去打工,留下來的……都是一些上了年紀的老人,或者留守兒童。
最基本的勞動力都沒有,談何發展?
趙學安頭疼。
說實話,來桑瑜縣前,他模擬過很多發展的契機。
模擬時,沒有任何問題。
比如直播,比如文旅,最不濟養點跑山雞或者跑山豬之類……總有能賺到錢的項目。
事實恰恰相反。
直播沒人看,都是一些老頭老太,又沒攢勁的節目,誰看?
文旅更別提了,工作人員三個月工資都沒發,誰還愿意干活?
至于跑山豬,之前養過,只是養了沒多久,小豬崽變成了坨坨肉。
跑山雞更慘,雞蛋都沒見到,全進了碗里。
“真難。”
靠在椅子上,趙學安捏了捏眉心,感覺搞經濟比斗爭更難。
斗爭找到對手就行。
搞經濟看似沒有對手,卻處處都是對手,換句話說……遺漏一點都不行。
幸好,趙學安還有底牌。
拿出手機,撥通了恩師李達康的電話……
“李書記,不好意思,又打擾您了。”
“遇到困難了?”
“何止是遇到困難,具體的說,是被困難包圍了。”趙學安毫無保留的開始抱怨,“桑瑜縣,地理位置一塌糊涂,農業和工業都是吊車尾,第三產業根本看不到,還有……當地居民思想貧瘠,養跑山豬能養成坨坨肉,跑山雞我都不好意思說,還沒下蛋,全部變成了童子雞,你說……還怎么發展?”
趙學安誠心請教。
李達康沉思兩秒,緩緩開口,“地理位置的問題改變不了,這是硬傷,卻不是致命傷。”
“真正致命的是思想。”
“就像你說的那樣,跑山豬養成坨坨肉,跑山雞都看不見雞蛋,這只能說明,當地人的思想處于一種依賴狀態。”
“這種狀態非常危險。”
“學安,現在放在你面前的只有兩條路。”
“第一,改變當地居民的思想,讓他們和你一起努力,不過……很難。”
說到這,李達康停頓了一下,留一點時間給趙學安消化。
趙學安沉默兩秒,已然知道這條路走不通。
為什么?
人的思想若是能輕易改變,還叫思想嗎?
“李書記,第二條路呢?”
“簡單。”李達康微微一笑,“另辟蹊徑,開創新賽道。”
“學安,你要記好,人心都是愛比較的,說白了,就是嫌你窮怕你富。”
“就像你們桑瑜縣。”
“大家都窮得好好的,窮得開開心心的,時不時還有扶貧的坨坨肉吃,誰又愿意努力呢?”
“大家都躺平,就是集體進步。”
“相反,如果這個時候,有一個機會,讓百分之一的人先富起來,那么……另外百分之九十九的人,肯定會急。”
“只要一急,還能躺平嗎?”
“學安,不要想著帶大家一起努力,只要帶著一小部分人努力就行。”
“懂嗎?”
李達康簡明扼要。
趙學安深感佩服。
人性是什么?
又怕兄弟苦,又怕兄弟開路虎。
桑瑜縣的狀態,就是家家騎電瓶車,家家都開心。
而趙學安要做的就是,在這群沙丁魚里面,放一條鯰魚。
“李書記,人心這一方面,我真得和你好好學習。”
“客氣了。”李達康繼續道:“學安,記好,直播并不是一定要賺錢,人心可以抓典型,企業也可以。”
“您的意思是說……”
“不用扶持所有企業,簡單一點,把一個縣的資源,全部砸在一家企業上。”李達康微微瞇眼,“學安,你應該懂我說什么。”
趙學安點點頭,感嘆一聲,老逼登……真厲害。
桑瑜縣的資源有限,就像一鍋飯。
在這個鍋旁邊,站了大小上百家企業,都等著政策和吃飯。
一鍋資源,平均下來,大家都是吃不飽穿不暖,又餓不死。
算是進入了一種惡性循環。
與其溫水煮青蛙,不如扶持出一個龍頭企業做標桿。
“李書記,您的話,學安銘記在心,等過兩天,給你寄去幾斤坨坨肉,聊表心意。”
“坨坨肉就不用了。”李達康沉默了一會兒,輕聲道:“我這一生,最大的對手,就是高育良。”
“官場上,我們二人伯仲之間,不過……他總是領先我一點。”
“這沒什么,讓我羨慕的是,這位大教授,桃李滿天下。”
“祁同偉,侯亮平,陳海……隨便拿出來一個,都是獨當一面的人物。”
“我呢,就想收一個學生,壓高育良一頭。”
“學安,斗爭手段,你不在我之下,不過搞經濟……你才學到了皮毛。”
“精髓還在后面。”
“想學嗎?”
李達康的聲音,帶著一絲嘚瑟。
趙學安立刻改口。
“李老師,您是老師,比高書記更優秀的老師,學安以后就是您的學生。”
“很好,很好。”李達康樂呵呵,“學安,官場無父子,卻有師生,有困難找老師,等你再成熟一段時間……老師教你怎么甩鍋和摘桃。”
“謝謝老師。”
電話掛斷,趙學安揣摩著李達康搞經濟的手段,只能感嘆一聲“絕”!
太絕了!
桑瑜縣不僅是資源貧瘠,老百姓的思想也貧瘠。
一直以來,政府的目標就是扶持。
誰窮就扶持誰。
可過度的扶持,早已經讓當地人養成了惰性,不愿努力,也不想努力。
李達康的辦法簡單明了。
他賭不了別人的善,卻能賭別人的嫉妒心和紅眼病,只要養出一條鯰魚,就能盤活一池子的沙丁魚。
鯰魚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