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星云姐妹也開始打聽鎮上哪里有出租鋪子的,許是她們運氣不錯,居然很快就問到了一家。
但到了目的地才發現有點問題,位置好歸好,幾乎位于鎮中心,可旁邊就是被燒毀的滿香園。
店家也是因為隔壁滿香園里出過人命案,覺得晦氣,才想把鋪子租出去。
滿香園至今還沒有人接手,看起來比以前破敗了許多,行人路過這里都會繞道走,以至于附近幾家鋪子的生意都受到影響。
姐妹二人很糾結,這個鋪子不僅位置好,價格也比尋常時候便宜,可偏偏旁邊是滿香園。
當然,如果不是滿香園,價格也不會這么便宜。
“我們再考慮考慮。”
不管滿不滿意,陳星云都不會草率決定。
若是找不到其他合適的鋪子,就先回去問問娘親的意見。
接下來半個多時辰,兩人幾乎找遍了整個鎮,倒是又找到兩家要出租的鋪子,但位子都在很靠邊上。
而且其中一間鋪子很小,另一間倒是比較大,但更適合三叔用來收購辣椒。
到了時間,雙方在味仙居碰頭。
陳金與陳銅已經買好牛車,且兄弟倆都學會了趕車,臉上滿是欣喜的笑容。
陳星云姐妹倆卻高興不起來,將鋪子的事情說了說,陳金與陳銅也皺起眉頭,最后決定一起去看看。
這里距離滿香園不遠,因此先去看了滿香園隔壁的那家,無論地理位置、裝潢布置、價格一切都很好,除了客流量。
這次依然沒有立刻定下來,老板也理解,實際上這是幾天以來唯一對這個鋪子有興趣的人。
“我覺得客人不是問題。”
走出一段距離之后,陳銅才說著自己的看法。
“二嫂的麻辣香油早已經傳遍全鎮,很多人每天都在打聽能去哪里買,奈何就是買不到。”
“因此只要別人知道你們的鋪子是賣麻辣香油,一定會蜂擁而至。”
“畢竟這個鋪子只是受到滿香園的影響,并不是滿香園本身。且時間一長,那些影響也就會淡化了,大家只會記住你們的麻辣香油。”
陳星云聽得連連點頭贊同:“我跟三叔想的一樣,那依三叔的意思,我今日就把它定下來?”
陳銅道:“宜早不宜遲,并且可以立刻放出消息,說這里要開一家麻辣香油鋪,這樣就能提前加深人們的印象。”
“嗯!”
陳星云亮起雙眼,一口應下。
三叔不愧在滿香園當了那么多年的賬房,見識和經驗還是比她多多了。
接下來,幾人又去看了另外兩個鋪子,陳銅毫不猶豫租下了比較大的那種。
而且立刻讓人在門口掛了塊一米長的木牌,上面寫著大量收購紅條子,每斤七文錢。
這是他們幾個收購者統一定好的價錢,因為陳杰等人之前去別的村子收購也是這個價。
這就意味著,一斤紅條子他就能賺三文錢!
牌子剛掛出去,就有人進來詢問了,大家都不敢相信居然有人收購這東西,價錢還給的這么高。
直到陳銅親口確認保證,有多少收多少,并且當場結算,但只要變紅的,不要很小的與腐爛的,眾人才激動地離開。
讓陳金暫時看著店鋪,陳銅與陳星云姐妹倆再次去了之前的鋪子,最后以每月兩百文的價錢租了半年。
寫好契約后,陳星云當場付錢。
昨晚娘借給了她一百兩銀子,她已經做了初步預算,今日便邁出了第一步。
她也在鋪子門口掛了塊挺大的木牌,按照三叔所說,將出售麻辣香油的消息先透露了。
效果果然立竿見影,木牌掛上沒一會兒,就有好幾個人聞風而來,打聽什么時候開始出售,看樣子已經迫不及待想要購買了。
于是陳星云又在牌子上寫了具體的開張時間,就定在五日之后,也就是六月初一。
這幾日時間正好將鋪子重新裝潢布置一遍,這個鋪子原來是賣雜貨的,里面的置物架剛好能用上,只需要將雜物清理出去就行。
當然這樣還不夠,陳星云覺得還不夠好看。
她準備買一些白紙貼在墻上,雖然會浪費一些錢,但整個鋪子一定會看起來干凈又明亮。
就這樣,不到半日時間,鎮上要開麻辣香油鋪的事情就傳遍了全鎮,引得眾人激動又期待。
不少人甚至特意前來圍觀,雖然也有人覺得開在滿香園旁邊晦氣,但整體向好。
陳星云對這個結果已經非常滿意,按捺著激動的心情,當日就開始收拾起鋪子來。
相較于陳星云的麻辣香油鋪,陳銅的紅條子收購點人氣更旺,尤其是下午。
畢竟買得起麻辣香油的不多,但紅條子人人都能摘,而且這是賺錢的生意。
未時剛過一會兒,就有百姓提著一籃子紅條子前來出售了。
紅條子帶得不多,還有些青的和很小的,陳銅都選了出來。
剩下合格的一稱只有三斤,估計就是想先來試試。
按這個速度來看,應該就是鎮子附近的村民。
陳銅當即結算了二十一文錢,那人捧著銅錢興高采烈的出了門,才相信他是真的要收這東西。
有了第一個帶頭的,后面就絡繹不絕了。
陳銅一下午都在稱量紅條子,熱得滿身是汗。
陳金也差不多,數著一個又一個銅錢,生怕數錯了。
于是后來兩人交換了一下,由陳金來稱量,陳銅來付錢,畢竟他干了十多年這個活,從無錯漏。
酉時四刻,就收了六百多斤,眼看時間已經不早,陳銅打算今日到此為止。
擔心村民們白跑,又在木牌上寫了收購的時間期限:辰時四刻至酉時四刻。
這么多紅條子,足夠裝一牛車了,兄弟二人興奮地將紅條子全部裝上牛車。
擔心坐個人牛拉不動,兄弟二人都是一個趕車,一個在后面小跑,一段時間后又交換。
如此一來,雖然拖慢了速度,但到家時天也才剛剛黑。
兩人直接拉著紅條子去了蕭迎家,蕭迎過秤,比收購時少了幾斤。
這也是正常的,畢竟這么熱的天會脫水,兄弟倆也沒在意這些。
六百一十八斤,蕭迎付了六兩銀子,與一百八十個銅板。
兄弟倆樂得眉開眼笑,刨去成本與少的幾斤,他們一天就賺了差不多一千八百文!
不對,其實只是半天,明日后日肯定更多。