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前,李泰完成了一次蛻變,青澀的少年第一次情竇初開,一發不可收拾的喜歡上了一個女人。
那個女人美得不可方物,雖然外表冷艷,不,應該說冷漠,似乎對一切都不感興趣,可李泰卻喜歡這個女人喜歡到了發狂的地步。
他每天晚上只要一閉上眼,腦海里就會浮現這個女人的臉。
他曾表明心跡,傾訴衷腸,然而這個女人回應他的只有那張冷漠,似乎永不改變的臉。
他也試過以自己的身份逼迫對方接受自己,服從自己,可是這個女人并不怕他,甚至看向他的眼神帶著一絲譏笑。
從那一刻起,李泰心里就堅定了要做太子,要做大唐未來皇帝的決心。
因為只有這樣,他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一切。
事實證明,連上天也在幫李泰。
半年前,李泰發現自己哥哥,大唐太子李承乾,竟然得了腿疾,連走路都不利索了。
這無疑讓李泰欣喜若狂,讓李泰心里萌生不久的奪嫡種子,瞬間長成參天大樹。
于是李泰此后一直暗中關注中李承乾的病情,想盡辦法往東宮安插自己的耳目。
而剛才,安插在東宮的耳目來報,李承乾幾次派人去請孫思邈都未能如愿,孫思邈已經于今天早上離開長安。
這頓時讓李泰更加堅信,自己取代李承乾做太子,是宿命的安排。
李泰還沒來得及把這件喜訊告訴紫衣青年高無憂,還想賣個關子,就在這時,一名皇宮內侍帶著圣旨來到越王府宣讀。
圣旨大概意思是,李世民授予李泰雍州牧,兼領左武侯大將軍,另外可在王府設置文學館,自行招募學士。
李泰聽到這道消息就像正想過河時被人送來渡船,喜不自勝。
他從這道圣旨里琢磨出一些味來,莫非這是他父親李世民在暗示他,可以竭盡全力的去跟東宮爭一爭?
李泰太了解自己父親了,他覺得就是如此。
天時、地利、人和,全都站在自己這邊,李泰內心無比自信。
他堅信只要李承乾的腿疾好不了,太子之位必是他囊中之物!
紫衣男子也即高無憂看到李泰一臉的喜色,又回想了下圣旨內容,等到傳旨的內侍離開后,他看著李泰道:“青雀,恭喜了。”
李泰連忙走了過來,抓著紫衣男子的手眼神無比真摯道:“兄長,剛才我忘了告訴你,東宮多次派人去請孫思邈,但孫思邈都沒有答應。
并且,孫思邈今天早上已經悄悄離開長安了。
所以現在一切優勢都在我越王府,請兄長助我!”
紫衣男子恍然,原來如此,難怪李泰剛才那么高興。
他沖李泰點了點頭。
他跟李泰走的最近,自然是幫李泰。
……
李世民敕封李泰的消息,很快在長安達官貴族中傳開,掀起了不小的波瀾。
李承乾有腿疾并且日益嚴重這件事,雖然保密工作做的很好。
可時間長了,總會被人看出一些端倪,只是沒人敢說罷了。
而在這幾天,因為李泰的背刺,東宮屢屢派人去請孫思邈。
加上李世民突然之間對李泰格外的封賞,將李泰推上風口浪尖…
這一整串事聯系到一起,難免讓人懷疑,李世民是不是動了易儲的心思。
于是有的人繼續保持中立。
有的人開始多方面收集消息,努力揣摩圣意,方便及時站隊,改變立場。
其中最為震驚不安的,無疑是一直站在李承乾這邊,命運早就和東宮捆綁在一起的人。
自消息傳進東宮,李承乾就感覺到一些人看他的眼神發生了明顯的變化。
他心里充滿憤怒和委屈。
這種憤怒和委屈更多是對自己父親李世民。
李承乾怎么能察覺不到李世民對他態度的變化?
這是他最敬重仰慕的父親。
在他遭受腿疾折磨,無人訴苦時,他最渴望的是這個父親的鼓勵和支持。
但是現在…
砰!
回到寢殿,將所有下人趕出去后,李承乾雙掌用力按在桌子上,埋著頭,渾身顫抖。
他目光向下,雙眼猩紅盯著自己的左腿,在心里不停咆哮。
為什么!
為什么他明明是大唐太子,卻患上了腿疾?還是治愈率極低的壞疽!
哪怕他只是個普通人,他也不至于這么痛苦。
曾經高高在上,受萬人期待矚目的大唐太子,很快就要變成一個瘸子了!
李承乾欲哭無淚,絕望到了極點。
連聞名八方的神醫孫思邈,都沒有辦法,天底下還有誰能治好他的腿疾?
李承乾頹然坐倒,書案上的東西被掃落了一地。
……
皇宮,立政殿。
李世民沉著臉背對著長孫皇后。
可能是從李世民賞賜李泰的圣旨里,聽出了李世民的一點心思,長孫皇后派宮女將李世民請來,當面問了一下。
李世民當然不會承認。
只說對李泰的封賞僅僅是因為李泰長大成人,聰明機智,他想以這種方式勉勵李泰求取上進。
長孫皇后沒有拆穿李世民的辯解,她淚水瀅瀅問李世民,如果這么做,最后導致李承乾李泰兄弟反目,二子相殘,到時候怎么辦?
怎么辦…
李世民覺得這個問題根本就不需要擔心。
他又不是他的父親李淵,年老昏聵。
他如今正值春秋鼎盛,就算李承乾李泰這兩個兒子真到了兵戎相見的地步,他也能輕松鎮壓,讓兩人收手。
然后長孫皇后又問李世民,李承乾真的就這么讓他失望,真的就到了不得不考慮廢立太子的地步。
對于這一點,李世民從那天見到李承乾,看到李承乾那副表面鎮定實際內心慌亂不堪的樣子,心里就已經有了決定。
他一直以為這個兒子很優秀,但是那一刻他才知道這個兒子脆弱的超出他的想象。
小小一個腿疾,就已經讓這個兒子連挺直脊背坦然面對的勇氣都沒有。
所以李世民沒有正面回答長孫皇后,而是反問長孫皇后,如果李承乾真的瘸了,那還會是以前的李承乾嗎?
李世民言下之意,就是說李承乾一旦確認自己瘸了,改變不了了,一定會心性大變。
變得多疑、脆弱、偏激,擔心滿天下的人,都會以異樣的目光看他這個太子。
這樣的李承乾,真的適合繼續做太子嗎?
李世民認定李承乾不可能跨過這一關,所以他必須提前做打算,另擇新的太子人選。
作為母親,長孫皇后太了解李承乾這個兒子。
如果沒有腿疾,她相信這個兒子有能力做好一個守成之君。
可是腿疾,會擊碎李承乾所有的驕傲和自尊。
一個生長在盛世,受無數人期待長大的太子,如何能有其父輩在亂世,在刀山血海里磨礪而出的堅韌和自信?
所以明白了這一點后,長孫皇后無比的傷心,長子是她心頭掉下的肉。
她清楚記得玄武門之變時,她手握著刀,將這個兒子保護在身后,想阻止任何人傷害這個兒子。
可后來,這個兒子卻握著一把匕首,站在了她的身前,以弱小的身軀想要維護她這個母親。
“陛下,你這么做,承乾怎么辦?承乾怎么辦?
你知道他心里最渴望什么嗎?他最渴望你這個父親愛護他,支持他。
他最害怕的,是你要放棄他,而你,現在卻要放棄他…”
長孫皇后手指抓著李世民臂膀上的衣服,眼淚直流。
李世民背著手,神情冷漠道:“朕沒有放棄他!”
“朕是要考驗他,看他究竟有沒有做太子的資格。
如果他連自己的懦弱和膽怯都戰勝不了,那他就不配做太子,做大唐未來的皇帝!”
“觀音婢,朕勸你最好什么都不要跟他說,他只能依靠自己站起來,否則在朕眼里,都不算通過這層考驗。”
說完這些話后,李世民轉身離開了立政殿。
在他身后,長孫皇后淚雨滂沱。
李世民說的好聽是考驗,實際上是已經打算放棄李承乾。
連孫思邈都不愿替李承乾醫治,并且離開了長安,這天底下還有誰能治好李承乾的腿疾?
長孫皇后心里充滿了絕望,仿佛看到當初的玄武門之變,要再次重演。
她現在總算是能理解太上皇李淵,當時的左右為難心如刀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