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宮。
皇家內(nèi)苑,金水河。
李世民正騎著一匹西域進貢的汗血寶馬,沿河畔悠閑漫步。
雖然初寒料峭,但他精神抖擻。
就在這時,遠處走來一名年輕內(nèi)侍,稟報宰相房玄齡有急事在兩儀殿等候。
李世民當(dāng)即下馬,將馬鞭遞給旁邊的內(nèi)侍監(jiān),龍行虎步向兩儀殿方向走去。
…
兩儀殿。
李世民大步走進殿內(nèi),來到房玄齡面前。
房玄齡臉色凝重,一邊將手中密信呈上,一邊道:
“靡州發(fā)來八百里加急,戒日王朝君主遣使向我大唐求援,說他的國家正遭受大秦鐵騎的瘋狂進攻。”
李世民聽到前半句只是覺得疑惑。
戒日王朝怎么會向大唐求援。
但是聽到后半句,他臉色瞬間一變,死死盯著房玄齡。
然后他快速展開急報,仔細看了起來。
看完急報,李世民臉色陰晴不定,目光閃動。
趙仙羆,竟然對天竺動手了!
趙仙羆到底要做什么…
“陛下,那咱們?臣的看法是遠水解不了近火。
還有,戒日王朝并非是我大唐鄰邦,我們沒有理由出兵到那么遠的地方,救一個不怎么相干的國家,而去得罪大秦。”
房玄齡道。
李世民搖頭。
“錯,不能說的這么絕對,決定我們要不要出兵的關(guān)鍵,是要弄懂趙仙羆的目的。
如果他是派半數(shù)以上兵力,想要對外擴張,那么他國內(nèi)防備必然空虛。
只是這封信的內(nèi)容不夠詳細,咱們對于天竺內(nèi)部情況,對于大秦此次究竟派了多少兵力出去并不清楚,所以不能貿(mào)然插手。”
想了片刻,李世民道:“先等那幾名戒日王朝使者到了長安再說。
再在長安找些精通天竺語言的人,以備到時候翻譯。
還有,向李靖去信詢問大秦境內(nèi)有沒有比較大的異動。”
最后一條,是李世民心里實際沒有半點出兵念頭的關(guān)鍵。
因為早在幾個月前,他就已經(jīng)命李績等人,向大秦境內(nèi)安插刺探情報的人。
事實上這個舉動進行的異常順利,大秦那一方也不知道是沒發(fā)現(xiàn),還是刻意的沒有把大唐安插的這些釘子拔出來。
可奇怪的是,大秦對戒日王朝動兵這么大的事,這些探子竟然沒有傳回半點消息。
這就不得不讓李世民懷疑,大秦實際上派去戒日王朝的兵力并不多,國內(nèi)仍有大量軍隊駐守在原要塞。
房玄齡點了點頭,明白了李世民的意思,轉(zhuǎn)身離去。
李世民凝視房玄齡遠去的背影,瞇了瞇眼。
他心里布滿疑惑。
趙仙羆攻打戒日王朝的舉動,目的到底是為了什么?
是戒日王朝看到吐蕃內(nèi)亂,先動的手,導(dǎo)致趙仙羆反擊。
還是趙仙羆主動攻打戒日王朝,為的是土地?還是資源?
……
時間一晃半個月過去。
三名戒日王朝使者終于來到長安。
太極殿。
朝會上,李世民讓這三名使者詳細說了一下戒日王朝和大秦交戰(zhàn)的情況。
然后李世民又詢問了幾個關(guān)鍵問題。
比如大秦這次究竟派了多少軍隊,武器裝備怎么樣,由誰領(lǐng)兵。
戒日王遣使求援的時候,兩國交戰(zhàn)狀況怎么樣,大秦的軍隊打到哪了。
再比如戒日王朝有多少人口,全國有多少兵馬,有哪些兵種,用的什么甲胄武器等等。
李世民和文武百官聽三名使者嘰哩哇啦說了一大堆,再聽一名精通大唐語言以及天竺語言的人翻譯,頓時明白了幾個要點。
首先大秦只有一萬多一點的鐵騎。
甲刺不破,兵刃鋒利無堅不摧,且士兵個人作戰(zhàn)能力極高,還會組成各種各樣的陣型協(xié)同出戰(zhàn)。
為首的統(tǒng)帥一個很是強壯的少年,帶著一營人人都能以一當(dāng)十甚至以一當(dāng)百的親兵,所向披靡,武功蓋世。
反觀戒日王朝,雖然有人口上千萬,也有數(shù)量龐大的象兵,可是武器甲胄遠遠落后大秦軍隊,象兵也被抓住笨重和容易受驚的弱點,難以發(fā)揮作用。
所以戒日王朝節(jié)節(jié)敗退,大秦軍隊一路橫推無阻,幾人被戒日王派出時,已經(jīng)連陷了幾十座城,丟失了近半土地。
大唐文武百官紛紛咋舌。
有不少人覺得戒日王朝這樣的軍隊本來就不堪一擊。
但更多人認為,大秦只派了一萬的兵力,就能把人口千萬的戒日王朝打的找不著北,足以說明大秦鐵騎精銳,已經(jīng)不輸大唐最厲害的玄甲軍。
幾名使者說完撲通跪在地上大哭:
“尊敬的大唐皇帝陛下,請派兵支援我們。
那支殺神一樣的軍隊,我們抵擋不了。
他們的統(tǒng)帥,似乎是你們的人,你們不能不管!”
一名大臣聞言怒斥:“胡說八道!怎么就是我們大唐的人?你有何證據(jù)?”
另一名大臣接話:“不錯,人家高舉的是大秦的旗幟,與我大唐何干?”
“可是…”
使者臉色無助,左看看右看看,朝著四面不停磕頭。
“求你們幫幫我們!”
大唐文武百官成群竊竊私語,議論起來。
很快絕大部分人都認為不應(yīng)該出兵。
“陛下,茲事體大,不管這幾名戒日王朝使者說的是真是假,他們的國家距離我們那么遠,我們派軍隊長途跋涉,去干預(yù)他們與其他國家的爭端,絕非明智之舉。”
“令狐大人所言極是,大秦只派了一萬鐵騎,國內(nèi)還有幾十萬大軍。
大秦才是我們的鄰邦,我們?yōu)榱艘粋€那么遙遠的國家,去得罪大秦,得不償失。”
聽幾名大臣說毫無出兵幫助戒日王朝的必要,還說擔(dān)心得罪大秦。
本來找到一絲復(fù)仇機會的高履行,不由冷哼一聲看著這幾名大臣道:
“迂腐之見!鼠目寸光!你們知道你們在說什么嗎?
擔(dān)心得罪大秦?莫非你們以為大秦往后會和大唐和睦相處?簡直可笑至極!
你們莫不要忘了建立此大秦者是誰?
他是趙仙羆!
他父乃是被陛下所殺,雖然陛下已經(jīng)主動求和下過罪己詔,可無論如何他的心里已經(jīng)埋下仇恨的種子。
不然他以前也不會做出種種對陛下不敬的舉動。
還有,他可是自覺冤屈無法替父昭雪,所以一氣之下脫離大唐,往后才匪夷所思的建立起大秦。
這樣的經(jīng)歷,這樣忤逆不忠的性格,你們竟然怕得罪他,竟然要勸陛下,眼睜睜看著他一日一日的壯大勢力?”
一名大臣站出來冷聲點明:“高大人不要忘了,造成趙家慘劇和如今局面的始作俑者,正是兩位令公子。
說起睚眥必報,高大人從一日連喪兩子那一刻起,就已經(jīng)時時刻刻想著報復(fù),才是真正的睚眥必報,被仇恨沖昏了頭腦。”
高履行面皮劇烈一顫,咬緊牙根,轉(zhuǎn)身面朝李世民一拜。
“陛下,要說臣心里沒有恨意那是假的。
可臣方才所言也是為了大唐安危著想。
臣思來想去,覺得趙仙羆狼子野心昭然若揭。
方才這幾名戒日王朝使者說了,他們國家有著肥沃的土地,百姓以種植農(nóng)作物為主。
臣料想趙仙羆此舉,一定是為了給大秦打下一個巨大的糧倉,讓大秦永無糧食之患!
咱們絕不能再任由他這樣壯大下去,否則將來必悔之晚矣!”
高履行這番話一說完,朝堂內(nèi)一片寂靜。
李世民沉著臉看著跪在下方的高履行。
不知道為何,經(jīng)高履行這一說,他心里突然莫名涌出一種冰寒徹骨毛骨悚然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